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媒体报道
  • 【人民网】93个国家与中国签订免签协议 落地签国家地区36个

     转载自人民网,2015年3月19日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10年有效签证政策将有效减少海外移民人数,建议将此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广至更多国家。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研究指出:十八大以后,在我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积极推动下,我国公民出境的签证便利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2014年12月,有93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免签协议,其中十八大以来生效的有21个,2014年生效的有16个;中国已与39个国家签订简化签证手续协定,协定数量达到53个。截止2014年9月,给予我国公民落地签证待遇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给予免签入境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个。中国护照“含金量”有了明显提高。  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中美双方给予对方公民最长十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这一措施获得广泛的社会好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美国向中国公民发放10年有效签证,我国公民在10年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需要办理签证,往返美国十分便利,相当于发放了10年的美国“绿卡”。相比之下,移民美国的吸引力将开始下降。这将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人才和资金流向美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认为,这一措施也方便促进美国学生来华交流、学习,有助于我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目前,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纷纷对我国实现签证有效期延长、缩短签证办理时间等措施,我国可以积极与世界各国谈判,不仅努力争取他国给予我国公民更多出入境便利待遇,也相应地给予他国更多便利措施。可以借用美国的模式,对于已经给予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延长签证有效期等便利化措施的国家,将相应的便利反向给予对方国家。如加拿大等已经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的国家,我国也应对等给予加拿大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这样的往返签证将大大缓解外籍人才来华的不便,简化签证的繁琐程序。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建议:目前人才签证细则还没有出台,对于哪类人才可以申请、签证的有效期、如何申请等,均无明确的规定。而且由于人才签证的发放涉及到人才的评估、审议等环境,办理程序将较为复杂。如果对发达国家开放十年多次往返签证,人才(尤其是环流型人才)来华短期工作就不需要申请人才签证。这种情况下,人才签证可与工作签证结合,在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估后,人才签证可以作为更长时期的居留证明,同时也作为外国人才申请绿卡的资格证明。表 我国公民享有外国入境签证便利有关情况入境签证便利类型国家备注互免签证毛里求斯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塞舌尔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圣马力诺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巴哈马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阿塞拜疆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白俄罗斯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俄罗斯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格鲁吉亚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摩尔多瓦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土库曼斯坦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韩国济州岛海地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英国海外领地)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国海外领地)牙买加多米尼克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等)萨摩亚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国家名单 亚洲(18个):阿联酋、巴林、东帝汶、老挝、黎巴嫩、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土库曼斯坦、文莱、伊朗、印度尼西亚、约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 非洲(12个):埃及、多哥、佛得角、几内亚比绍、科摩罗、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塞拉利昂、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美洲(2个):圭亚那、圣赫勒拿(英国海外领地) 大洋洲(4个):斐济、帕劳、图瓦卢、瓦努阿图 

    2015年3月23日
  • 【澎湃新闻】报告称中国外籍人才比例低 建议开发”移民红利”

     转载自澎湃新闻网,2015年3月20日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国际移民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外籍人士的比例仍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0。3月19日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由此呼吁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  这份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发布。  中国国际移民正在增加  报告指出,据联合国的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2000年的3%有所提高。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较低的生活成本。  报告同时认为,伴随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类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政策的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或者来华效果明显。截至2013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44.48万人,其中2013年有35.35万留学人员回国,同比增长近三成。2013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达4183人,同比增加超过1/4。2013年,公安部批准1402人获得“绿卡”,比2012年增长16%以上。  外籍人士比例仍旧很低  尽管如此,中国外籍人才的比例仍低于世界水平。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84.85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0.06%,基本上为世界最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8%,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1.2%。就连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这一数字也达到了0.4%,为中国的数倍。  报告指出,“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作用突出。如1960年至2013年,美国有72名移民科学家得奖,占美国诺贝尔获奖者的1/4左右。在创业方面,移民表现尤为突出,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根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其中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  报告建议,过去三十年,我国依靠破除限制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收获了国内2亿多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随着我国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推动未来30年的发展。  中国吸引外籍移民要做什么  报告主编、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博士表示,尽管吸引移民有着显著“红利”,但我国移民政策仍比较保守。在很多发达国家每年发出10万张“绿卡”的情况下,我国自2004年实施绿卡制度至2013年,仅有7356人获批。而且,不同于很多国家,中国的绿卡不能在海外的使领馆申请,必须身在中国才能申请。  报告副主编、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福博士指出,中国现有的政策不允许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实习,毕业后也无法以求职为目的拿到短期签证,这与国际上普遍的做法不同,降低了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吸引国际移民之外,对移民融入中国和对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方面,报告也提出了建议。刘国福指出,根据各国经验,当一个国家国民收入达到周边国家的五倍,将有大量低收入移民涌入,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移民进入中国,近期将主要是一些收入较低的国家,如非洲、东南亚等国。  对此,首先应正视移民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安排上,对外来移民及时作出相应的安排。对于合法移民,应积极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增进国内公民与移民的相互理解,使移民尽快融入,消除文化隔阂和排外情绪。对于非常规移民,则可借鉴国际经验,分阶层对待,对于工作时间短的人员依法遣返回国;同时,加快完善外籍人才的管理,减少“运动式”的打击,加强常态性管理。

    2015年3月23日
  • 【CCTV】《中国国际移民蓝皮书(2015)》:中国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2015年3月23日
  • 【南方都市报】报告称移民中国正成为新趋势 专家建议成立移民局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2015年3月19日摘 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称,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来华追逐“中国梦”是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建议中国成立专门的移民局。  [南都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称,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来华追逐“中国梦”是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建议中国成立专门的移民局。  中国吸引力总体排名仅次于瑞士新加坡  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而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至2000年的3.0%有所提高。  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包括收入、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等)上排名第一;在对当地经济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名列前五。调查发现,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而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几率为29%,是全球平均值7%的4倍多。  CCG主任王辉耀说,中国正在开始发力,这与跨国公司在华集聚、大量投资,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专家)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外专千人计划”,同时发放了更多绿卡和签证。“我个人认为随着‘10年多次往返’的签证政策对美、加开放,未来向中国移民的人数还会有更多增长。”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海外移民首选国,美国对中国移民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连续两年递减,降幅连续两年保持在10%左右。  “建立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  王辉耀建议,作为最大的移民目的国之一,中国应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成立专门的移民局,一改以往进出移民管理事务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局面。  “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华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王辉耀指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留学生回国和在华留学生、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申请等多种制度并立的行政管理模式,相互之间并没有衔接,不成体系。涉及移民事务也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之间,这为中国开发移民红利带来不便。因此,应加快不同签证之间的衔接,同时设立专门的移民事务管理机构。  另一方面,大量外籍人士(包括大量非洲非常规移民)进入中国,也给城市管理、社会稳定以及安全环境带来了挑战。报告建议应借鉴国际经验,依法、分阶层管理“三非”人员。分阶层对待“三非”人员,对工作时间短的“三非”人员依法遣返回国;同时加快完善外籍人才的管理,减少“运动式”地打击“三非”的活动,加强常态性管理。

    2015年3月23日
  • 【第一财经】移民缔造美国繁荣 智库建言中国开发“移民红利”

     转载自第一财经,2015年3月19日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最新研究报告认为,过去三十年,我国依靠破除限制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收获了国内2亿多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随着我国越来越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推动未来30年的发展。  2015年3月19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下称“蓝皮书”)。蓝皮书称,对移民比例高的国家而言,移民的经济贡献突出。如根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度为41%,其中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现,在美国,每年有大规模的移民进入,他们带来的专业技能、资金、文化和人力资源促进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蓝皮书援引美国政策国家基金会2014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推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的过程中,移民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他们的得奖、研究、创业和教育等方面。”报告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1965年国会通过的《移民和国籍法》,废除了关于国籍来源配额的种族歧视条款,使美国向亚洲移民打开了大门;20世纪90年代通过的《移民法》,增加了与工作相关的绿卡发放数量。这些政策变化的结果就是美国吸引着全世界人才,并直接反映在美国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数量上。从1960年至2013年,美国有72名移民科学家得奖,占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1/4左右。  蓝皮书说,移民已成为美国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蓝皮书研究发现:外国出生的人口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4%,而他们获得的美国创新专利却占了总量的1/3。在美国的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中,42%的研究人员出生于外国,其中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移民科学家比例高达62%。在教育领域,2011年,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占71%;201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从1993年的23%增至2010年的42%。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现:在创业方面,移民表现尤为突出,移民创建了美国1/4的高科技公司。中国、印度和韩国是向美国输送移民创业家的前十位的主要国家。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而在硅谷,36.4%人口出生于国外, 1/3初创企业是印度裔美国人创立。  蓝皮书介绍,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指出,每7家英国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属于移民企业家。来自155个国家的海外移民在英国创办了企业,创业者人数接近50万。伦敦约有19万移民企业家,远比伯明翰(1.9万人)、贝尔法斯特(1.7万人)多。由于伦敦占据了多数的移民企业家资源,其获益也最多,其移民企业的数量为18.8万家,约为伯明翰的20倍。  蓝皮书根据国家外专局的统计指出,2013年,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的专家为61.2万人次,比2011年(52.9万人次)增加8.3万人次。2004~2013年,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4600多人取得中国“绿卡”。自2008年中国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来,至2014年5月,有1306外籍人才及其家属以及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推荐的高层次人才,获得中国“绿卡”。  蓝皮书认为,外国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在推动“中国创造”,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认为,我国外籍人才的比例还是比较低。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84.85万人,占我国人口的0.06%,基本上为全世界最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  王辉耀说,外籍人在中国的流动也有待提升。2013年,外国人入出境中国共5251万人次,比2012(5435万人次)、2011(5412万人次)均有所下降,降幅为3%~4%。而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达1.95亿人次,为外国人入出境人次的3.7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每年都在增长,比2009年内地居民出入境9491万人次增长了106%。

    2015年3月23日
  • 【央广网】2015《中国国际移民发展报告》发布:外国来华成新热点

     转载自央广网,2015年3月19日  [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据记者采访到,中国社科院正在北京举行2015《中国国际移民发展报告》发布会。  记者拿到蓝皮书,首先关注到的就是中国移民到美国的人数两年来呈现递减趋势。2011年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是87000多人,2012年就减少到了81000多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将近一万人,下降到了七万一千多人,降幅是12.2%,中国移民美国的人数呈现了递减趋势,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了相对减弱的情况。而且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证的数量占当年单发永久居留证数量总数的7.2%,也呈现下降趋势。  外国来华,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新的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蓝皮书首先谈到近来年我国国际形象的提升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它援引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如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衡量的话,2014年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这个背景下,来中国追求中国梦已经成为了国际移民潮的一种新趋势。据联合国估算,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大概是84万多人,近十多年来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9%,比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的3.0%有很大的提高。蓝皮书认为,中国对于国际移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  蓝皮书还援引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份发布的数据,在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和地区排名当中,中国的总排名是位列第三,差一点超越了瑞士和新加坡,并且已经超越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  最后,会上专家还提出建议,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面临的外国专家、华人华侨侨民、非常规移民情况会越来越多,并且会越来越复杂,未来单一的学科就很难胜任。所以技术移民事业就会应运而生。专家认为我们需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建议我国应该尽快推出技术移民立法工作,因为技术移民推广在21世纪初,最近十多年英国、新加坡、法国、日本、德国这些地区和国家都推出了自己的技术移民法。

    2015年3月23日
  • 【中国新闻网】中国移民美国人数连续两年递减 美吸引力减弱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2015年3月19日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3月19日上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蓝皮书是CCG编撰的《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丛书之一,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发布。  美对移民吸引力减弱 中国移民美国连续两年递减  这则报告研究发现,近两年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2011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87016人,2012年减少到81784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9986人,下降到71798人,降幅为12.2%。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证的数量占当年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总数的7.2%,呈下降趋势。  报告显示,2013年,来自中国大陆的通过职业技能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有20245人,占年度永久居留权总数的28.2%;比上一年度增加2041人,比重提高了4.9%(2012年为23.3%)。  这份报告研究发现,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2013年中国入籍美国的人数为35387人,比2012年度增加3519人,增幅为11%。中国新入籍人口占美国新增户籍人口总数779929的4.5%,仅次于墨西哥(99385)、印度(49897)、菲律宾(43489)、多明尼加共和国(39590)。  报告援引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指出,放弃公民身份的美国人或缴回绿卡的长期居民人数达到2999人,比2012年的932人增加了221%,创历史新高。在这 2999人中,华裔的人数在180-190人左右,比例约为6%。  10年有效签证政策将有效减少海外移民人数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美双方给予对方公民最长十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对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美国向中国公民发放10年有效签证,中国公民在10年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需要办理签证,往返美国十分便利,相当于发放了10年的美国“绿卡”。相比之下,移民美国的吸引力将开始下降。这将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人才和资金流向美国产生的负面效应。  该报告认为,这一措施也方便促进美国学生来华交流、学习,有助于中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目前,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纷纷对中国实现签证有效期延长、缩短签证办理时间等措施,中国可以积极与世界各国谈判,不仅努力争取他国给予中国公民更多出入境便利待遇,也相应地给予他国更多便利措施。  为此,报告建议,可以借用美国的模式,对于已经给予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延长签证有效期等便利化措施的国家,将相应的便利反向给予对方国家。如加拿大等已经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的国家,中国也应对等给予加拿大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这样的往返签证将大大缓解外籍人才来华的不便,简化签证的繁琐程序。  报告进一步建议,目前人才签证细则还没有出台,对于哪类人才可以申请、签证的有效期、如何申请等,均无明确的规定。而且由于人才签证的发放涉及到人才的评估、审议等环境,办理程序将较为复杂。如果对发达国家开放十年多次往返签证,人才(尤其是环流型人才)来华短期工作就不需要申请人才签证。这种情况下,人才签证可与工作签证结合,在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估后,人才签证可以作为更长时期的居留证明,同时也作为外国人才申请绿卡的资格证明。

    2015年3月23日
  • 
  • 418
  • 419
  • 420
  • 421
  • 422
  • 
  • 共【 447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 | 2025全球人才峰会在北京举办
  • 《环球》| 海外留学新风向
  • 第一财经 | 对话王辉耀: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