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v.cn】Premier seeks solutions to new challenges
Premier Li Keqiang has urged newly-appointed members of the State Council’s Counselor Office to step up studies on major economic issues as geopolitical tension complicates the global situation and adds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to the Chinese economy.New subjects are a challenge for the country as its economic growth slows amid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order, Li said at a seminar with new members of the State Council’s Counselor Office and the central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in Beijing on Feb 9.He told members of the two offices to conduct studies on encouraging high-tech innovation, balancing growth with restructuring and pushing ahead reforms in key sectors.“Only if you understand the global situation can you point out the way for a future China,” Li said.The two offices, both consultant agencies affiliated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ere established so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1949.Most of the counselors are selected from members of non-Communist parties in China, while the rest are senior experts or retired government officials with vast experience in their field. A counselor should aged between 55 and 70 and serves a single term of a maximum of five years.Justin Yifu Lin, former World Bank chief economist and a State Council’s counselor, suggested the government announce more pro-growth measures to counteract the economic slowdown and ensure that growth does not slip under 7 percent.
2015年2月11日 -
【Xinhua】Chinese premier urges advice on state affairs
BEIJING, Feb. 9 (Xinhua) -- Premier Li Keqiang on Monday called on counselor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members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History (CICH) to play a bigger role in providing advice for state affairs to spur economic upgrad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Li made the remarks at a symposium after he presented contracts to 10 new counselor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ree new members of the CICH.Hailing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counselors and members in helping the government achieve its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objectives last year, the premier urged the two groups to offer proposals on transform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building a law-abiding government in the future.Li said he hoped the counselors and members would conduct studies on issues concerning people’s livelihood, as these issues were related not only to social equity but also to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and new sectors of economic growth.The premier called on the two groups to focus on fields including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medical services.Li also encouraged the counselors and members to help strengthen morality in society and enhance national cohesion and creativity through their proposals.
2015年2月11日 -
CCG双揽2014国内国际智库排行榜民间智库三甲、大陆智库第12名
2015年伊始,CCG于1月15日和22日,先后入围国内、国际2份智库排行榜单,位列中国大陆民间智库第3位、中国大陆智库第12位。这两次排行均是CCG首次入围智库榜单,表明CCG近些年快速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的首肯。 CCG名列《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民间智库三甲、大陆智库第12名 2015年1月15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国新信办下属重点新闻媒体中国网发布的《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CCG入围该榜单,并位列民间智库前三甲。《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是继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以来,首份根据客观指标数据进行排名的中国智库排行榜。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高级副总裁、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院长冯晞在该榜单发布会上介绍,该智库项目的工作准备与数据积累花费了1年多的时间,听取了100多位业内专家的建议与看法,走访并收集了最主要300多家智库的数据与相关资料,力求打造一份令人信服的智库排行以及智库行业指导建议。 《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也是中国第一份用客观指标来构建公允的智库评价体系后的评选报告。研究通过探讨智库的内涵和特征,设计智库评价体系,收集和整理智库数据,在评价指标基础上给出中国活跃智库排名,最后根据专家意见和指标得分来分析智库的现状。 报告采用四类影响力指标,即专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并根据四类客观指标结合主观指数算出智库得分。比如,国际影响力就是根据该智库与国际机构合作的频次、与智库合作的国外智库数量、智库主要研究人员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次数等数据综合计算得出。 报告显示,榜单中既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样的老牌智库,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这样的民间智库,也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新近两三年建立的新型智库,可谓官方智库、民间智库、高校智库“三分天下”。虽然官方智库仍是主角,但新型智库风头很劲。 CCG入围《全球智库报告2014》 位列中国民间智库第3位、大陆智库第12名 2015年1月22日,《全球智库报告2014》(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在全球55个城市同时发布,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智库排行发布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首次上榜,位列“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顶级智库排行榜”第47位,中国中国民间智库第3位、大陆智库第12位。 据了解,《全球智库报告2014》报告共有172页,有49个分项表单。在最重要的“全球智库150强榜单”中,有7家中国智库入围,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全球智库报告2014》中指出,目前全球共有6681家智库,其中美国1830家,中国429家,英国287家,是世界智库数量最大的三大国家。美国作为传统的智库强国,共有6家入选全球十大智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分列全球最好智库前三名。 报告除排行榜单外,对智库发展趋势及智库运作存在的问题都有所涉及。报告认为,目前智库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和民主化,影响智库的国际力量在不断增强。对独立信息和分析的需求、大数据的发展也都是报告密切关注的新问题。 该报告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主导,从2007年开始每年发布全球智库排名,数千名国际专家学者参与智库提名,然后根据科学系统的标准,通过相对客观公正的研究方法,形成评定结果。项目负责人詹姆斯·麦甘博士多年来致力于智库研究,“依据一些具体的指标,由来自各个国家的专家对智库进行更权威更客观的综合评定”,是他发布全球智库排名报告的初衷。该报告历经8年沉淀,今年在3572位各界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以及1950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建议下,最终成文发布。目前该报告已成为反映全球智库表现和综合影响力的国际第一风向标,对目前中国力推新型智库建设有重大的参考意义。(文章部分内容选自中国网,《最新十大智库排行出炉 新型智库风头很劲》,2015年1月15日,记者:张林)
2015年2月10日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受聘国务院参事
2015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钱颖一、仇保兴、方宁、王京生、甄贞、王辉耀、张红武、杨忠岐、樊希安、李武和新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中华文化研究学者陈平原、京剧表演艺术家吴江、美术家范迪安分别颁发聘书。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级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表示感谢和新春问候。 颁发聘书后,李克强与大家座谈。林毅夫参事、陈来馆员、张玉香特约研究员等就“十三五”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搞好中华民族心灵建设、实施村庄整治启动农村内需、促进对外开放、建设工业强国等提出建议。李克强对大家的发言积极回应。他说,建立政府参事制度和设立文史馆,是中国共产党将统一战线理论运用于国家政权建设的创举。参事馆员积极建言献策,做了大量工作。去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形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能如期完成,其中有大家的智慧和贡献。 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面临许多新课题。要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加强对重大经济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围绕如何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加快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成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的“发动机”,形成新动能;如何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促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如何在完善定向调控中持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等深入研究,探寻规律,用新视角把脉经济,用新思路拓展新局,始终把握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李克强说,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是一篇大文章,许多难题尚待破解。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给市场让出了空间,带动了大量就业,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参事、馆员们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大家发挥熟悉国情、了解国际的优势,多提意见建议,帮助政府按照依宪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推进自身革命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李克强强调,民生问题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也是拉动内需、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潜力所在。参事、馆员们来自社会各界,联系广泛,要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研究,积极反映群众真实鲜活的新期盼,多提惠民利民的新建议,使政府更好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促进纵向流动等方面推出更多有效举措。 李克强指出,参事室和文史馆人才荟萃,文化底蕴丰厚。希望大家用厚实的文化积淀和广阔的全球视野,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汲取精神营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决策咨询质量和内涵。要围绕发展紧跟时代、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多建诤言、善谋良策,促进形成强大的社会道德力量,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更好展现日新日进的国家精神风貌提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出席,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宣读聘任通知。
2015年2月10日 -
【中国网】2014年中国智库建设代表人物榜单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无疑给中国智库带来了巨大的鼓舞。而中美两份智库榜单出炉——《全球智库报告2014》和《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更是让“智库建设”成为了热门话题。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在学界还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早已有学者走在为智库发展建言献策的前列,不仅引起了舆论的重视,更为中国智库研究奠定了基础。《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印发给予孜孜不倦探索智库建设的专家以回应与鼓舞,同时也激励了更多的智库人员共同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方法。 通过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智库中国”作为中国第一家智库媒体平台,总结了十一位致力于智库研究和实践的代表人物的共同特点:一,本身是智库中专家,对中国智库现状和运行机制充分了解;二,到国外先进智库进行过系统考察;三,在重要媒体上发表过对“智库建设”进行的思考文章,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四,积极参加以“智库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交流观点。(排名不分先后) 薛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多年关注智库发展,在“全球智库峰会”、“国研智库论坛2014”、“智库热的冷思考”等多个智库研讨会上发表对中国智库建设的思考。参加论道节目谈论《中国智库:期待国际话语权》引起广泛关注,发表《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等文,成为智库研究的典范。 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智库之一,王辉耀即是中国新型特色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同时也为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智库提出众多建议。著有《大国智库》一书,全面介绍国内外智库,被视为指导智库建设的教材。主办“智库与中国发展” 研讨会、“中国新型智库建设”交流会,发表《中国智库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等多篇智库研究文章。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王文带领人大重阳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智库中最闪亮的新星。组织举办了各类国际论坛,大大提升了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主办“智库热的冷思考”、《全球智库报告2014》北京发布会、“新型智库建设与中国经验”等多场以“智库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对外传播》杂志上连续发表12篇智库专栏,引起学界热烈反响。 李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联合著有《海外智库:世界主要国家智库考察报告》,曾在“国研智库论坛2014”上发表了题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的演讲。并发表过《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调查与思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在哪里新在何处”》等文章。 魏礼群 中国社会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魏礼群是中国经济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被评选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兼任多个智库的领导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著有《建设智库之路》,并主办“中国梦与智库建设”研讨会,提倡建设高质量智库。其任执行副理事长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每两年一次的《全球智库峰会》被视为中外智库交流的一次盛会。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参加多场智库论坛——“国研智库论坛2014”、“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亚洲智库发展论坛”进行关于智库建设的主题演讲。发表《智库的文化是智库的灵魂》、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深意何在》、《发出“中国声音” 提供“中国方案”》等观点。 王荣华 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前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带领中国首个智库研究中心发布了《2013中国智库报告》,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机构联合举办“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高层智库论坛(2014)。提出《新智库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果转化是当前智库发展的薄弱环节》等观点。 王莉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学院副教授,被誉为“中国智库第一女学者”。是首位进入美国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进行思想库研究的中国学者,也是全球智库峰会“智库论坛”的幕后推手。王莉丽是从新闻主播转做智库推动者的成功典型,也是《旋转门——美国思想库研究》作者。发表《以大学智库建设拓展公共外交平台》、《最高智库应成为经济决策的外脑》、《“智库形式建设”亟需转向“智库内容建设”》等大量智库研究文章。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其著作《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收录了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讲稿,是国内第一本书专门讨论中国智库建设成就的书,特别介绍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和作者本人的实践与体会。发表《将新型智库打造成国家发展的智慧型“外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参与全球智库竞争》等观点被广泛转载。 于今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一套以智库为名的系列政策研究读物《国家智库》《中国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创办人、总编辑。首次提出“智库产业”的概念并展开专项研究,在“十一五”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智库发展报告(2012):智库产业的体系构建》一书之中首次对“智库产业”进行了定义。
2015年2月3日 -
【中国网】王辉耀:“走出去”的中国优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 我国重大装备产业的优势已经积累了五六年了。2010年前后在东南亚建设高铁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显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这方面我国一直是走在前面的。现阶段,是到了让这些优势“走出去”的时候了。 目前我国国际地位已经明显不同与往日,2015年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元年”,一个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外商在华投资,二是根据IMF测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显示出我国强势的经济发展能力。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心里变得更容易接受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投资。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像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已经持续了几年,经受住了其他国家媒体的舆论压力,但总体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比较好的处理了与当地民众、东道主政府的关系,为我国海外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积累了经验,也打消了很多国家的戒备心。 从外交和国际关系的角度讲,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我国已经开始一种大国外交。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国际关系的改善,更加务实。如果我国的企业成长为优秀的、示范性的跨国企业,能够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或者在世界各地都有中国企业存在,那我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将理所应当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2015年1月30日 -
【China Daily】Expatriates to be lured for startups
Policy incentives will be launch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to support talent from overseasChina is aiming to attract more expatriates to start businesses in the country, amid efforts to lure international tal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 senior official said on Tuesday.Authorities will continue to introduce policy incentives in different areas to support overseas talent, including funding, workspaces and consultation on business startups.The move is expected to diversify channels for China’s global talent recruiting program and attract professionals in different field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policy decision comes as many Chinese are being encouraged to start businesses as the country aims to become more innovation-driven.This follows the success stories of companies such as e-commerce giant Alibaba Group, whose market capitalization has reached more than $250 billion.Zhang Jianguo, director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perts Affairs, said that a shortage of scientists and top talent in technology and the service industry has affected China’s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We have to focus on the nation’s strategic goals and attract high-level talent to start innovative businesses in China," Zhang said.He said the talent-recruiting program had been driven mainly by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had become outdated."In the future, the model will be more market-orientated and driven mainly by demand and employers’ development priorities, Zhang added.In 2013, Fuzhou, the capital of Fujian province, launched China’s first plan to accelerate the arrival of innovative overseas talent.The Fuzhou Bureau of Foreign Experts Affairs provides free workspaces for startup companies and funds for outstanding startup programs.Help is provided with related paperwork and meetings arranged with potential partners, such as venture capital firms. Ten startup companies have settled in the city under this plan.Lan Zhen, head of the bureau, said, "Fuzhou has advantages in cooperation with Taiwan and abundant resources in returned overseas students, but these are not enough."Attracting overseas talent to start businesses in China is new, and we are not sure how it will develop."Lan said that to date the results have been good and have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other provinces. Last year, 13 groups of officials from provinces including Hunan, Guangdong, Anhui and Shandong visited Fuzhou to see how the plan is working.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 think tank in Beijing, said that despite the small percentage of overseas talent recruited in China, overseas startups will provide impetus for the country’s innovation efforts and economic growth."Take Suzhou in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It has a program to attract returned Chinese who have studied or worked overseas to start businesses at home," Wang said. "The outcome has been so good that Suzhou has extended the program to expatriates in China."China has missed the opportunity to attract multinationals to the country as the engine for innovation. Now, with individual innovation booming, China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is trend to leverage its development." (By Su Zhou)文章选自China Daily,2015年1月28日
201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