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媒体报道
  • 国际化资深人士加盟CCG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CCG)作为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总部设在北京,同时在广州、青岛、东莞、香港设立了研究院,在纽约、华盛顿、法兰克福、巴黎、悉尼设置了海外代表处,已经形成国际化的研究网络和拥有近70名全职研究和工作人员的精干团队。CCG秉持“国际化、影响力、建设性”的原则,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声誉。     继2014年哈佛大学亚洲校友会主席、前伟达公关公司、安可公关公司董事总经理孙玉红女士全职加盟CCG后,新年伊始,又有孙海法先生、唐中女士、William Daniel Garst先生三位资深人士正式加入CCG团队。三位资深同仁分别在学界各领域颇有建树,他们将自身的国际化背景、专业知识、社会资源和人生阅历倾注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发展,将共同助力建设国际化一流的中国智库!孙海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度美国国会富布莱特基金学者,2004-2008年担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广州欧美同学会会员, 广东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会长,金华博士联谊会副主任。孙海法在199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高管团队管理,企业战略和组织咨询,无形资本与竞争力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完成中央部委的中国领导人才绩效考评项目,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人才规划和人才政策项目,各类企业的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唐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秘书长,CCG对外发展部总监。复旦大学北京校友会高教联谊会秘书长。曾担任长江商学院学院发展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校友联络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资源开发部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管理学院院长顾问等职务,在新型商学院战略发展、品牌建设、校友关系管理以及大学基金会运作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她早年还服务于国内知名基金管理公司,对金融业理论和实务有着深刻理解。高德伟(William Daniel Garst),CCG高级研究员,博士。他于南加州大学获得本科学位,明尼苏达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奈尔大学及密歇根大学多所大学担任比较政治学、历史和经济全球化政治学等学科客座教授。高德伟博士2005年来到中国,自2006年以来定居北京。加入CCG之前,他曾在伟达公关公司担任高级顾问。2009年,他开始从事自由撰稿,曾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内容广泛,涉及中国不同行业、企业的商业和经济事务,失业情况、社会经济不平等、中国富人、外汇管制放宽及养老金改革等。其作品发表的刊物包括中国日报、《中国文摘》、THE FINANCIALIST(瑞士信贷集团的内部刊物)、长江商学院的电邮新闻及《长江》杂志等。他曾在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及THEORY AND SOCIETY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过国际关系理论和政治结盟相关的学术文章。

    2015年1月20日
  • CCG三位副主席荣登“胡润点金圣手榜”

        2015年1月1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点金圣手榜》显示,上榜的87位点金圣手财富达到3亿元及以上,总财富2278亿元,平均财富26亿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三位副主席荣登排行榜,创立高瓴资本的张磊副主席位列第3位,作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的沈南鹏副主席位列第4位,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真格基金创始人的徐小平副主席位于第14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胡润首次发布该榜单。按照其编制方法,上榜富豪为中国顶尖风险及股权投资人,计算其个人总财富,财富计算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8月15日。上榜富豪个人总财富的30%以上须来自于投资行业。    部分投资界点金圣手及投资案例    张磊(第3位)    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投资案例:腾讯、京东、51信用卡、去哪儿网、蓝月亮、大润发、尚品网、威孚高科、中国铁建等    沈南鹏(第4位)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投资案例:诺亚财富、阿里巴巴、文化中国(现阿里影业)、中国娱乐集团、奇虎360、中国利农、高德软件、博纳影业、麦考林、唯品会、京东商城、乐蜂网、拍拍贷、大姨吗、今日头条、陌陌等。    徐小平(第14位)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真格基金创始人    投资案例:世纪佳缘、兰亭集势、聚美优品、一起作业、品牌滤镜、找钢网、格林深瞳、大姨吗、蜜芽宝贝等。附录:《2015铂金宫殿•胡润点金圣手榜》排名姓名财富(亿元人民币)机构总部年龄1郭广昌280复星上海482陈天桥170盛大上海423张磊150高瓴资本美国434沈南鹏110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北京485梁信军100复星上海476陈荣80中路资本上海577吴尚志70鼎晖投资北京657虞锋 70云锋基金上海529徐新65今日资本上海4910焦震55鼎晖投资北京4911吴刚48九鼎投资北京3812范伟47复星上海4612汪群斌47复星上海4614徐小平45真格基金北京5915何伯权40今日投资深圳5515阎焱40赛富投资基金北京5815赵令欢40弘毅投资北京5218熊晓鸽38IDG资本美国6019汪潮涌、李亦非夫妇36信中利北京50、5120朱敏、徐郁清夫妇35赛伯乐浙江杭州67、6621黄晓捷34九鼎投资北京3722吴强27九鼎投资北京3523郭力26鼎晖投资北京24章苏阳23IDG资本美国24周全23IDG资本美国5824朱立南23君联资本北京5327郑伟鹤、黄荔夫妇22同创伟业深圳49、28冯涛20上海永宣上海4828厉伟、崔京涛夫妇20深港产学研创投深圳48、30胡晓玲18鼎晖投资北京4430林栋梁18IDG资本美国30王霖18鼎晖投资北京30王振宇18鼎晖投资北京34于剑鸣17新天域资本香港4435孙强15华平美国36蔡蕾14九鼎投资北京4336丁健14金沙江创投北京5036方风雷14厚朴新加坡6336覃正宇14九鼎投资北京3940胡祖六12春华资本集团北京5240黎辉12华平美国40刘海峰12KKR美国4040张维12深圳基石资本深圳44吴俊平11赛富投资基金北京45包凡10险峰华兴北京4545邓峰10北极光北京5245冯波10联创策源北京4645柯严10北极光北京45林欣禾10DCM资本美国5145罗飞10松禾资本深圳4945宋玉鸣10世纪方舟北京45唐焕新10明石投资北京45吴鹰10中泽嘉盟上海5645杨向东10凯雷美国5845周逵10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北京4756计越8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北京4356羊东8赛富投资基金北京4458陈玮7东方富海深圳5158付山7黑石资本美国58唐葵7方源资本上海58田溯宁7宽带资本北京5258王明夫7和君资本北京4958王兟7TPG美国5164邝子平6启明创投上海64唐越6蓝山资本美国64伍伸俊6金沙江创投北京64朱博德6兰馨亚洲美国68陈立武5华登国际美国5568戴志康5天使投资人3468单伟建5太盟投资集团香港68李曙君5挚信资本上海68刘芹5晨兴创投香港4268卢蓉5DCM资本美国68马雪征5博裕资本6368邵俊5德同资本上海68田立新5德同资本上海68王永华5天图资本深圳68张颖5经纬中国美国4279陈科屹4险峰华兴北京80曹大容3光速创投美国4180程厚博3东方富海深圳5280郭佳3银泰资本北京80宓群3光速创投美国80邵亦波3经纬中国美国4280王平3龙柏宏易资本深圳80许萍3盘古创富北京80朱菁3富坤创投深圳来源:胡润研究院,数据支持:清科研究

    2015年1月16日
  • 中国网: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位列民间智库前三甲

        【中国网1月15日讯】2015年1月15日,《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公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名列智库综合影响力三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分列高校智库影响力前三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分列民间智库前三位;还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等10多家智库入围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前20名。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要批示以来首份根据客观指标数据进行排名的中国智库排行榜。    该报告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下属的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与国新办下属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联合发布。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高级副总裁、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院长冯晞和中国网副总裁薛立胜出席了发布会。冯晞介绍,该智库项目的工作准备与数据积累花费了1年多的时间,听取了100多位业内专家的建议与看法,走访并收集了最主要300多家智库的数据与相关资料,投入巨大,力求打造一份令人信服的智库排行以及智库行业指导建议。    《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是中国第一份用客观指标来构建公允的智库评价体系的报告。研究通过探讨智库的内涵和特征,设计智库评价体系,收集和整理智库数据,在评价指标基础上给出中国活跃智库排名,最后根据专家意见和指标得分来分析智库的现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和智库建议。    报告采用四类影响力指标:专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并根据四类客观指标结合主观指数算出智库得分。比如,国际影响力就是根据该智库与国际机构合作的频次、与智库合作的国外智库数量、智库主要研究人员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次数等数据综合计算得出。    报告显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被列入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前10大智库。从榜单中可以看出,既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样的老牌智库,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这样的民间智库,也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新近两三年建立的新型智库,可谓官方智库、民间智库、高校智库“三分天下”。虽然官方智库仍是主角,但新型智库风头很劲。民间智库综合影响力:第1-10名名次智库名称1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3中国与全球化智库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5中国金融40人论坛6察哈尔学会7天则经济研究所8中国经济50人论坛9公众环境研究中心10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文章选自中国网,记者:张林)

    2015年1月16日
  • CCTVNEWS: Measures to keep hi-tech talents at home

    2015年1月15日
  • 【中国新闻周刊】2015人才流动:全球化的新浪潮

         2014年12月26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发出公告,阐述奥巴马新移民法案的细则,包括简化合法移民步骤,重点改善H1B签证项目(美国最主要的工作签证类别,发放给美国企业雇佣的有专业技能的外国籍员工,属于非移民签证的一种)。其中,和中国留学生密切相关的是为STEM(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附赠绿卡。    2014年11月,来京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带来了一份“大礼”: 奥巴马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当场宣布,为中国公民从事商务、旅游活动签发最长达10年的多次往返有效签证,为留学生签发最长5年的多次往返有效签证。新移民法案和签证举措,是美国吸引人才的一个很大的动作。美国STEM专业的海外留学生中,超过三成来自中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2014年1月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援引了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一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数量达934.2万人,较2000年时的549.4万人增长了将近一倍,并从1990年的世界第七大移民输出国上升为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传统的移民国家,都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国。2014年1月25日,香港,在亚洲国际博览馆考场,近万名考生参加了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考试。    2014年,像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多个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国都推出了移民新政或新的签证举措,各国争抢人才的势头加剧,人才流动的增强,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一个趋势,在2015年,这会表现得格外明显。“超级签证”VS“留学红利”    2014年2月,先是加拿大移民部宣布取消单次签证,取而代之最长给到10年有效期、多次往返的“超级签证”;一周后,加拿大政府又在公布2014年年度经济计划时,宣布终止联邦投资移民计划和联邦企业家移民计划。    实施了近30年的加拿大投资移民计划,由于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几无风险,在启动后逐渐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财富移民计划,加拿大也成为中国人选择移民的“第一梯队”国家。据加拿大《环球邮报》统计,过去的近30年间,通过投资移民进入加拿大的人数超过13万,大多数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    而加拿大政府一方面背负着“违约”的指责“叫停”投资移民计划,另一方面又推出“超级签证”,这是意在避免一些人移民只为拿个绿卡买个身份并享受福利,但并非是拒绝留学生和资金。对于一些陪读的父母来说,“超级签证”也足够便利。总体上看,吸引资金和人才是所有国家移民政策发展的趋势。    在“叫停”投资移民计划一个月前,2014年1月15日,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埃德·法斯特公布了《国际教育战略》,每年投入500万加元,吸引来自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中东北非和越南等六大主要市场的海外学生和海外研究人员,计划到2022年实现海外留学生数量翻一番,达到45万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呈递增势头,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4年12月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从2011年的6.7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8.8万人次,从占该国留学生的22%迅速增长到33%。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加拿大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截至2013年,中国已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瑞典和新西兰等国家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对于加拿大、美国等国来说,大量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将给这些国家带来消费增长、就业岗位增加、经济增长加快等越来越多的“留学红利”。以加拿大为例,仅在2010年,国际留学生在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用上的支出超过80亿加元(约合人民币430亿元),这一数字比加拿大在飞机、航天器等大型设备出口上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总和还要高。但比“留学红利”本身更重要的是,“留学红利”还可以转化为“人才红利”,成为这些国家的人才库,增强其人才竞争力。缩小“人才差距”    不无巧合,也是在2014年12月16日,白宫公布奥巴马新移民法案的同一天,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记者会上表示,不排除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量超过利用外资的可能性。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货物流动方面,我们做得很好了,但在资本流动和人才流动上,还是美国占据优势。如今,货物流动、资本流动和人才流动是“全球化的三个浪潮”。如果要拿中美比较,在货物流动方面,中国已经不输于美国;但在资本流动尤其是人才流动上,中国要落后很多。    2011年,中国在美国的留学人数为15.7万人,而美国在中国的留学人数仅为1.4万人,相差十多倍。2012年,中国在海外的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13万,而外国在华留学生不到33万,而且,其中读学位的人数只占五成左右。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国际留学生占高等教育总在校生人数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在8%以上,澳大利亚、英国等甚至高于10%,而在中国读学位的国际学生的这一比例却仅为0.4%左右。    “人才战争”尽管远离硝烟,但在21世纪这样的全球化时代,这可能是最致命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中国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免费输出大量的人才,并不是因为本国人才过剩。相反,中国的情况是:人力资源总量庞大,人才资源却非常不足;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低端人才数量可观,但高端人才却远远供不应求。    当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这种巨大的“移民赤字”和“人才逆差”显得非常不相称,中国亟待破除人才移入上的种种壁垒。    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首次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分别作出关于留学工作的重要指示。会上提出,到2020年,吸引50万外国留学生。    这是第一次由中央层面来召开关于留学工作的会议,把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当成同等重要的事。这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是,中国政府由过去更多地重视货物流动和资本流动,到现在也开始对人才流动更加看重。    如果50万的数字只是来华的留学生,而不是指在华读学位的留学生,那这个目标还是偏保守的。“一带一路”拉动企业走出去    除了留学外,在对外投资有望超过来华投资的大背景下,必然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    据《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中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在非洲的人口估计不到80万人,但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100万人。    这100万人中,大多数是跟着小老板去非洲的工人,他们开餐馆、宾馆、商店、建筑公司、贸易公司等,目的很简单,就是赚钱。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着改变,在越来越多的工厂里,工人几乎全部来自当地,而中方只派出很少的管理人员。    这样的模式在“一带一路”沿途将会很常见。2013年9月,在首次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访问中亚四国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一个月后,在出访印度尼西亚期间,习近平提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一年来,‘一带一路’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在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9月结束又一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之行以及对中亚南亚四国的访问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对媒体谈起习主席此次出访成果时说。    “一带一路”建设肯定会带动一部分企业、人员走出去,但在我看来,“一带一路”更多会靠的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建设。    中国不断加强在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是中国国际移民趋势上出现新动向的另一个近期备受关注的因素。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加大对“裸官”的监察力度。而2014年北京APEC会议发布了由中国推动的第一部反腐败宣言——《北京反腐败宣言》。除了反腐败的共识之外,《宣言》还提出要建立亚太地区的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搭建追赃和追逃的平台。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里还提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研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逃贪官约18000人,卷款达80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大陆非法资金外流4120亿美元,2011年达到6000亿美元,2012年突破10000亿美元,2013年则可能超过15000亿美元。    国际上的反腐合作将对“裸官”移民尤其是非法向海外转移资产起到遏制作用。(口述者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

    2015年1月9日
  • 新华网: 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由“竞争”转向“竞合”

        新华网长沙1月7日电(记者李丹)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改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竞争状况,形成“抱团取暖”的“走出去”新格局。  “在国际项目招投标中,我们经常遇到中资公司内部不计成本地竞相压价,也曾因此放弃了不少优势项目的投标”,6日,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刘跃龙在“湖南千亿海外”重点企业座谈会上说,“后来我们变‘竞争’为‘竞合’,即通过在相互竞争基础上建立新型合作关系。通过‘竞合’,联合体各方的强项得到了充分发挥,企业也降低了海外扩张风险。”  在竞标斯里兰卡道路项目时,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联合了中航技集团与两家当地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参与竞标。“中航技集团擅长融资和资源整合配置,而两家当地知名建筑企业熟悉当地市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法律、语言、劳工等一系列棘手问题,组织实施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建工程也得心应手。与他们相比,我们在联合体中主要承担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内容。”刘跃龙说。  从收购资源到收购技术,从央企到民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至1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对外投资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然而,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国内企业的竞争也蔓延到海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指出,在非洲、拉美、东南亚基础设施领域的电站、大坝以及公路和铁路等项目上,经常出现几家中国企业同时竞标,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订单,采取低价策略,造成恶性竞争。  “竞争性项目相对来说利润低、风险大,但竞争性项目也是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融入国际本土市场的必然选择,”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一方面企业要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引导,促成优势企业强强联合,签订‘抱团出海’的战略合作协议,避免恶性竞争。”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逐渐向高端发展,而建立企业间良好的“竞合关系”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得好的关键,不仅要加强行业间和企业间合作,也要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跨行业合作、上下游产业链等合作。  一批行业和企业“走出去”互联合作平台在管理部门的推动下应运而生。上海和沈阳“走出去企业战略合作联盟”相继揭牌,推动企业间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加强合作、抱团出海。  湖南省商务厅负责人表示,今年湖南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带动省内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同时建立“走出去”联合体,将新打造3至4个“抱团出海”产业联盟,力争在2015年实现“走出去”1000亿目标。

    2015年1月8日
  • 【人民日报海外版】新生代海归在成长:创业意愿强 青睐新兴产业

        2015年伊始,我们以“变”和“爱”两个主题词来展望海归的2014。回顾这一年30多期的报道,我们发现“80后”、“90后”的青年海归已经悄然成为了许多故事的主角。《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主编王辉耀把他们称作“新生代海归”。2008年以来,新生代海归群体不断壮大,已达百万之众。成长中的他们不容小觑。  成长中的新特征  新生代海归在国外的所学、所见、所想以及回国后面对的经济环境都与老一代海归不同。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新的特征。  A 创业意愿强烈  新生代海归的创业意愿更加强烈。  与老一代技术型海归创业需从头摸索企业管理不同,新生代海归学习经管与金融专业较多,“80后”、“90后“”海归创业团队成员往往已经掌握了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新生代海归创业意愿不断增强。  2014年初,湖南省委发布了关于新生代海归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新生代海归创业人数远高于就业人数,仅有26.5%的人选择就业,44.1%的人选择创业,23.5%的人则同时具有就业创业经历。2014年底,深圳市侨办侨联海归项目课题调研组对深圳海归创业、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88.37%的海归有比较强烈的创业意愿,六成海归计划在深圳创业5年以上。  创业对于新生代海归,不仅是为了求得物质上的满足,更多是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在一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从事投资工作的留英海归郭奇有着自己的创业计划。根据市场调查,他决定筹备创建丝袜品牌。他说:“我之所以创业是希望实现个人最大价值。我梦想拥有自己的写字楼、学校、医院和养老院。创业是我梦想的开端。”  新生代海归创业趋于理性,愿意为了创业梦而蛰伏几年。留学(课程)加拿大的北京人王超在创业前做了多年的投行业务。谈及创业,他说:“我有一个自己独立创业的梦想,几年的工作让我对于企业运营与风险有了较清晰的了解。”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正在兴起,而新生代海归必将成为其中的生力军。  B 勇担社会责任  面对日新月异的祖国,新生代海归继承了老一代海归“留学报国”的思想,在关心国家建设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许多海归在国外都亲身体验过国外的公益活动或环保活动。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理念已经内化于他们心中。中国公益、环保事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这些海归就将“社会企业”等国外先进理念介绍到国内,并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活动和公益事业当中来。  无论是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主要创始人田惠萍,还是漳州的翻译志愿群体和湖南海归协会举办的“千人海归拾起美丽湘江”活动,都说明公益和环保已经融入新生代海归的生活中,成为了这一群体最美丽的标签。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新生代海归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已经融入到他们的创业就业之中。在上海宝碳新动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卿看来,她的归国创业项目实现了创业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完美对接。“新生代海归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我们把低碳的价值理念植入公司,为人类生存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奉献。”朱伟卿认为,社会责任感是她在国外学到的十分重要的一点。  此外,新生代海归还希望能承担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岚山社会基金创始人肖晗就谈到:“除了产品外,我们更要输出一些文化上的东西,这些东西更需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人去做。”  C 从业领域较新  新生代海归在创业就业领域上呈现出向新兴产业倾斜的现象。《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显示,近三成海归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就业,而在创业上,13.3%的海归选择了文化创意产业。这种改变得益于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政府为海归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完善。“80后”、“90后”新生代海归的创业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在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20周年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实际挂牌并能保持正常运转的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总数为261家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提供落地、政策、政务、商业、市场、融资等创业支持的基础服务体系。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表示:“在就业创业领域的选择上,海归可以整合国内外资源,投入到教育、文化及第三产业服务业中,借鉴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引领国内相关产业实现国际化。”  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文化创意产业盛会上,一批海归已经崭露头角。例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改造项目中,海归设计师张珂的作品就广受好评。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新生代海归在新领域的探索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挑战中的新烦恼  新生代海归的成长也伴随着烦恼。日益庞大的新生代海归群体也面临诸多挑战……  A 就业竞争激烈  对于新生代海归来说,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已经成为“新常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就业形势严峻,而中国经济仍保持了高速发展,机会更多,因此留学归国人数近几年增长迅速。2008年到2013年短短6年间,共计112万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占改革开放35年来留学人员总数的1/3。这112万人中,大部分为新生代海归。  近几年全国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大环境是新生代海归就业难的外部原因。2014年,“最大回国潮”遭遇“最难就业季”,近40万海归与750万国内应届毕业生展开竞争。部分海归由于语言优势不明显、薪资期待高等原因,在与国内学生竞争时反而并不受青睐。  此外,新生代海归在所学专业、就业领域和就业城市上的扎堆现象则是加剧竞争的内部原因。这就造成海归不仅要与国内毕业生竞争,海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升级。如果说与国内学生相比,跨文化经历、国际化视野是海归优势的话,海归之间竞争则使大家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需要海归继续加强自身在语言、国际化视野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也需要海归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培育差异化能力,使自己在同质化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B 期待政策扶持  2014年,新生代海归回国人数持续走高,新生代海归彰显年轻、开放、自由特点的同时也面临着就业难、婚恋难、户口问题等诸多方面的阵痛,而国家政策的缺失也令其陷入困惑之境。  事实上,近些年国家层面出台了“青年千人计划”等一系列专门针对新生代海归政策。但是相比高层次海归人才,专门针对新生代海归的政策仍然短缺。  高层次海归人才回国办理学历认定、户口证明的手续时享有绿色通道,新生代海归则无法享受此类政策。而对于创业的新生代海归,尽管很多地方政府为留学人员建立了创业园,但是对产业规模、资金技术的高标准要求,使流行“微创业”的新生代海归望而却步。  此外,由于新生代海归出国前还是学生,欠缺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即使有相关政策出台,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利用。据调查,大多数新生代海归不知向哪个部门、从何处询问或查找有关海归就业创业的政策。  因此,有关部门要打造政策洼地,促进新生代海归就业创业。一方面,要将已有海外人才政策扩大普惠到新生代海归。另一方面,要针对新生代海归的新需求,出台新的支持政策。此外,政府要鼓励新生代海归社团组织发展并与其积极沟通,使其成为为新生代海归普及政策和倾听其需求的交流平台。  C 情场颇不得意  启德教育《2014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已经结婚并生子的海归只有12.7%,单身海归高达58%。新生代海归仍面临职场步步高升,家里冷冷清清的境况。  尽管近几年海归趋于年轻化,但海归的年龄在国内已经接近大龄青年。对女海归来说,尤其如此。近年来,婚恋网站纷纷推出海归专区,海归主题相亲会层出不穷,海归嘉宾的身影甚至也频频出现在各大相亲类电视节目中。这都显示海归婚恋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大部分新生代海归学成归来后,就一门心思扑在了事业上,而忽视了自己的婚姻问题。此外,在职场打拼的海归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单一,也导致海归在婚恋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参加相亲活动,也往往心不在焉,疲于应付。  此外,留学经历有时也成为新生代海归寻找爱情的一个牵绊。一方面,有些海归与没有留学背景的异性交往会出现会因价值观、世界观不同而交流不畅的问题,希望另一半也是海归。另一方面,“海归男不爱海归女”的问题也很突出,高学历的海归女往往让海归男望而却步。  眼下春节相亲热潮又将到来,海归不妨暂时放下工作,多参加一些交友活动。在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中,海归要调整心态,悉心寻找,变情场失意为得意。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月4日

    2015年1月7日
  • 
  • 422
  • 423
  • 424
  • 425
  • 426
  • 
  • 共【 447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 | 2025全球人才峰会在北京举办
  • 《环球》| 海外留学新风向
  • 第一财经 | 对话王辉耀: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