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策略 | 国际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企业对话

2023年4月12日

2023年4月12日,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共同主办“2023国际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包括教育、科技、人才等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多国驻华使馆教育参赞,教育界专家学者,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等围绕中国国际人才发展的新时代机遇与展望、以国际合作助力全球青年人才互学互鉴、中国留学发展新趋势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展望、高等教育如何助力新时代国际青年人才培养与发展、新时代青少年国际胜任力培养的需求与实践和全球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策略等议题展开高峰对话。

“企业对话”分论坛以“全球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策略”为主题。克诺尔轨道系统中国区副总裁、欧盟商会政府事务论坛主席刘畅,九智资本机构部副总裁、Urban Catalyst UK独立董事孙海龙,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哈佛全球校友会亚太区前主任孙玉红,新东方教师发展研究院院长汪珺,外联出国副总裁、精英说创始人吴菁,泰国格乐大学校长助理赵楠就企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方式和方法、企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分享见解。本场对话由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张伟主持。

外联出国集团副总裁、精英说创始人吴菁表示,相信未来的人才绝对不是再去死读书、再去像AI一样被训练,而是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要创造出未来适合自己的职业趋势,所以之后要培养的必须是具备创新精神的、共情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来的人才。国际化人才不一定非要是留学生,有国际视野、具备批判性精神的人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国际化的人才。今后可以搭建更多的专业性的平台,帮助人才从学校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来到人才的实训基地,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无缝对接。

克诺尔轨道系统中国区副总裁、欧盟商会政府事务论坛主席刘畅认为,从跨国公司的角度看,要充分结合和发挥人才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优势。人才国际化是全球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在运用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充分掌握最新技术以及理解最先进的经营理念、实现人才以及跟本地人才的充分结合方面具有有利优势。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中出现了中国籍的高管和CEO,这是人才本土化非常好的尝试,帮助解决了文化的冲突,并能更好地接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协助总部制定战略发展政策。

九智资本机构部副总裁、Urban Catalyst UK独立董事孙海龙指出,对投资公司而言,无论是从国外回来的国际化人才,还是没有出国但有国际化眼光的国际化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和企业责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业务层面来说,由于做投资需要不断地转换场景,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新型化工、生物医疗等各行业中的顶尖人才进行交流,因此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快速了解某个行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哈佛全球校友会亚太区前主任孙玉红表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全球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策略,第一,作为人才要在专业性上要做到非常极致,自身必须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其次才是关注沟通能力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能力;第二,解决多语言能力问题,双语言自由切换有助于消除工作地域的限制;第三,要具备国际公民的素质,这意味着要有对人的关爱、对不同文化的尊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心,这些是让全世界尊重你的语言。

新东方教师发展研究院院长汪珺强调,中国培养的人才首先要有中国情怀,要学会用外语讲中国故事,其次是要有国际视野,最后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最难的,因为它是完全超越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意味着和外语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交流,也包含了面对弱势的价值观和文化的态度。在价值观层面,要做到对于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同时能不卑不亢地对待其他所有文化,这种多元、尊重、包容的态度是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孩子、包括企业在培养员工时很重要的指标。

泰国格乐大学校长助理赵楠提出,现阶段在教育行业中的人才需要有更强的沟通性和与人亲善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决不能像两根冰冷的铁轨,永远没有交点,但是又不忍分离,这种方式是极为痛苦的。因此在教育战线上未来真正需要的人才将要是以培育人格为驱干,以训练能力为四肢,以追求活力为灵魂,以启迪悟性为脉络。只有这样生动灵活的人,才是一个正常的在教育行业上所需要的人,才能真正培养出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张伟认为,培养全球化人才不是一个空间概念,不是一个国际的概念,而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概念。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要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今后的培养标准要纳入全球胜任力和理解力,要强调和未来的世界对话,而不仅是和现在的世界对话。

当前时代是一个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各领域不确定因素骤增、全球化进程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时代。在全球化转型压力逐步显现的背景下,培养和发展全球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CCG举办本次论坛旨在为政策界、企业和高校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全球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的最新实践经验和成果,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并通过研究和建言,助力促进国际人才培养。

【相关链接】

吴菁:搭建更多专业性平台,助力年轻人树立自己的职业观

刘畅:应对ChatGPT带来的不确定性需要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

孙海龙:国际化人才必须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孙玉红:从三个角度看待全球化人才培养

汪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

赵楠:教育界人才需要具有更强的沟通性与亲善性

张伟:全球化人才培养需要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