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研究员班多:中国不是错误,是一个全球繁荣的例子

2025年6月4日

2025年5月2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举行。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Doug Bandow)在以“大国竞争时代的中美贸易战叙事:观念与现实”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我很高兴能够来到这个论坛,讨论一个具有挑战性、而且极具争议的话题:中美贸易关系。这个议题远不止是特朗普的产物。事实上,它在美国国内由来已久。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最惠国待遇”的问题就已经是政治斗争的核心议题之一。近年来,鹰派观点日益主导,他们认为美国犯下了“战略性错误”,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从而助力中国成长为一个强大且危险的对手。他们把这个责任归咎于过去数十年,而不只是特朗普。

在我看来,贸易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从来就不仅是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安全问题,甚至是主权问题——尤其是在美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亦然。

中美之间存在两种层面的贸易问题:

第一,是特朗普式的重商主义视角。他大概是美国政界中唯一一个有足够政治资本推动这种思路的人。他想通过关税带来资金流入,拆除他国的壁垒,追求对等互惠的贸易规则。这些想法看上去很有逻辑,但在实践中往往彼此冲突。最终他想实现什么?其实没人知道。可我相信,他确实想要改变现状。而他并不像他周围的一些人那样极端鹰派。很明显,他并不想看到战争——他在言辞和政策上都表现出这一点。你可能不赞同他的做法,但他并非好战之人。

第二个层面则是意识形态层面的竞争。中美贸易问题远远超出了关税或者赤字这些技术细节,它触及的是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担忧。华盛顿两党在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供应链乃至稀土资源的依赖问题上形成共识。他们在建构一种结构性对抗的框架,这种格局让谈判变得非常复杂,也使得结果更不可预测。

但我仍然相信,我们有机会开启更为严肃的对话。我希望我们不会走向“脱钩”,我不希望中美关系进一步滑向系统性分裂。我们可以也应当找出一些关键领域,在那里我们有共同利益,哪怕把安全议题暂时搁置,看看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展开真正的合作。

从特朗普政府的角度看,贸易也许是他在第一任期中忽略了的重要议题。 在他的政府内,包括我所在的智库 —— 卡托研究所( Cato Institute ) —— 都在努力推动自由贸易的理念。我们强调,贸易应被视为互利的工具,而不是零和博弈。我们提出一个口号:从 “ 我 ” 的贸易利益,到 “ 我们 ” 的全球繁荣。

贸易的目标应当是将贫困人口纳入全球市场体系,促进技术普及并提升人类福祉。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数亿人因为贸易进入了中产阶层,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们还需要更多这样的论坛与对话。像今天的这种交流尤为重要,在中美之间尤其如此。我们必须要坐下来,认真倾听彼此的观点,理解彼此的关切。我们必须明确:中美两国可以共同努力取得成果,也可以共同从合作中获益。

当然,未来的挑战是肯定存在的。而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本身就是高度不确定和具有挑战性的。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放弃。我们不能默认贸易问题就只能走向冲突、脱钩、或者失败的结局。

甚至连特朗普,也可能在寻找某种解决方式。他希望找到一条出路,一个让大多数美国人感到满意的中美关系的未来。他试图构想一个不那么悲观的愿景。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远见,就有机会把当下的僵局转化为合作的开端。而这对中美之间任何可能达成的贸易协议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外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

历届回顾

从大国竞争到重塑多边,这场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看点拉满

60多国代表踊跃参会,第10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年度重磅 2020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