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若海:重塑多边主义,德国愿与全球伙伴共同行动
2025年6月26日2025年5月23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德国驻华大使馆代办葛若海(Dr. Stephan Grabherr)在以“多极世界中的多边主义”为主题的大使圆桌上发表以下观点:
我想谈谈如何改进多边机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增强维和行动的作用。几天前,我们刚刚在柏林举办了一场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会议,重点讨论如何提升维和在国际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融资问题,二是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这次会议共有134个国家参与。在此我想提醒大家,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年度预算甚至低于最近一届奥运会的预算。在柏林,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目的是希望为多边合作带来更有力的支持。
第二,推进《未来契约》的落实。另一个多边合作的成功案例,是联合国去年通过的《未来契约》。这项契约由我和纳米比亚的同事共同主持的“未来峰会”推动完成。《未来契约》设想了在各个关键领域未来应取得的进展。例如,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全球治理方面,如果各方能够采取合作的态度,就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并使全球治理机制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让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都积极参与。
第三,加强与非洲的多边架构合作。第三个例子是我们正在推动的与非洲国家的多边合作架构建设。欧盟与非盟拥有共同的愿景,即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市场,同时尊重各成员国的完整主权。就在两天前,我们召开了第三届欧非部长级会议。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与非盟加起来拥有联合国投票权的40%。在当前这个多极化且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合作方式。正如我们新任外交部长所说,非洲和欧洲是两个相邻且日益重要的“重心”,我们完全可以携手推动变革,尤其是在和平与安全领域。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我们的基本立场:多极化只是对当前世界格局的描述,而多边主义改革才是我们真正需要面对的任务。我们相信,改革应建立在联合国体系和现有国际结构的基础之上,这正是我们坚定推进的方向。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历届回顾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