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人民网】《全球智库报告2017》发布 中国智库数量居世界第二 7家智库上榜世界百强榜单
人民网北京1月30日电 (刘茹霞)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1月30日在全球100多个城市的170多个组织发布。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举办的北京发布会是中国首发。 《全球智库报告2017》是由麦甘博士领衔的宾夕法尼亚大学TTCSP连续第十一年对全球智库进行综合评价的权威报告。该报告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一期,因其严谨公正成为当今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排名体系。 在《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全球智库排行榜中,中国智库表现突出。2017年中国拥有智库512家,位列世界第二智库大国。另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化智库 (CCG)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7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这也是中国社会智库首次进入百强榜单(全球化智库)。 根据全球智库排名、区域分布、研究领域和特殊成就四个大类,《全球智库报告2017》共列出52个分项表单。其中,中国智库上榜的表单数量达到38个。在区域类别中,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90强榜单有27家中国智库上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全球化智库(CCG)分列榜单中中国政府智库与中国社会智库首位。 在特殊成就类别中,7所中国智库上榜“2017全球最佳政府智库75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位列第一;6所中国智库上榜“2017全球最佳高校智库90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位列第一;5所中国智库上榜“2017全球最佳社会智库145强”,全球化智库 (CCG)位列第一。 发布会上,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发布最新智库研究著作《全球智库》。本书以当前全球智库面临的挑战为出发点,探讨身处信息爆炸、技术更迭加快的竞争环境中,智库如何实现创新以更好地发挥智库影响力。这是CCG第三本系统性研究全球智库的著作。文章选自人民网,2018年1月30日
2018年1月31日 -
【人民政协报】北京市政协委员王辉耀建议 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本报讯(记者刘志国)25日下午,正在参加北京市政协全会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表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需要更多的高端智库服务,建议完善制度建设,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王辉耀提出,进一步完善公益捐赠制度和财税优惠制度,宣传公益政策理念,在社会上形成捐助智库的慈善捐赠文化,鼓励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捐助智库,支持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研究事业。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非涉密信息的公开力度,消除由于体制机制障碍及部门利益掣肘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健全社会化的政策信息网络,建立公开、透明、可问责的信息使用机制,为各类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升信息权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力度,将智库政策研究产品纳入各领域重要行政决策程序,为智库参与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依据和稳定的渠道。 王辉耀认为,目前北京已确定的首批14家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多为体制内智库,应将北京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扩展到整个智库体系,形成体制内外智库共同服务决策的格局。做好智库人才的培养规划,出台智库人才吸引计划,将智库人才纳入“千人计划”“海聚工程”及“高聚工程”“凤凰计划”等各类高端人才工程项目中,构筑国际、高端的智库人才体系。同时,完善智库人才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以及人事流动等方面的人事管理制度。文章选自《人民政协报》,2018年1月29日
2018年1月31日 -
【中国网】《全球智库报告2017》发布 中国7家智库上榜世界百强榜单
2018年1月30日,最具权威性的全球智库排名报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在全球100多个城市的170多个组织盛大发布。布鲁金斯学会和传统基金会的新任主席等超过60家智库的负责人以及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将分别参加华盛顿特区和纽约的发布会活动,参与之广泛创下历年发布会纪录,1月30日也被称为“智库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中国中心举办的北京发布会是中国首发。 《全球智库报告2017》是由麦甘博士领衔的宾夕法尼亚大学TTCSP连续第十一年为全球智库进行综合评价的权威报告,标志着该项目对各国智库所做的重要贡献的持续关切及智库在全球兴起这一全球趋势的深刻认识。该报告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一期,建立了一套客观公正的研究体系,通过每年对全球智库进行综合排名,实现研究全球各国智库在政府与社会中的作用,描绘出全球智库发展的路径图,引导各国智库为搭起社会与政府间的桥梁付出努力。因此TTCSP也被誉为“智库中的智库”,其全球智库排名也因为严谨公正成为当今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排名体系。TTCSP智库研究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James G. McGann)教授视频致辞宾大沃顿中国中心董事总经理华桦博士致辞宾大沃顿中心总经理何育萍发布《2017全球智库报告》 发布会上,宾大沃顿中国中心董事总经理华桦博士致辞,TTCSP智库研究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James G. McGann)教授通过视频致辞,宾大沃顿中心总经理何育萍发布了《2017全球智库报告》。随后,宾大沃顿中国中心邀请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发布最新智库研究著作《全球智库》。本书由王辉耀博士和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博士所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继《大国智库》和《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两本专著之后,CCG第三本系统性研究全球智库的力作。 亚洲研究所(韩国)所长,教授贝一明,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丁一凡,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方晋,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经济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经济学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刘倩,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处长左传长等海内外智库领袖和学者出席发布会并就新时期智库的价值、使命与建设进行研讨。研讨会由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全球智库发展概况:中国智库数量位居世界第二,7家智库上榜世界百强榜单。 2017年,全球共有智库7815家智库,其中北美洲智库1972家(25.2%),欧洲拥有2045家(26.2%),全球接近51.4%的智库机构在北美洲或欧洲运营。在最近十二年,美国及欧洲的新兴智库增长率正逐步下降,与此同时亚洲、拉丁美洲、非洲、中东以及北非的智库数量出现较为迅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亚洲紧随欧洲和美洲之后,拥有1676家(21.5%);中美洲和南美洲拥有979加智库(12.5%);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64(8.5%)智库;中东和北非的智库数量为479(6.1%)。 从国别来看,美国以1872家智库数量仍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机构最多的国家。随着一系列推动智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出台,中国智库发展近年来迈入全新时代,2017年拥有智库512家,位列世界第二智库大国。印度和英国智库数量位列中国之后,分别拥有444家和311家。阿根廷2017年则以225家智库智库数量超过德国(214家)和法国(197家)跃居第五位全球智库最多国家第五位。 2017全球智库最多国际排名(前10名)序智库名称名次1美国18722中国5123印度4444英国3115阿根廷2256德国2147法国1978日本1169 俄罗斯10310加拿大100 在《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全球智库排行榜中,中国智库表现突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7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这也是中国社会智库首次进入百强榜单(全球化智库)。 《全球智库报告2017》全球智库排行榜解读 在《全球智库报告2017》全球智库排名过程中,TTCSP向其全球智库数据库收录的7815家智库发送提名与排名邀请,超过62000名新闻记者、政策制定者、公共或私人捐赠者以及各领域专家也受邀参与到4000份评分标准及排名意见和建议调查中。为了进一步完善并验证智库排名,TTCSP多次筹划专家座谈会,邀请数百位在不同行业及学科背景的专家及工作成员组成评审团共同深入讨论并复审。 《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全球智库综合排名榜单共列及171家世界智库。其中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蝉联榜单首位。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分列第二、第三位。 2017全球顶级智库榜单(前10名)智库名称名次布鲁金斯学会(美国)1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国)2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3布鲁盖尔国际经济研究所(比利时)4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5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英国)6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巴西)7传统基金会(美国)8兰德公司(美国)9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10 中国智库全球排名表现不俗 根据全球智库排名、区域分布、研究领域和特殊成就四个大类,《全球智库报告2017》共列出52个分项表单。其中,中国智库上榜的表单数量达到38个。7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 在全球顶级智库综合榜单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7家进入全球顶级智库百强,这也是中国社会智库首次进入百强榜单(全球化智库)。 2017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上榜中国智库)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ICIR)292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383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49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DRC)575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IISS)786全球化智库 (CCG)917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SIIS)93 27家中国智库上榜亚洲大国智库90强榜单 在区域类别中,亚洲大国智库(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排名90强榜单有27家中国智库上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全球化智库(CCG)分列榜单中中国政府智库与中国社会智库首位。 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90强榜单(上榜中国智库)序智库名称排名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42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8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04中国社会科学院12 5卡耐基中国中心196布鲁金斯中国中心207全球化智库(CCG)228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39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2510天则经济研究所2811上海社会科学院3412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401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4414中国金融40人论坛4715团结香港基金(中国香港)5316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5417盘古智库5718狮子山学会(中国香港)6019阿里研究院6120瞭望智库,新华社6821思汇政策研究所(中国香港)7122察哈尔学会7323香港政策研究所(中国香港)7724中国国际战略学会8025香港经济研究中心(中国香港)8426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8727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89 多家中国智库位列全球最佳政府、高校和社会智库榜单 在特殊成就类别中,7所中国智库上榜“2017全球最佳政府智库75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位列第一;6所中国智库上榜“2017全球最佳高校智库90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位列第一;5所中国智库上榜“2017全球最佳社会智库145强”,全球化智库(CCG)位列第一。 此外,全球化智库(CCG)、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团结香港基金(中国香港)入选“2017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100强”。 2017全球最佳政府智库75强(上榜中国智库) 序智库名称排名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62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9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44中国社会科学院175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436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湾)537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67 2017全球最佳高校智库90强(上榜中国智库)序智库名称排名1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122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153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174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375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51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83 2017全球最佳社会智库145强(上榜中国智库)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全球化智库 (CCG)362天则经济研究所1003思汇政策研究所(中国香港)1034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1105应用国际贸易研究所(IAIT)115 2017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100强(上榜中国智库)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全球化智库 (CCG)202上海高级金融学院37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654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915团结香港基金(中国香港)104 中国智库在多个研究领域均有杰出表现 在《全球智库报告2017》“全球杰出政策研究智库”“全球最佳外交政策及国际事务智库”“全球最佳国内经济政策智库”“全球最佳国际经济智库”以及“全球最佳环境政策智库”等多个榜单中,中国智库均有突出表现。 2017全球杰出政策研究智库(上榜中国智库) 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62中国社会科学院433天则经济研究所584全球化智库 (CCG)625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80 2017全球最佳外交政策及国际事务智库(上榜中国智库)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62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303上海社会科学院384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1045察哈尔学会108 2017全球最佳国内经济政策智库(上榜中国智库)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362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383天则经济研究所414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435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606中国社会科学院907上海社会科学院1228团结香港基金(中国香港)1339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39 2017全球最佳国际经济智库(上榜中国智库)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3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62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634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65 2017全球最佳环境政策智库(上榜中国智库) 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36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83思汇政策研究所(中国香港)484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79 3家中国新兴智库入选非排名的“2017全球最佳新智库”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新兴智库中不乏优秀者涌现,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在非排名的“2017全球最佳新智库”榜单中有三家中国智库入选,分别为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IREF)宗教研究所(IRS)和“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2017全球最佳新兴智库(非排名)(上榜中国智库) 序号智库名称1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IREF)2宗教研究所(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3“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 在运营和管理榜单中国智库也有不俗表现 新的信息和科技革命时代,智库传统的运营模式与信息传播方式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正在重新定义智库的运营方式,中国智库也需做出相应改变才能更好地分享智库成果。 在智库运营和管理方面,不少中国智库在《全球智库报告2017》排名中表现不俗。在“全球最佳机制性合作智库”榜单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全球化智库(CCG)被评为两家上榜中国智库。 在“全球最佳互联网应用智库”中,全球化智库(CCG)作为唯一上榜中国智库,位列此项全球60强榜单的24位。同时,在“全球最佳质量保证和完整策略及程序智库”榜单中,全球化智库(CCG)也是唯一入选并名列28位的中国智库,并被选为“年度经费少于五百万美金的全球最佳运营智库”之一。2017全球最佳互联网应用智库60强(上榜中国智库)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全球化智库 (CCG)24 此外,在“全球最佳社交媒体及网络运用智库”及“全球最佳媒体运用智库”两个榜单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全球化智库(CCG)等均列入榜单。2017全球最佳媒体运用智库(上榜中国智库)序号智库名称排名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412全球化智库 (CCG)49 【关注全球食品及水资源安全危机】 《全球智库报告》每年都会审视和完善评估流程,并根据全球智库最新发展形势在报告和榜单方面进一步调整。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过去14个月以来的评估,非洲受食品和水源短缺的影响日益加剧,同时也是处于智库危机之中的地区。TTCSP在《全球智库报告2017》中强调了两个认为最紧迫的议题:正在逼近的全球食品及水资源安全危机,以及非洲智库的可持续危机。《全球智库报告2017》指出,智库必须为解决这些困境发挥关键角色,并呼吁全球行动。 在TTCSP首次列出的食品安全智库名单列表中(List of food securitythink tanks),在列的中国智库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水资源安全名单(List of water security think tanks)中,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及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也被收录其中。
2018年1月31日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HANGHAI WANTS YOU – BUT DOES THE REST OF THE WORLD WANT IT?
Bivash Mukherjee is in Shanghai for the long haul. The media worker from India has already spent 18 years in the Chinese financial hub and is not about to leave anytime soon.The safety and job opportunities make it an attractive place to live and work but there are also huge disadvantages – the biggest one being China’s limits on access to the internet.“Trying to hook on to VPNs for everything is a real pain,” Mukherjee said, referring to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that help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get around blocks on sites including Twitter, Google and Facebook. At the same time, rising costs are making the city almost as expensive as Hong Kong, forcing Mukherjee to send his children to school in a neighbouring province.“There are international schools but all of them are massively expensive … I know families who have gone back – though they liked it here very much – because the schools were unaffordable,” he said. Then there is the lack of health and welfare coverage that makes medical treatment expensive.“For injuries and major concerns people prefer to fly back home and deal with it,” he said. Mukherjee is not about to leave and he is sure many other foreigners will be keen to come to work in Shanghai, a city of more than 24 million people. But he also knows many businesspeople who are packing up – for these reasons and others.And that disaffection could work against the city’s ambitious plans to quadruple its expatriate population to 800,000 in less than two decades as it strives to become a top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According to official data, 170,000 foreigners, or less than 1 per cent of Shanghai’s population, lived in the city for at least six months in 2015. To meet its target, Shanghai will have to attract 630,000 more by 2035, the same deadline by which it plans to cap its population at 25 million. If it did get there, the city would have more expatriates than Hong Kong.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working against those ambitions.Morgen Shan, a partner at Experis, an arm of recruitment firm ManpowerGroup, said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contributed a big part of the city’s expat population but more of their foreign staff were leaving. The number of new job openings at these firms was also falling, with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now accounting for just half of Experis’s business in Shanghai, down from 80 per cent in the past.“We can see this trend clearly during our daily work. In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there have been fewer and fewer posi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and many of our contacts in such companies, who used to be based in Shanghai, have moved to cities out of China, like Singapore or Hong Kong,” Shan said.“Those companies, mostly i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uch as retail or luxury, have limited positions and there won’t be big investment in them in the future, so I don’t think there will be many people coming for this purpose.” She said concerns about pollution were also keeping people away, prompting some clients to spend only part of their time in China. Wang Huiyao, director of the Beijing-based think tank the Centre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said it was good for Shanghai to set targets. “I think it’s good to have a goal. No Chinese city has ever set a goal for attracting foreigners,” Wang said.But Hong Kong’s deep multicultural roots and free market gave it a big advantage, particularly in education. Just 2.3 per cent of teaching staff at top Chinese universities were from overseas, according to a 2016 study Wang co-authored.“[Compare that to]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ere 80 per cent of the professor positions are open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he said.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data, nearly 8 per cent, or about 568,000, of Hong Kong’s 7.3 million people were from outside China in mid-2016.Peng Xizhe, a professor in population studies at Fudan University, said Shanghai would need to come up with a comprehensive plan if it wanted to attract such a vast number of foreigners while keeping the population under 25 million. “It means that you have to make the population flow,” Peng said. Some changes are already happening. In 2015, Shanghai had its first population decline since 2000, mostly because of migrant workers leaving the city as labour-intensive industries retreated. “Also there’s a trend of elderly people retiring elsewhere, like neighbouring cities such as Taicang and Jiaxing, or even Hainan … That would make room for adjustment of the population,” he said. 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018-1-28
2018年1月30日 -
王强:从帝国到流沙,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思考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在薄薄的冰层上滑冰,唯一不掉进冰窟窿里的秘诀,就是你奔跑的速度要快过它坍塌的速度。”所以在这个一切都在流变的时代,你是否能在流变失去方向的一刹那,把握住方向,是生存下来最根本的问题。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王强 王强与俞敏洪、徐小平被称为“新东方三驾马车”授课老师|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混沌大学给我出的题目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同一个主题,后面还有马东等三位企业家来做案例阐述。那么我作为一个投资人也是本月第一个讲师,今天讲的算是概论。我讲的内容比较开放,我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主要是为了引发大家更深入的思考。找到商业世界变化的本质,并按照这个本质寻找投资机会,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的投资方法论。我用两句话来总结它:◆我们的社会正在由“固态”变为“液态”,商业嬗变的本质是从构建帝国到顺应流沙;◆“时间轴”代替“空间性”成为商业的核心要素,企业唯有快才能生存。液态现代化——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变化本节要点现代化让社会从“固态”变为“液态”;文化从“启迪”大众变为“诱惑”大众;商业由“生产者”主导变为由“消费者”主导;“时间轴”成为商业核心要素,“快”成为成败关键条件。每个企业家都有一个终极梦想——打造一个商业帝国。它是一个宏大的空间概念,不被时间侵蚀,似乎立在那儿就永远不败了。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界正在出现一种现象——成为独角兽的新兴企业,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涌现,而那些看起来恒久的“百年老店”式企业,稍微不慎就轰然倒地,帝国大厦倾于一旦。因此,只有观察到商业本质的变化,才能找到重新构筑自己商业梦想的道路。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当代最重要的世界性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齐格蒙特·鲍曼10多年前他就提出“液态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理念。他整个一生都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以及未来正在发生的社会本质的转换究竟是什么?”现代社会由“固态”到“液态”前现代性社会,人类以经验为生存的依托。我们一旦习得了一个东西,不仅不能放弃,更应该坚守,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积累的经验,我们才能活在现在,也才能面向未来。所以传统社会,人们的观念、行为方式、制度,所有的东西都是固态的,就像一块磐石。而互联网和全球化两大力量的来袭,让原有的固态的社会形态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式微乃至消失。磐石崩解了,构成世界的基底变成了瞬息万变的“流沙”。我们置身于一个流体的世界中,鲍曼还用“不确定性”、“流动”、“没有安全感”、“瞬间生活”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这个现代化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人类最强烈的感觉是失控。谁是中心?谁是主导者?我们很难界定。生命的舒适度在下降,幸福感在降低,而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人类在变得脆弱。我们必须拥抱一个词:不确定性。这是我认为,我们思考现代商业社会最重要的落脚点。一个商业如果再按照庞大的、恒久的、不变的空间感来设计推演,即便把全部的资源、精力投入在一个崭新的产品中,创造出来的时候它就已经过时了,不再被需要。我记得1995年,我在贝尔实验室的时候,我老板墙上的日历是12个月的。半年后,公司发给他的日历变成了只印6个月。到我辞职回国做新东方时,我去他的办公室辞行,发现公司只给他印3个月的日历了。为什么?他说,从有一个想法,到给出原型、样品,然后放到市场上做初步的验证得到反馈,最终给出第一代产品,其实市场给出的时间最多只有三个月。大家看,这已经是2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贝尔实验室就已经有了这样紧迫的拥抱不确定性、顺应快速流变的意识。总结一下,从帝国到流沙,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帝国,是我们在固态社会的追求。帝国是什么?是空间,是疆域。这就像拍摄稳固的黄山,一百年时间的流逝,几乎不会带来什么差异。在液态社会,只有用时间的维度才能够衡量存在。这就像给黄河拍照,你必须注明这是哪一秒的黄河才有意义,因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身处流沙中,必须抓住此刻,因为错过此刻,你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在哪里。文化从“启迪”大众到“诱惑”大众鲍曼认为社会从“固态”变成了“液态”,那么文化有没有发生变化呢?鲍曼认为,一个文化上重大的改变就是——文化的作用由“启迪”大众变成了“诱惑”大众。过去,人们总是把文化比喻成“灯塔”和“火把”,这是典型的启迪意向。它暗含的意思是文化很高级,而大众很土、很屌丝。但现在对经验的崇拜已经破碎了。商学院还在坚持案例教学法,但很多案例对于当下流变的世界已经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了。于是,启迪无效了,它被诱惑取代了。诱惑和启迪是不一样的。“启迪”是我高于你,“诱惑”是平起平坐甚至我低于你,但是我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接近我,粉丝经济就是这样诞生的。所以,现在文化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是满足人们已经存在的需求了,而是不断地创造新需求。由“生产者的社会”到“消费者的社会”由于社会由“固态”变为“液态”,文化从“启迪”大众变为“诱惑”大众,商业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固态的社会形态下,商业最关注的是生产者。最关注的是从工厂到商场之间的联系。你必须保证从工厂生产,到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之间所有流程的顺畅,才能保证商业的成功。而液态下的商业社会最关注的是消费者。现在的生产过程不再是从工厂到商场,而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生产,再从生产者的工厂把物品或者服务送给消费者手中。因此,商业的本质的变化在于从生产者主导的社会变成了消费者主导的社会。“时间轴”代替“空间性”成为商业的核心要素鲍曼认为,消费者社会有三大特质:第一,消费者希望或者期待的死亡率极高。在消费者社会里,人们对任何一个东西的期待非常短促,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以前人们对一个产品的期待也许是30年、50年,如果在他期待的第10年给了他,他也满足了。但现在他的期待生发出来的时候,你第一时间能够满足,可以。如果超过了他的期待时间,当他的期待消亡的时候,你再提供,已经太晚了。第二,只有高得非比寻常的繁衍能力才能保证期待的生命周期不被弱化。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商业模式、任何一个产品或者任何一种服务,只有不断地繁衍吸引消费者的能力,在消费者灭掉了一个欲望,升起下一个欲望的时候,你又能够迅速捕捉到,通过迭代等方式满足,你才会不被弱化甚至消亡。第三,哄骗/过量/浪费的经济学。在消费者社会中,我们的经济或者经济学所呈现的人性状态是什么呢?哄骗。如果欲望总是短暂的,那么商业就现实性地满足消费者就好了。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哄骗和诱惑你来消费,产生利润,然后更多生产者进入这个领域,社会总供给会很快过量,形成浪费。所以,未来人类将体验到越来越丰富的供给,同时也面对越来越大的浪费。鲍曼从不认为这是时代病,哄骗和过量恰恰是我们进入到消费者社会的指标之一。在这样一个“无情无义”的消费者社会,企业家的思考习惯必须从依赖空间逐渐向对时间的敏锐和流变上转移。 “时间轴”取代“空间性”成为商业的核心要素,也就是在尽快的时间里,敏锐地捕捉并满足消费者的诉求,才是现在所有商业行为的出发点。我们和雷军一起投资过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开董事会的时候,创始人说开发了一个新功能,预计3个月后上线。雷军说,3个星期第一代产品必须上线,否则你们就不要再研究这个功能了。时间轴非常重要,一旦错过时间窗,你永远也跑不赢。从这个维度来看,企业营销的本质又是什么?在你认为不再能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消失之前,迅速让消费者关注下一代可能给你产生巨额利润的产品。快,是一个商业模式生存的关键。我认为,鲍曼的“液态社会”模型从社会学底层为我们揭示了今天商业模式创新的所有本质性问题。人力、产品与资本的创新方法本节要点有跨界能力的通才比专才更重要;保留人才流动的可能性才能保证人才的稳定性;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从重新定义商业维度入手,包括改变行业角色,服务方式,还有消费理念;产品需要在时间轴上迅速试错,加速迭代;对天使阶段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投“人”。前面谈了理论,接下来,我们谈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任何一个商业行为宏观来讲就围绕三个因素:人力、产品和服务、资本。所以,我们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论。我将主要以真格基金投资的企业为例来阐述我的观点,因为这些公司我相对比较了解。人力创新——通才比专才更重要既然液态时代变化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预期,那么人才招聘、管理也要做相应的创新。在人才创新方面,我觉得以下几个要点很重要。● 通才比专才更重要在消费者主导的社会,作为创业者,从高层到执行层,你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毫无疑问,凡是在商业上能够缔造伟大成就的人,他一定是通才,而很少是专才。案例——埃隆·马斯克比如,埃隆·马斯克。他学的虽然是物理,但是他也辅修经济学。跨界的能力,使他能够拥有永不停歇的创造力。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总结埃隆,我觉得他是一个跨界、跨学科的强大整合者。他可以迅速地把物理学平移到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需求领域,用工程学和材料学的方法,以最廉价、最高效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看SpaceX,埃隆的贡献究竟在哪儿?他并没有发明发动机、推进器、燃料。SpaceX最重要的突破在于埃隆能做到SpaceX比NASA造火箭的材料低200倍。这就是通才的力量。● 客户即雇员在生产者主导的时代,客户永远是客户,生产者是生产者。但在消费者主导的时候,客户也可能成为雇员,为企业出谋划策。案例——空气堡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叫空气堡。在空气净化器已经成为竞争红海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做新风净化系统。竞争激烈,流量昂贵,他们如何做到异军突起的?我认为,关键在于空气堡非常巧妙地做了一种流变性的、以时间为轴的、快速的人力资源排列组合。他们起步时,发现中国存在一个空气达人群,这些人热爱谈论空气质量,对空气指标有非常高的标准。发现这个现象后,空气堡的创始人就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决定先来满足空气达人理想的空气标准。所以空气堡就通过切入这样一个强关系,把空气达人群里的人都发展成了他的种子用户。这批种子用户就变成了他们的雇员,不仅讨论产品本身,而且会以更权威且可信的方式将空气堡推荐给身边的人。强关系让这些原本距离遥远的客户变成了主动营销的雇员。在红利消失的情况下,你有没有办法让产品的体验用户成为你的营销者,这是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人才流动不流失如今流动、变化已经成为了商业的本质,那我们对人才的流动要有一种非常客观和健康的期待。在液态时代,所有的员工对一个公司的发展期待也变得越来越短暂,如果企业短期内没有给员工上升的空间,或者没有满足员工的工作愿望,员工就走了。因此只有创造保证公司内部人才流动的条件,才能保证人才不会轻易地流失。案例——一起作业比如,“一起作业”这家公司,从CEO到具体执行的员工,各个层级几乎都是零流失。怎么做到的呢?其实这家公司的内部人员流动非常大。至少十几个高级岗位都做出了非常健康地内调,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一起作业原本的 CTO已经非常厉害了,但在公司发展到了某一个节点上,这个CTO认为应该有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替代他。于是他推荐了一个更厉害的人,也是他的师兄,担任CTO,自己退居二线,做新上任CTO的副手。这样独特的公司文化,必须有配套的体系保障才可能实现。创造内部发展的极大可能性,是企业应对员工的短暂期待最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产品与服务创新——快速试错,加速迭代产品与服务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重新定义商业的新维度如果用液态的思维方式来考量商业的创新。那么重新定义所有的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重新定义关系和关系之间跨界的维度和迭代的速度,就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论。我们面对商业的场景无非是行业角色、服务方式、消费观念三者。因此,我接下来将讲三个案例,看这几家公司是如何从这三个方面来做的。案例——农田管家:重新定义行业角色农田管家这家公司的出发点是无人机,落脚点是农田。另外,农田管家还重新定义了农民这个角色的职能。农田管家是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这一个点,切入整个以农业为半径的应用生态圈,它把农田地理的信息系统、农作物的种植、收割、销售,包括农作物成长期的技术服务,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农民从来没有想象到的智能助手。如果我们只在农民中想农民、在无人机中想无人机,完全不可能做到这样的创新。案例——名医主刀:重新定义服务方式真格基金前两年投了一个移动医疗手术平台——名医主刀。名医主刀能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为用户迅速匹配名医资源,然后在尽可能短暂的时间里面安排异地的手术床位。这基本上从某种程度上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就医方式。案例——TOGO途歌:重新定义消费观念最后我想举一个例子,是消费观念的问题。TOGO途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共享出行平台,为用户提供城市内的即时,短程出行服务。它颠覆的不是空间的流动性,而是颠覆了拥有者的时间的流动性,让你从永恒拥有一辆车,从为车牌号摇不到而焦虑,变成瞬间地占有,这样就激活了你的欲望,让你愿意高额买单。途歌背后实际上是这样一个哲学思维。以上就是重新定义商业新维度的方式,接下来我们聊下资本对产品的影响。 ● 借助资本,高速发展今天的企业要快速在时间轴上赢得市场,他们就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来进行加速。比如OFO,怎么就变成了世界级的玩家了?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资本的力量让它在时间轴上快速推进,迅速占领了这个市场,启蒙了消费者并保持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因此,OFO诞生了2年,迅速成为了估值接近10亿美元的公司。以前很多公司都是到了上市的时候才能达到这个估值水平,但是最近三四年,无论是硅谷还是中国,未上市公司达到10亿美元估值的比比皆是。因此,创业公司想要在时间轴上快速占领市场,必须要借助资本的力量。● 迅速试错,加速迭代在液态社会,人们对于质量的期待被快速迭代所覆盖。快速迭代,满足用户短暂的欲望,成了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期待。所以现在的任何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营销等,如果不能迅速试错加速迭代,就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案例——小红书小红书这家公司,它2年内经过了4次脱胎换骨的迭代才有了今天。小红书最早是从境外旅行攻略开始做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提供。后来只有攻略,大家还不满足,就变成了信息更丰富的资讯媒体。最后大家还不满足,于是发展成了境外购物分享社区以及现在大家看到的电商平台。如果没有这种快速迭代,小红书即使做成全世界最牛的攻略,恐怕它现在也死掉了。注意,迭代不是简单的性能提升,第二代产品要从本质上推翻甚至颠覆第一代产品,甚至到了第三代产品,一定要抛弃前两代产品,才有存活的机会。可能到了第四代产品,你才找到了真正精准的刚需。资本创新——只投“人”液态社会,商业模式很快消失,很难把握未来趋势。我们作为投资人,该如何抗衡这种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的确定性呢?真格基金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徐小平两个人既不看行业,也不看赛道,也不看生态,我们只看一个维度,就是人。我们认为只有一个东西是相对肯定的,就是这创始人靠谱不靠谱。● 3C理论关于真格基金的投资哲学,我们有个理论叫3C理论。什么叫3C呢?第一,Chemistry——看对眼。我们跟创始人聊天的时候,不是看他对行业多了解,BP写得多漂亮,而是看他有没有吸引比他更牛的人的魅力。创始人和他的团队之间需要有一种默契,还有未来并肩作战需要的情谊。这种联系也包括两个人对于未来想做的事情是否拥有共同的愿景。第二,Complementary——互补团队还需要能够拥有互补的能力。当创始人是一个码农或者技术男的时候,联合创始人往往是一个了解运营、更懂市场的人,只有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够更好地互补,最终完成一个企业运营需要的每一个部分。第三,Compromise——互相理解除了团队互相需要看对眼还有互补以外,大家还要能相互理解,相互妥协。在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尤其是股权纠纷的时候,能够互相包容,各让一步。● 2牛理论除了3C理论,我们还有个二牛理论。二牛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看除了创始人本身牛之外,我们还需要考察他身边的管理层在某些领域是否也牛。一个创始人背后有两三个人,他们谈起具体的业务板块,比创始人展现出更大的洞察力,我们觉得这批人放在一起,就可以投了。● 创始人的适应性真格基金非常看重创始人身上有没有强大的适应性,包括对人的适应性、对产品和服务迭代的适应性、以及对资本的适应性。有了这个适应性,我们认为这个人就有了作为领袖人物的特质。改变世界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本节要点对商业来说,如果时间是唯一衡量因素,你必须要绝对地快,同时要绝对地慢;创始人要把对世界的追问当成空气一样重要。前面我们一直在讨论变,那么商业创新还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我们来看一个概念——时间复仇论。什么意思?你不停地在不同方向上追逐,你以为你跑赢了时间。实际上,时间还会找到你复仇,将你所有的速度和成果毁于一旦。如果你跑得很快,但却没有跑得慢的定力,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迎合消费者,而忘记了你商业的本质和初心,你最后仍然一无所获。对商业来说,即时地满足消费者瞬时的需求和匠心运营产品和服务,本质上并不矛盾,但是你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和搭配,才有可能用这样的厚度跑赢时间。所有引领者必须从理解世界、理解人性开始。只有这样,你才真正地了解什么是市场,什么是消费者的欲望和诉求。有了这样的了解,你才会不断地追问自己,我应该从哪一个维度开始理解和创新。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只有把对世界的追问当成空气一样重要,你才会是消费者欲望的真正引领者。所有花大量精力研究对手的人都很难成功。BAT之间为什么谁也杀不掉谁?因为最后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百度也不做电商了,阿里也不强调社交了,腾讯也不纠结太多搜索引擎了,大家都各归其位。他们明白了,他们之所以走到今天,是因为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有效地回答问题,而不是东抄西凑寻找到现成的答案。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改变世界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
2018年1月30日 -
Indo-Pacific? Not from where China is sitting…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attend a state dinner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November 9, 2017. REUTERS/THOMAS PETER(Reuters) - As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some of America's democratic allies talk up a vision of "Indo-Pacific" cooperation, China is determined to ensure that the future belongs to "Asia". The increasing use of the phrase "Indo-Pacific" by Trump and his team during their marathon Asian jaunt this week, instead of the "Asia-Pacific" term that has long been common in business and diplomacy, is being greeted with thinly-veiled sneers in Beijing."Trump choosing to use the term and actually making it happen are two totally different things," Diao Daming, an American studies expert at Renmin University in Beijing, told a forum on Friday. "The region is leading global development and Trump wants America to be first, so he could not ignore its existence. He had to say something to the region, so we have 'Indo-Pacific'. But as yet it's just a concept and we don't know what it means."Beyond the wordplay lies both concern and scepticism in Beijing at U.S. attempts to complicate China's strategic domain, particularly by encouraging rival power India to work more closely militarily with Japan. Tokyo recently backed New Delhi during India's border stand-off with China.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woman Hua Chunying did not dignify "Indo-Pacific" by name in a statement this week, but noted that "this concept has been mentioned many times". "We hope that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an become a stable, prosperous and orderly region....where we are capable of managing differences and have the wisdom to resolve the disputes," she said. "Indo-Pacific" has grown in usage across diplomatic and security circles in Australia, India and Japan in recent years, shorthand for a broader and democratic-led region in place of the "Asia-Pacific", which to some places an authoritarian China too firmly at the center. Trump and his team have given it fresh currency in recent days, starting in Seoul and Tokyo, building on the rhetoric of his secretary of state Rex Tillerson, who last month talked of the need to support a "free, open and thriving Indo-Pacific". Describing the Indian and Pacific Oceans as a "single strategic arena", Tillerson went further as he described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bookends" within that region. "In concrete terms, it will lead to great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Indian, Japanese and American militaries including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 anti-submarine warfare, amphibious warfare, and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disaster relief, and search and rescue," he said.STRATEGIC GOALS Not all allies are convinced, however. When Trump's White House issued a statement after the U.S.-South Korea summit on Wednesday describing the alliance as a "linchpin for stability,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in the Indo-Pacific", South Korea's presidential Blue House issued a note of caution. While the phrase "Indo-Pacific" matched some of South Korea's policies aimed at diversification, "we felt there was more discussion necessary to see whether it is an appropriate term to be used in our efforts toward...joint strategic goals", the Blue House statement said. Welcoming the trend is Indian navy Captain Gurpreet Khurana, who was among the first to coin the Indo-Pacific concept in an academic paper back in 2007. The rise of India as an economic power following its free market reforms and then its gradual military build-up was itself a key factor in the increasing significance of the Indian Ocean, he said. "India could no longer be excluded from any over-arching reckoning in the Asia-Pacific, be it economic or security related," said Khurana, of the military-funded 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Chinese officials and experts have long bristled at any perceived attempt to contain a rising China. But Trump's Indo-Pacific policy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by China, because India, Japan and Australia are united by being on the wrong side of China's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region, according to Jia Wenshan, an expert on China's foreign policy at the Beijing-based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China needs to as soon as possible deal with the Indo-Pacific alliance, as it is absolutely in conflict with Belt and Road," Jia said, referring to the Chinese president's signature initiative to re-establish trade and infrastructure ties between China and nations throughout Central and Southeast Asia."Behind Indo-Pacific you have Japan's economic support, India's development speed and Australia's fears of China, these are all strategic realities."From Reuters, 2017-11-10
2018年1月30日 -
王缉思:全球化不可逆但公正问题值得考虑
专家简介王缉思,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观天下,知未来。”2018年1月27日,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义乌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义乌幸福湖论坛”在浙江义乌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就全球格局和秩序的变与不变及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话题作了探讨。“全球化不可逆,这个潮流无法阻挡。如果说要阻止义乌的商贸向全世界发展,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问题的关键是全球化过程中,谁受益更多,谁受益更少。全球化和公正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值得考虑。”论坛上,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分享了他对当下世界政治特点的观察。王缉思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在他看来,当下的世界是和平的世界,但与此同时,人类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上,中国和印度解决得更好一些,特别是中国。现在贫困人口已经不集中在亚洲,而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全世界的贫富差距都在扩大,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王缉思说。王缉思表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公正问题,包括经济、政治、社会不平等,发展不均衡。”在当下全球化受到一定阻力的背景下,国际秩序是否能保持平稳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王缉思看来,这一问题的确存在,“国际秩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冲击,以后还会受到冲击,但国际规则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国际规则总体是合理的,但有不公正的部分,要加以改良、加以改革。从历史长河来看,社会失序经常发生。但总体来看,社会秩序还是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他说。谈及中美关系,“新常态”成为王缉思总结的关键词。“中美双方合作与竞争同时增强,在经贸、全球治理、人文交流等领域,中美合作大于竞争和摩擦。”王缉思坦言,应当更全面地看待中美关系,要关注更多正面消息。对于进一步稳定中美关系,王缉思表示,应进一步解决好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塑造良好的中国周边环境,防止第三方因素影响中美关系。“要继续推进两军关系,加强危机管控机制。探索‘一带一路’框架的中美合作,增进中美双方在全球治理层面的政治协调合作,同时推广中美人文交流。”王缉思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也站在了全新的历史起点。王缉思认为,相比较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的确令人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感,中国未来同样也将保持更好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如何增强自身实力,以务实的态度面对未来国内发展及国际关系中的新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应该谨慎地看待自己,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四十年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现在这已经不是问题,但也有很多如食品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新问题,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需要我们有清晰的认识。”王缉思说。文章选自中新网,2018年1月28日
2018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