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人民网】CCG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等多个重要榜单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11月8日,由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在北京发布。根据CCG构建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蓝皮书推介出“2017年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等多个重要榜单,为中国企业提高海外竞争力提供经验借鉴。 全球化智库(CCG)连续四年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榜单。“2017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榜单”的评选综合考察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质与量,主要基于长期跟踪收集的300家具有代表性的“走出去”中国企业公开披露的数据信息,绩效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为一级指标构建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和企业对外投资与主营业务的相关度评价和调整项目。 同时,CCG还推介出“2017年中国企业全球化新锐50强榜单”“2017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十强榜单”和“2017年‘一带一路’十大先锋企业榜单”。2017年度,CCG还特别甄选了“2017中国企业全球化创新推荐奖”“2017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奖”以及“ 2017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杰出贡献奖”,以及时反映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和提升品牌“软实力”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在此轮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评选出的50强企业“走出去”正在朝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对接全球的优质资源。从2017年推荐的50强行业看,并非能源、矿产行业占半壁江山,而是制造、电信、科技、电子商务、新能源等行业呈多元化发展。中国企业正在抓住时机、放眼全球前沿领先科技,培育新的增长点。 CCG作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研究者和推动者,每年将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纳入研究的重点之中,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梳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情况,为中国企业提高海外竞争力提供可参考标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研究平台。文章选自人民网,2017年11月16日
2017年11月17日 -
曹德旺:中国企业全球化需具备风险、责任与使命意识
序二 中国企业全球化需具备风险、责任与使命意识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必须坚持“走出去”才能做大做强。今天,中国企业已经坚定踏上全球化之路,对外投资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覆盖了全球六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然而,作为新兴市场的后来者,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的道路上必然承受着额外的负重,福耀集团三十余年的经验告诉我,中国企业只有具备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要树立风险意识 在美国,福耀集团从1995年开始试投资,但直到2014年才开始大规模投资,中间花了19年时间;在俄罗斯,2011年7月,福耀集团投资2亿美元,在俄罗斯卡卢加州建立海外第一家生产基地,此时距离福耀在俄罗斯设立办事处已经过去了17年。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要知道走出去的风险在哪里,谨慎稳健。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秩序重构期,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新的国际形势下,企业跨国投资更应具有风险意识。 首先,政治风险。研究表明,近十年来,“一带一路”沿线有20余个国家出现过大规模政治冲突,其中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则处于长期战乱或冲突状态。政局动荡、恐怖主义、局部冲突、地缘政治等会对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的投资产生严重甚至致命威胁,这些因素构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政治风险”。而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部分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以政治手段阻挠我国企业进行正常的海外投资,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新形势下必须正视的“政治风险”。 其次,经济风险。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变化、经济结构性问题导致的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可能导致国家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活动带来“经济风险”。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全球股市、非美元货币等动荡不定的新背景下,国际投资合作中的汇率、债务等经济风险将持续存在。 最后,融合风险。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地缘文化、政治文化、人文文化和商业文化等方面差异很大。据研究统计,超过80%的国际并购失败案例,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文化整合失败引发。不同的国家在法律体系、劳资关系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由此可能造成法律、管理等风险。二、要有责任意识 经验告诉我,到俄罗斯也好,到欧洲或美国也罢,去投资,就应该本着一颗有爱的心--爱你的国家,爱你的人民。我们提倡本色做事,本着人应有的谦虚、诚实、善良、关爱的态度去做事。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后,就成为东道国当地的一名“企业公民”。公民角色,体现了一家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既有依法经营获利的权利,同时也必须要承担由经营所引发的各种社会义务与责任。中国企业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是提高海外竞争力、取得品牌美誉度的必经之路。 社会责任分为若干层次,第一个层次,企业要做到依法合规经营,遵纪守法、依章纳税、诚实守信。第二个层次,企业要保护和尊重员工的权益,尊重所在国文化,对各国员工做到一视同仁。第三个层次,企业要敬畏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第四个层次,企业要为当地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等做出贡献,做一家共融共赢的公司。 总之,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具备责任意识,需要在思想上做到国际化,做到公开透明,以保证公正公平,用心践行企业社会责任,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尊重员工、关心社区,做合格的当地企业公民,真正把所有的精力和爱奉献给这个产业和当地社会。三、要有使命意识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单单是企业自身的事情,也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于提升中国整体实力、对于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都是负有历史使命的。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具有这样一种“使命意识”。 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下,我们中国企业应该更坚定地“走出去”,更坚定地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代表着中国经济转型大方向,也是实现“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企业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感受到来自市场、成本等方面的资源限制,这种限制便是企业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障碍,同时也成为企业全球化的原动力,所以“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走出去”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需要,是中国对外投资升级的大势所趋。中国企业只有具备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抓住时机稳步走向国际舞台,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合理布局,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仁慈善基金会创办人、捐赠人 曹德旺 2017年9月
2017年11月17日 -
李亦非:弘扬企业家精神,要“三正、三公、三安”
李亦非,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理事,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 企业家精神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目前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特殊阶段,更需要激发企业家的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全面得到弘扬和发挥,需要做到三正、三公、三安。企业自身发展首先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制度环境要让企业家感到安全、安定、安心,更重要的是企业家自身要秉承正直、正义、正气的品德。 这是一整个生态系统的总建设,需要各方齐头并进,联动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财富和作为企业家群体的个人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积累,这个时候对于企业家而言,更需要自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企业家精神除了不断创新、坚韧不拔、具有商业敏感度以外,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与修养,做到正直、正气、正义,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发展和壮大企业。而作为外部环境,政府层面也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以各种长效机制,来让企业和企业家感到安全、安定、安心。 中国在30年间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贸易国,速度之快可谓全球奇迹。但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期阶段。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与进程,可以看到企业家的创新和尝试也在不断推动着法律与制度环境的改善。随着社会经商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断成熟,这种互动式推进会不断提高和完善营商环境和生态文明。在目前的阶段下,更需要企业家以更高的自我要求,适应这个阶段的需要。 因为工作关系,我也经常关注海外企业及企业家们的成长轨迹,并与中国企业家进行对比。最近有一部美国纪录片《美国的商业缔造者》(Those Men Who Built America),描述了美国四大企业家族:船运大王范德贝尔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和汽车大王福特。他们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一片商业洪荒中,在法律不健全的社会制度中,经历野蛮成长,最终建立商业帝国。这些商界人物以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当他们逐渐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后,其企业发展与政府当时的许多法规产生冲突。政府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立法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例如,当时几大家族在商业上的垄断带来不公正公平的经济发展秩序和环境,倒逼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诞生。 现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正在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已经意识到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必要性,开始注意把自己的正直、正义、正气品质融入到社会责任感中。 我观察,过去10年,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正得以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可供企业家发挥地空间也越来越大。企业家们渴望有与时俱进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他们发挥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作用。举一个例子,国外企业家开展公益活动或者进行慈善捐款,备案登记制度简单高效。而目前国内企业家捐赠从税收政策到成立基金会过程相对比较繁琐,企业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这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另外,企业家也需要获得财产上的安全感,让他们内心感到安定。自去年年底,国家相关部委不断出台措施,进一步限制对外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这些行为当中确实存在一些资产海外转移的问题,也从侧面折射了中国企业家群体对自己名下财产的配置和传承的想法,需要一些制度安排来打消他们的疑虑。 总体上看,中国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和快速发展的市场,是企业家财富积累的最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企业家精神不光是冒险和创新,更重要的是有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担当的意识。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7年11月14日
2017年11月16日 -
【中国贸易报】智库报告:中企出海须防“隐形壁垒”
2017年11月8日,由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CCG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对于中国企业明晰对外投资战略,准确把握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提高企业在海外拓展和经营中的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报告以专题论述的形式,从多方面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过程进行研究,多维度总结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建议;以绩效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为一级指标构建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跟踪收集300家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数据,构建企业榜单;通过问卷发放、企业访谈和举办论坛的形式追踪企业对外投资动态,2017年度共回收有效问卷910份。根据CCG调查,73%的企业均对“一带一路”投资表现出积极态度,投资意愿强烈。调查同时指出,虽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资产价格便宜”“天然资源丰富”等优势明显,但政治风险等仍为“一带一路”投资环境的限制因素。 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对外直接投资下滑的形势下,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位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连续两年进入资本净输出国行列。 报告指出,2016年“走出去”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上表现积极,成为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根据CCG的统计,2016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金额虽呈现小幅下滑,但投资数量达到395笔,依然超过2015年总投资数量。CCG认为,2017年随着国家对赴海外投资的国有企业审核进一步加强,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投资额将有望超过国企,成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海外发展在审批程序、外汇出境限制、境外并购贷款、对外投资法律障碍等方面,依然面临比国企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建立健全境外投资法规制度,简化并改善民企海外投资管理政策,完善外汇管理政策,提高审批效率,也是接下来促进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报告同时还提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问题。各种“隐形壁垒”的客观存在使得“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落实过程屡遭波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 建设项目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巨大,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验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得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初期投资风险上升。CCG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企业融资困难、参与国家市场不成熟、企业人才储备缺乏、中介服务机构乏力、地域投资风险和政治风险系数高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出现外资准入门槛高、设置投资隐形壁垒的主要原因。CCG主任王辉耀就此提出建议,在企业方面,应建立国际化管理模式、加强企业间战略合作、完善形象与品牌战略;在政府方面,应制定“一带一路”投资总规划、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做好风险评估应对、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另外,建议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相关金融机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前行。 “中国对外投资有几个亮点。”CCG主任王辉耀说,一是中国经济连续不断超常规发展,对海外的投资开始不断增加。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连续两年持续增长,成为对美投资大国;二是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投资飙升44%,是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支撑;三是中国连续两年进入资本输出国行列,虽然2017年资本输出有所下降,但当外汇形势稳定下来,资本仍会保持输出趋势。文章选自《中国贸易报》,2017年11月14日
2017年11月16日 -
【Reuters】Trump heaps praise on ’very special’ Xi in China visit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attend a welcoming ceremony in Beijing, China, November 9, 2017. REUTERS/Thomas PeterIf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was trying to impress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with lavish treatment during his visit to Beijing, it appears to have worked.Trump was effusive in his praise of Xi and China, even speaking admiringly of Beijing’s ability to run up a huge trade surplus at U.S. expense, which Trump blamed on his predecessors.He described as “tremendous” his meetings with Xi on topics including trade, North Korea and controlling opioids, despite the lack of major breakthroughs on easing access to China for U.S. companies or further pressuring North Korea to halt its pursuit of nuclear weapons.“My feeling toward you is an incredibly warm one,” Trump said, standing beside Xi.The two had spent the previous afternoon and evening with their wives, touring the Forbidden City and dining there, a privilege rarely extended to visiting leaders.“As we said, there’s great chemistry, and I think we’re going to do tremendous things, both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rump said.That chemistry took shape in April, when the two first met at Trump’s Mar-a-Lago resort, softening the edges on sharp differences over trade and North Korea, and concern in the West over an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China’s growing assertiveness.While Trump enjoys a chummy, golfing-buddy relationship with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he has shown admiration for autocratic leaders such as Xi,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nd Philippines President Rodrigo Duterte.Stylistically, the leaders of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 are opposites: Xi is scripted and cautious, cultivating a down-to-earth image; Trump, a developer and reality TV star before his upset election win a year ago, is known for his off-the-cuff style, freewheeling tweets, and rhetorical hyperbole,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The two also face different political realities at home: Xi has never been more powerful, solidifying his grip at a twice-a-decade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 last month; Trump is saddled with low public approval ratings and dogged by investigations into Russian links to his election campaign, though he and his aides claim credit for the U.S. stock market’s record highs.ADMIRATION AND LEVERAGEBut Trump appears to recognise the clout that China - and by extension, Xi - wields as a rising power, recently likening Xi to a “king” - and is convinced he needs Beijing’s leverage with North Korea to deal with his biggest global security challenge.The transactional currying of favour cuts both ways: China is eager to deflect U.S. pressure to do more on North Korea, and to avoid an escalation in trade tensions that seemed inevitable after Trump, during his presidential campaign, accused China of “raping” the United States with its trade practices.“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guanxi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it’s especially important, given you have a top-down approach to leadership in China, to see Xi get on so well with a foreign leader,” said Wang Huiyao, head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 think tank.“It’s much easier to tackle structural problems with a good atmosphere,” he said.Some of their more personal exchanges won prominent play in Chinese social media, including the video of Trump’s granddaughter singing to “Grandpa Xi” and “Grandma Peng”.An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leaders in the Forbidden City when Xi explained to Trump that China has the longest unbroken cultural history of any current nation was especially popular.“We are called the descendants of dragons,” Xi tells Trump.“That’s great,” Trump replies and laughs.Trump went so far as to call Xi a “very special man” in a joint briefing on Thursday, and seemed so enthusiastic that Secretary of State Rex Tillerson was asked if Trump had been too deferential.“I didn’t detect that at all,” Tillerson said.However, the White House yielded to Beijing’s wish that the two leaders not take questions during a joint press statement.Xi did not openly reciprocate Trump’s personal praise, maintaining his usual stern demeanour, although he grinned when Trump said he did not blame China for the trade gap and again when he said Xi was someone who got things done.“I don’t blame China,” Trump said of the trade deficit.“Who can blame a country for being 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another country for benefit of their citizens? I give China great credit.”From Reuters,2017-11-9
2017年11月16日 -
龙永图:中国企业全球化征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序一 中国企业全球化征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经济全面崛起。随着对外投资的迅速发展,“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中不可缺少的经济主体。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持续增长,2016年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1%。 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局波动,国内外对海外投资监管环境相继收紧。特别是去年下半年,我国监管加大了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鼓励和支持更多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走出去”,完善投资的真实性审核;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在提高战略性行业投资的准入和加强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方面,收紧了外资准入政策。无疑,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增加了一层难度。 因此,中国企业在“出海”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合规经营意识,不断应对逆全球化的冲击,抓住新全球化的机遇,审时度势,提升中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化的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新特性 “全球化”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提升国际影响或开始在全球范围运作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域的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不断的混合、交叉与碰撞,从而实现要素之间的全球整合。今天聚焦“企业全球化”这一话题,首先,笔者把“全球化”范畴定为“经济全球化”。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经济全球化的动力、载体和内涵也在产生新的变化趋势。 首先,全球化动力正在从过去信息技术向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转变,从过去的信息技术、IT技术到今日的互联网通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主要推动力。科技的力量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次,全球化的载体形式也不再仅限于大规模的跨国公司,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也成为全球化的新的载体形式之一。在过去,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方面发挥优势,逐渐成为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最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全球资源配置向全球产业链整体布局调整和转移。过去,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将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发展中国家,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大规模全球配置。而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内涵特点是,企业的产业链海外延伸以及产业链的网络体系建设。特别是发达经济体把制造业转出,将核心科研技术留在国内,产业链和工业链开始出现细分,产业特点开始逐渐调整。 二、 “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 从2016年到现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在多个层面均充满了意外。从2016年初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异动、英国退欧、美国大选、欧洲难民危机、土耳其政变等地缘政治冲突层出不穷,扰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由此,对于“经济全球化”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逆转,甚至有些人认为全球化已经不复存在。面对这些“逆全球化”的复杂声音,我们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理性判断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新趋势与现状。认识到“黑天鹅”事件发展的背后是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产生的。 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现阶段不仅没有出现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而且对全球化的态度也逐渐变得十分正面。特别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速了我国外开放的脚步。特别是,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我国东北、西北和中西部的对外开放;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升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区域成为开放前沿,并且带动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极大平衡了中国东西部的发展差异性,还大大促进沿线国家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中国消费升级提供新空间,留出新余地。由此观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是西方国家在处理公平发展问题时应该借鉴的中国经验,同时也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正面贡献。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意义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新的时间节点上,中国企业“走出去”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第一,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推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的手段。所谓经济转型,就是从过去片面的追求发展的数量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方向转移。中国企业“走出去”反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大的方向,即企业参与对外投资,不仅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获得主流市场的渠道,还可以打造世界品牌,从而培养更好的一流人才,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完成企业发展模式的更新和换代。 第二,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促进“建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变化新趋势,提出了“构建命运共同体”,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格局的外交新理念。在过去,外国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建厂主要是实现“我中有你”;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是要实现“你中有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企业“走出去”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建立全球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课题挑战与研究意义 毋庸置疑,在企业全球化的开拓道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历程还有很长。在全球化发展动力方面,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国内技术与发达国家的高薪技术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在经济全球化载体方面,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开始闯进世界500强,但很多企业是大而不强的现状,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作为全球化的载体起引领作用还不够;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角度分析,中国企业大多数产品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要想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区域尚需时间。 综上所述,从学术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如何进一步坚定海外发展步伐,如何更好的参与全球化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化智库(CCG)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研究,持续跟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解析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战略。与此同时,CCG聚集国内外在跨国投资领域具有新颖理念、成熟思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通过研究分析大量企业走出去案例,思考总结以解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问题,整理编辑《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该报告深入收集各方调查资料,辅以详实数据理论支撑,全面系统剖析2016—2017年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相关问题,并进一步总结归纳这一时间节点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果与经验。同时,针对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面临的难题提出相关建议,对中国企业在海外进一步投资,参与国际化商业竞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望各界人士针对本书需要改进的部分提出宝贵意见! 全球化智库(CCG)主席 龙永图 2017年9月
2017年11月15日 -
[CGTN]Trump’s China visit flourishes China-US bilateral trade again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R2) shakes hand with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L2) in the Forbidden City, Beijing, China, on November 8, 2017. /CGTN PhotoChina-US bilateral trade has been benefiting both countries. China is the largest trade partner of the US while the US is the second largest trade partner of China. As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begins his China visit on Wednesday, experts say this trip would forge a longer, stable and predictable relationship, making the China-US economic cooperation flourishing again.Official data showed that China’s exports to the US stood at 389 billion US dollars in 2016, 7.2 times the amount in 2001; while US exports to China surged 500 percent in 2016 from 2001.In 2016, US goods exports to China totaled 113 billion US dollars, holding steady with the previous year, and China is still the third-largest US goods export market. Airplanes, cars, soy beans and cotton were among the main US exports to China.The US is also a hot destination for Chinese tourists and students who spent 51 billion US dollars in America in 2016, based on China’s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China-US trade issue and the DPRK nuclear issue are expected to top the agenda during the visit, according to Jessica Stone, CGTN’s White House correspondent. But as the first foreign leader to visit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fter Xi’s re-election at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tone expected to see more focus on commercial deal rather than bubble of trade tension.“Things will be much more commercial deal focus. I think we would see a lot of talks about trade and trade aspects, but I’m not sure how much move we are going to see,” Stone said.Trump did bring an “A Team” of corporate executives with him to Beijing. When he went to Saudi Arabia recently, he signed 400-billion-US-dollar worth of deals.Will Trump take billions worth of deals from China again?“I don’t expect it to reach 100 billion. But I think it [would be] certainly a big number,”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 (CCG) told CGTN. Instead, Wang focused more on the symbol of Trump’s visit, remark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high-level meeting between Xi and Trump “in person.”“Right now, the investments on both side are slowing down a bit. But also there are lots of concerns on the imbalance. I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panies are working together, we may go back to the stage of company-wide collaborations, as long as both governments give ‘green lights.’ So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 high-level meeting…forge a longer, stable and predictable relation, so that business can flourish again,” Wang explained.The US has been maintaining a surplus in service trade with China for a long time. US registered a 56-billion-US-dollar surplus in service trade with China in 2016. That’s 40 times the amount in 2006. At the same time, the US saw a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in 2016 but the amount slumped 20 billion US dollars from the previous year.Even Trump called the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embarrassing" and "horrible” last week. China-US trade relation is widely discussed among Americans and some American experts commented that Trump might not use very tough language on trade talks during the visit because he really needs China’s help.Wang said cooperation with China did benefit Trump as more Chinese investments into the US would help Trump’s “America great again.”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leads a rally marking his first 100 days in office in Harrisburg, Pennsylvania, the US, April 29, 2017. /VCG Photo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maybe the US and China should work on the infrastructure initiative that Trump has put forward. China in last decade has spent 11 trillion US dollars on infrastructure. The other one is attracting more Chinese investments that the US are looking for. Chinese companies can afford that. And more investments coming could help make Trump’s ‘America great again,’” Wang suggested.China is opening up its financial markets step by step. And American banks, insurances, securities and fund management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 their presence in China. Shanghai Pudong district, for exampl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7 attracted 8,781 foreign companies setting up there.“Xi at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entioned that all companies registered in China should be treated equal. We should relax more on foreign investment. So those are good signals preparing for Trump’s visit,” Wang stressed.From CGTN,2017-11-08
201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