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杨锐:对话中美英学者:“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角戏
欧洲和美国的主流政治正面临着民粹主义崛起所带来的两难困境,而民粹主义也正在考验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的历史弹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积极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全球化和与多边贸易。然而,“一带一路”如何在推动区域合作,倡导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方面改善地缘政治环境?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一些国家走出民粹主义的困境?这不仅是近日赴京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近3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70多个世界组织的共同利益关切,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在未来的全球治理中的期望与观望标尺之一。5月14日,中国环球电视网《对话》栏目联合耶鲁北京中心,邀请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Paul Haenle,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中国英国商会主席Clare Pearson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谢韬围绕“民粹主义和一带一路”的主题展开讨论。全球化未死“全球化未死”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Paul Haenle直言。“尽管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在美、欧等地区的势力渐见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衰落、甚至死亡,美国、中国和欧洲的其他国家仍然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Paul Haenle据他分析,民粹主义的风险不在于是否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本身,而在于各国的政治家是否通过民粹主义的崛起认识到了政治生态和社会存在的问题。他以法国大选为例称,“勒庞和马克龙的最后角逐至少极右势力与温和派的平衡,如果下一次角逐变成了两个民粹主义者的角逐,那局面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一观点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谢韬的认同。在他看来,民粹主义本身标榜民众的主权,声称以平民的价值和理想为诉求,例如就业平等、社会福利公平、移民问题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但问题在于,从美国、欧洲到亚洲,这些标榜代表平民的政治家所真正代表的利益群体是谁?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谢韬中国英国商会主席Clare Pearson则认为,去全球化并不是一种偶发事故,而是一个过程。“特朗普或者杜特尔特在竞选中通过网络数据的分析容易找到谁是他们的支持者,但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每一次运动背后的群体是不同的,这是很难掌控的。”中国英国商会主席Clare Pearson“不可回避,我们已经看到了民粹主义或者民族主义给全球化发展所设置的障碍,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认为其程度和力量足以改变全球化发展的主流。”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表示。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角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向世界全面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合作”、“发展”、“开放”。然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具体能以怎样的方式支持全球化和多边经济?国际社会对于“一带一路”支持和参与的期望和兴趣在哪里?一些国家至今观望的焦虑又在哪里?“一带一路绝非中国的独角戏”王辉耀认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更是沿线国家的多边贸易合作,这也是此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办的一个重要意义。很多合作项目需要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共同商议推进。Clare Pearson则认为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政带来的经济困局中,习近平在达沃斯的讲话给了世界信心,全球化并没有死亡。一带一路是中国支持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举措。Paul Haelne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协议应不仅只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也应吸引发达经济市场。有一个风险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能会被当地的不同利益集团争抢,这会影响其项目的实施。因此,一带一路还需要在很多细节上与沿线合作国家的政策有对话和协商。而在谢韬看来,中国“一带一路”初期大多是与其他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中国在其中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财力。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中方需要研究其他国家当地的宗教人文和风俗习惯,避免冲突或是抵触情绪。文章选自2005委员会,2017年5月17日
2017年5月19日 -
【CGTN】What is next for Sino-US economic ties after the B&R Forum?
【视频观看】The Belt and Road Forum concluded on Monday, but there’s no break for diplomats and trade negotiators from China and the US.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however hit a fresh high thanks to their new trade deal inked last week.The newly cut agreement will allow US beef and natural gas exports to flow into China, while opening up the US market for cooked poultry and Chinese banks. It marked the first sign of progress on the 100-day action plan that Trump an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called for during their meeting at Trump’s Florida estate last month.China-US trade agreement. /CGTN PhotoUnder the agreement, China will allow US beef exports to flow directly to the country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2003, while the US will take steps to authorize Chinese imports of cooked poultry into the US by July 16.It will also open up the Chinese market to US 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 companies and help Chinese banks gain broader access to the US financial market.But the question remains: will the agreement "bring down" the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s (CCG) president Wang Huiyao show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future of Sino-US trade relation during the roundtable discussion on Thursday, attended by elites from the CCG and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Wang said he was pleased to see that China and the US have clinched a deal so quickly after Xi’s visit. And he also believed that “things are on the right track.”CCG-AEI roundtable on Sino-US economic relations in Beijing, May 18, 2017. /CGTN Photo"The 10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llaboration and address the trade imbalances also strengthen the commercial relations. Now we can all have American beef, Visa and Mastercard are coming back to China with privileges. There could be more, I hope there will be more, relax the export of technology to China, I hope that China can import a few more Hollywood movies. So things are on the right track," Wang said.However, Claude Barfield, the resident scholar at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regarded the fresh agreements as “100-day deal”, commenting that they are not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ut “good to set a deadline” during the discussion.“Beef and chicken are not a major part of China’s economy or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y. When you get to the high-tech and Internet kinds of things, the obstacles and barriers to trade there will be tested, and it’s hard to know. I think it’s going to go beyond that. But it’s good to set a deadline,” Barfield told CGTN.CCG-AEI roundtable on Sino-US economic relations in Beijing, May 18, 2017. /CGTN PhotoIn fact, 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 are going rather well.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said Washington had also agreed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US officials including Trump’s top adviser for Asia, had traveled to Beijing on the weekend for the two-day forum.The agreement could indeed mark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US agricultural, energy and financial sectors, which have often struggled for a level playing field in China. But it remains to be seen how many of these commitments will turn into real market access.(By CGTN’s Martina Fuchs?)From CNTN, May, 2017
2017年5月19日 -
【科技日报】“数字丝绸之路”将开辟全球化新大道
在北京至芬兰赫尔辛基的航班上,空乘人员通过“支付宝”收取货款。新华社记者 张璇摄 2016年全球化遭遇挫折,两个巨大逆全球化“冲击波”分别发生在自由贸易发源地英国和世界全球化推手的美国,不少观察人士悲观地认为,这是全球化时代终结的开端。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近日发表的题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的报告认为,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为标志,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地理环境和发展程度开始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化的合作进程,这实质是新型全球化的开端。“一带一路”倡议则是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而以网络经济为核心的“数字丝绸之路”将开辟全球化新大道。为国际产能合作带来新机遇 CCG报告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指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国际层面众多类似举措的延续,逐渐成为本区域与域外国家合作的共识。“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基础设施条件差、资源开发能力弱、体制运行效率低、熟练技工和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倡议将带来以基础设施和能源贸易为抓手的国际产能合作新机遇,实现沿线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对接,前瞻性地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公路、航线、港口、油气管道网和信息通信网。为区域安排创新提供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还将促进产业转型啮合。根据沿线国家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特性,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新兴国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还为区域安排创新带来新机遇。作为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升级,将引发不同国家在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技术路径等领域的创新,在沿线国家内部释放新的活力。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柯银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而言有三个阶段:倡议与传播、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估与改进。CCG的报告主要是针对第二阶段的实际操作层面的。从目前传播效果来看,还有一些国际组织、资本组织和企业组织并没有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相应回应。该报告最大的亮点是发现这一新颖角度,重点面向很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希望调动国际资本力量。网络媒体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执行所长黄日涵结合自己对沿线国家的走访指出,在“一带一路”上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具有优势性和独特性。中国的共享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五通”中的贸易畅通,而且可以为其他“四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早在2015年7月,中国就在第一届中欧数字合作圆桌会议上提出,“要共同建设好网上的丝绸之路,建设好数字丝绸之路”。同年同月17日,来自中国国家部委、主流媒体、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和业内专家等300多名嘉宾齐聚中国湛江——2000多年前汉朝船队踏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以“一带一路,网络先行”为主题,发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湛江宣言》,正式启动网络“快捷键”,倡议全国网络媒体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架起弥合文化和历史差异的互联网大通道,将古老又悠久的丝路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 实际上,2013年1月,中国移动用户开始超过美国。美国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2014年曾在她的互联网报告中提出“向中国学习”的口号。当前,中国人在互联网+移动终端上花费的时间更是大大超过美国。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数字经济成熟繁荣度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国之交,在民相亲”,而政策、道路、贸易、货币和民心“五通”都需要依靠“数字丝绸之路”的强大支撑作用。相信“数字丝绸之路”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文章选自《科技日报》,2017年5月16日
2017年5月17日 -
【参考消息网】”一带一路”开创共赢新模式 不会重复地缘博弈老路
5月16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纪工程”。与此同时,他宣布对这项战略加大资金支持。 誉为“世纪工程”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4日报道,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齐聚一堂,参加14日开幕的为期两天的峰会。 普华永道英国公司中国业务部主席、英中贸易协会副主席汤姆·特鲁布里奇爵士说:“我不能给出一个数字,但如果它的进展能有中国希望的一半好,就将是未来多年里世界最大的基建项目。” 14日宣布的融资倡议包括为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德国外交政策网站5月15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重大项目“一带一路”的目标是,为本国经济开发新销售市场,但也想稳定该国动荡的西部地区。此外,“一带一路”将把欧洲和亚洲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该倡议包含修建公路、铁路、高铁和港口,将激活贸易并因此给参与国带来经济繁荣。 北京通过“一带一路”追求多个目标。一方面,它想为中国企业开发并扩大销售市场。其次,经济薄弱的不稳定地区,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将在经济上得到加强。就长期而言,也在政治上使它们得到巩固。此外,“一带一路”从长远来看有助于让欧亚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京则给参与国提供了所有层面上的参与机会,包括参加峰会。同时中国还承诺不干涉合作国内政。因此,“一带一路”尤其将导致西方强国的军事支配被摆脱。该项目被中国称为“世纪工程”。 没有哪个项目像“一带一路”一样表明了全球权力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打造“种子基金”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4日报道,中国承诺通过国家基金和银行投资至少7800亿元(约合1130亿美元),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对于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来说,这更像是一个种子基金而非信贷管道。 专家表示,上述资金只是中国承诺帮助那些加入“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进行发展的一个迹象,其他多边金融机构将提供更多资金,并需要私营部门的加入。 商务部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说:“中国还可以发行特别债券或其他金融产品,引导更多中国资本进入‘一带一路’国家。” 在14日的演讲中,习近平承诺,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据报道,习近平还表示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表示,英国准备提供融资服务,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项目提供方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表示,这些资金只是第一批,更多资金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彰显丝路雄心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14日报道,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这一中国式的全球化战略确立了框架,并彰显了其带领各国发展新丝绸之路的雄心。 习近平把“一带一路”倡议称为“世纪工程”。他重申了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并向出席此次峰会的世界领导人呼吁各国应该“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控制风险集团的安德鲁·吉尔霍姆表示:“他们看到了一个填补真空和充分利用全球观点的机会。”他指的是在特朗普时代人们对美国领导地位的看法有所改变。多国主要领导人出席北京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聆听中国的计划也“符合中国一直想要塑造的形象”。 报道称,有的人在发言中暗示了这个计划潜在的问题。代表美国出席峰会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马特·波廷杰在讲话中敦促加强透明度和程序的公平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呼吁发展尊重环境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同时也欢迎中国的倡议。 习近平的演讲还对中国式的发展目标与西方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含蓄的对比。他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他强调中国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文章选自参考消息网,2017年5月16日
2017年5月17日 -
【国际商报】如何让“一带一路”走上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极具历史意义,将极大地推动全球化进程。“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愿景和建设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为标志,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地理环境和发展程度开始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化的合作进程。实质上,这是新型全球化的开端,而‘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最新发布的《“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报告如是指出。 CCG报告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指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是国际层面众多类似举措的延续,逐渐成为本区域与域外国家合作的共识。“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后进阶段,面临基础设施条件差、资源开发能力弱、体制运行效率低、熟练技工和人才短缺等发展瓶颈。在“五通”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将带来以基础设施和能源贸易为抓手的国际产能合作新机遇,以实现沿线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对接,前瞻地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公路、航线、港口、油气管道网和信息通信网。“一带一路”还将促进产业转型啮合,根据沿线国家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特点,通过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新兴国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还为区域安排创新带来新机遇。作为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升级,将引发不同国家在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技术路径等领域的创新,在沿线国家内部释放新的活力。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CCG报告分析了风险的主要来源,首要挑战当属地缘政治风险。“一带一路”沿线经过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几个地区,而且沿线国家本身具有独特的政治、宗教、民族环境,甚至一些国家对内处于政治动荡期,对外深陷大国博弈的战场;在经济法律方面,“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治理体制欠佳,初期对这些国家的投资相对容易,但从长期看,要想得到投资回报困难重重。由于不熟悉、不适应当地的法律环境,往往面临花费高额法律费用和经营成本的挑战,拉高了投资风险;在文化差异与公共关系方面,“一带一路”推进中将面临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民族众多,多元宗教信仰并存,文化差异引发的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协调和疏通,很容易引起民族主义情绪。如果公共关系处理不妥,由此引发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猜忌,将增加沿线各国合作的难度,成为“一带一路”推进中长期面临的重要风险。 报告给出了有关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的20条路径建议,即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共同体,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治理机制;设立“一带一路”常设机构,在各国轮流举办“一带一路”年会;成立联合国“一带一路”机构,加强与联合国现有机构的合作;加强与WT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合作;邀请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立和重点国家在“一带一路”层面的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企业联盟;举办世界跨国公司500强参与“一带一路”峰会,邀请世界大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形成“一带一路”示范国和示范工程;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以建设海外产业园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中的作用;让旅游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的先导;加强“一带一路”留学交流与教育合作,着力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一带一路”人员往来便利,鼓励向沿线国家移民;大力发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打造国际资金池,吸引国际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开发;加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推动建立统一的争议解决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国际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智库、NGO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报告主笔人之一、CCG主任王辉耀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型全球化的有效推进方案,可将欧亚大陆建成一个国际合作共赢方案的主要平台,并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推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的广泛参与。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为“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和平、包容、相对宽松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也有利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沟通和软硬机制的建设。文章选自《国际商报》,2017年5月15日
2017年5月17日 -
CCG主任王辉耀: 要借助中国品牌推广中国形象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记者 陈钧 摄 正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方案能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哪些建设性的思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哪些挑战,成为热议的焦点。 5月14日,本报记者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采访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他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既要与发展中国家牵手,也要和发达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合作;同时,中国企业也要“给力”,用品牌形象推广中国形象。全球化的进程没有停止 王辉耀表示,当下一些人担忧的全球化终结是个伪命题。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确实遇到很多麻烦,但只是表现为全球的贸易增长低于GDP的增长。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并无终结的迹象。 王辉耀认为,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都需要全球化。同时,最大的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是企业。如何进一步完善全球化,使之不仅对中国有利,也能使各国受益,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应推动国家之间互相开放 王辉耀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的,但要实现其造福各国人民的目标,还需要各国制定共同方案、采取共同行动。 具体做法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对接,推动国家之间互相开放,还要把发达国家请进来,让它们参与进来。 同时,要把“一带一路”相关的理念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一些区域性的联盟组织对接起来,把“一带一路”的理念融入这些国际组织制订的计划,从而最终变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具体行动。用品牌推广中国形象 因内涵差异化不强,我国部分品牌在国外市场的形象定位模糊,消费者对产品印象不深。王辉耀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在加强品牌建设方面,建议我国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和品牌发展机构建设,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在完善立法的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品牌推广中心。通过建立专门的国家品牌管理机构,形成品牌行业联盟,打造优质品牌,用中国品牌推广中国形象。文章选自《重庆日报》,2017年5月15日
2017年5月17日 -
【新华社】峰会各方达成共识“加快设施联通” 聚焦“通”与“畅”
【视频观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以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优先推进,一大批的示范项目也是相继的落地,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也是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应该优先推动设施联通在硬件和软件上的“通”与“畅”。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带一路”是横跨欧亚的大项目,设施联通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基础设施的联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交通方面,我们的快速铁路;2)建立起局部的网络,包括公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3)通讯基础设施方面,这也是我们具有优势的领域。文章选自新华社,2017年5月
2017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