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媒体报道
  • 【China Daily】Graduates face struggle as economy slows

    Graduates attend a job fair a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n Saturday. Some 2,500 jobs from about 130 employers were on offer at the event, the first such fair in the city since the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Jia Chenglong / for China DailyFinding suitable employment could prove difficult for China’s college graduates this summer as a record 7.7 million leave higher education and enter the country’s job market amid a slowing economy.For some, such as Guan Hongtao from Xi’an, Shaanxi province, a lack of opportunities in his chosen city of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has forced him to widen his job search.The 26-year-old, who expects to obtain a master’s degree in July, had been looking for work at a public hospital or biopharmaceutical firm but "found it very difficult"."First, I noticed that there were fewer jobs being offered by companies, while the jobs at hospitals I was interested in required at least a doctorate," he said. "What’s more, the salary offered was lower than I expected. So I had to give up on Guangzhou and shift my attention to Beijing and Shanghai.""My parents have insisted that I look for work in first-tier cities, as they think these could have better job prospects," he added.Zhang Jingxiu, executive director of Beijing-based employment consultancy Newjincin Research Institute, said the overall outlook for the job market was negative due to downward economic pressures.This, combined with the obsession among recent graduates for high-paying jobs in first-tier cities and the competition offered by Chinese students returning from abroad, means tha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re drying up."Demand for talent shrank as the economy slowed," said Zhang. "We have also noticed slow growth in salaries across different cities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2015."When we talk about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we are not talking about whether they can find jobs. The key point is whether the jobs are satisfactory."Wang Huiyao,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said domestic students might face further struggles as the government considers lifting the job cap for overseas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which could even extend to fresh college graduates from abroad."Before, overseas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could not seek jobs or internships in China immediately after graduation, but this will soon be changed in Zhongguancun, a high-tech hub in Beijing," Wang said."International talents will help Chinese companies expand their business globally. There is always a high demand for graduates with an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he said.From China Daily,2016-2-22.

    2016年2月25日
  • 【中国经济网】CCG主任王辉耀:今后30年中国应转向吸引外国人才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张璐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  《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改革,外国人申请中国永久居留的条件更加灵活务实,受理审批程序更加规范和优化,永久居留资格待遇也将得到全面落实,永久居留相关服务水平也将得到实质性提高。这是2004年建立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以来,出台的一项重要改革文件,也标志着我国外国人才永久居留制度更加务实更加国际化。  2月2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说:“过去30年,中国侧重吸引外国资本;今后30年,中国应转向吸引外国人才。”  过去只有在政府所属机构或高校等单位工作或在与“国家重点项目”有关的实验室工作的外国人才能申请永久居留权。去年6月政府放宽了这项规定,在更多机构——包括国际资助的机构——工作的研究人员也可申请永久居留权。最新发布的指导意见称,在其他类型行业工作的外国人也可申请永久居留权。  王辉耀说:“过去几十年,外国商品贸易和外资活动在中国十分活跃,但人才流动并不活跃。中国已耗尽本国的人口红利,如今应开始利用国际人才了。”  王辉耀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当时在内地居住的外国人约有6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4%。而全球平均比例是3%,发达国家更高,约为10%。本文选自中国经济网,2016年2月23日

    2016年2月25日
  • 【中国科学报】新政20条:海外“纳才”引力几何

      近日,公安部正式推出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新政20条”),涉及到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新政20条”将于3月1日起实施。  “新政20条”主要针对北京创新发展中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留学归国创业外籍华人、外籍青年学生和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四大类外籍人才的迫切需求,着重解决制约吸引和聚集各类外籍人才的政策瓶颈。其中,重大突破包括,为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设立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  “新政20条”能否起到吸引海外英才的目的?中国版的“绿卡”推进程度如何?巨大的突破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包括人民币开放、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资本流动壁垒也在消除。“但中国的人才流动壁垒一直很高,包括工作签证、绿卡等都是人才流动的壁垒。”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因此,中国在国际人才竞争、国际人才吸引方面还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新政20条”可谓进步巨大。内容包括对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提供办理口岸签证和长期居留许可的便利;对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在中关村长期创业的外籍华人提供申请永久居留的便捷通道等。而所谓的永久居留“直通车”,即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中关村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这也就是俗称的中国“绿卡”。  王辉耀认为,之前,中国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一直落后,其比例是全世界最低的。据统计,在中国的外国人不到80万。全世界国际人口的平均比例是2.3%,发达国家基本上是10%左右,而中国只有0.06%。这对创新等各方面都是不利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吸引不足。中关村这次的政策力度很大,“我认为这次出台的政策,对我们吸引人才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执行秘书长苗绿认为,此次推出的“新政20条”,全部针对国际人才,政策力度、宽松度、审批的高效、对外国留学生的限制都有大幅度的突破,这次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原来的绿卡标准都是要进入国家的“千人计划”等,现在在企业工作的人才,企业就可以推荐。这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仍有改进空间    毫无疑问,“新政20条”放宽了对海外人才的门槛。但专家们看来,这一政策还有改进的空间。  王辉耀指出,对于申请永久居留的便捷通道,现在的门槛是博士,但专家们的建议是硕士有五年海外工作经验的也可以;同时可以参照印度的“印裔卡”设立“华裔卡”,实行普惠制,欢迎更多华人回国。  王辉耀认为,相信未来中国的人才政策会朝着更宽松的方向发展。北京的政策可以复制也可以推广,慢慢就会推广到其他地方。CCG最近也在为河北、成都、广东等地做相关课题,相信北上广实行以后未来全国范围会推得很快。  毋庸讳言,即便是被广泛认可的中国绿卡,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挪威石油中国区总裁陈新华是第一批拿到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之一,他在使用中发现,中国绿卡去银行依然不能开户,办企业依然算外资,买火车票也不能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王辉耀也指出,目前出台的中国绿卡虽然得到中央各部委层面的认可,但是很多地方执行部门不知道,很多地方使用受限制,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宣传。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也表示,中国绿卡在国家各部委联合制定政策的层面开了先例。作为身份证件,中国绿卡在买机票等方面都有规定,“但是真要落实到基层确实很难,这需要具体的制度性安排”。 外籍人才管理须加强    随着中国海外引才政策的不断推进,未来外籍人才的数量可能迎来井喷。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预测,政策出台后,可能会让部分海归下决心回来,数量在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如果门槛进一步降低,数量还会增加。  苗绿认为,下一步对于外籍人才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这次新政策首次在中关村专门设立绿卡受理中心,力度很大,比原来外籍人员抵京后24小时内,需要到派出所报道有了很大进步。  她举例说,在留学生的管理方面,新的政策出来以后,外国留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多,会给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也就需要学校作出更多调整,公安部门、外事管理部门对外国人的服务和管理都要改善。  “未来,外国人入籍的通道可能会设立,国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很好的方案,如果有更多人愿意成为中国人,这没什么不好的。”王辉耀最后表示。(中国科学报记者 彭科峰)本文选自《中国科学报》,2016年2月24日

    2016年2月25日
  • 【China Daily】Competing for global talent recruitment

    Foreign job hunters attend the 2012 Job Fair for Foreigners in Beijng, April 7, 2012. [Photo/IC]The general offic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n Thursday jointly issued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ers’ permanent residence in China.The guidelines promote more flexible and pragmatic conditions for foreigners to apply for permanent residency in China, simplified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substantially improved services.China’s top leaders have stressed time and again the need to take more a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China to foreign talent. The guidelines promot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ce system for foreigners and higher quality services. The move not only shows China’s growing confidence in its ability to attract foreign talent but also establish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it to rais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its talent system.The document also marks a concrete step toward adapting to the increasing inflow of foreign talent to China. By the end of 2015, 5,208 senior overseas professionals had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under the government’s "1,000 Talents" Recruitment Program for global experts, which was launched in 2008. With the further rise of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s have come to China in pursuit of their "Chinese dream". And a large number of high-tech parks have been built for various kinds of business start-ups and overseas talents.According to an UN estimate, there were 848,500 foreign people residing in China by the end of 2013, an annual growth of 3.9 percent during the decade. A report published by the HSBC Group in October 2014 also indicated that China ranked the third in its attractiveness to foreign talents, behind Switzerland and Singapore. Due to its fast economic growth and relatively low living costs, China ha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destination for foreigners to live and work. After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expanded the range of work units for foreigners that could apply for permanent residency in June 2015, the latest move further eases the requirements for types of employer and job titles for permanent foreign resident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provided to them.The proposals also mark China’s adoption of more innovative methods in terms of global talent recruitment. Compared with previous evaluations that were based largely on government-dominated talent recruitments projects, the latest document will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more market factors when reviewing foreign candidates applying for permanent residency, such as their salary, taxation and social credit.But the new guidelines are not only aimed at attracting more foreign talent to China to make their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development, they will also create better conditions for foreigners already residing in China to live and work in the country.For example, measures will be introduced to make it more convenient for foreigners working in fields with strong government support to convert their working visa into permanent residency in China, and will also ease restrictions so outstanding overseas students can work in China and provide them with channels to apply for permanent residence. Once granted permanent residency, foreigners will enjoy equal treatment with Chinese citizens, for instance, in purchasing property.China’s deepening involvement in global affairs and its adop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mong other strategies, have increased its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 The series of flexible and pragmatic measures embodied in the latest guidelines, which are to be followed with more detailed regulations, will facilitate foreigners becoming permanent residents in China and are expected to help promote the inflow of more overseas talent into China. (By Wang Huiyao and Miao Lv)Wang Huiyao is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and Miao Lv is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center.From China Daily,2016-2-22

    2016年2月24日
  • 【环球网】港媒:中国绿卡申请放宽 吸引外国人才仍面临挑战

      【环球网综合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2日报道,原题:中国绿卡申请放宽 吸引外才关键挑战何在?有关专家和猎头们表示,中国政府近日放宽对外国人居留的限制,意味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人才的需求正在增长,但对于资深专业人士来说,中国可能还不够吸引。  2月18日,国务院下发文件,称将扩大绿卡申请资格的涵盖范围,以吸引更多外国人才到中国工作和投资。  在北京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说:“过去30年,中国专注于吸引外资,未来30年,中国将转向外才。”  王辉耀指出,这是中国首次针对外国人居留出台国家级的政策,这反映了全球化人才流动的趋势。  截至去年6月,只有在政府部门或者“国家重点项目”实验室工作的外国人,才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  之后有关规定放宽至适用于更多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包括获得国际资助的研究院所。2月18日发布的文件指出,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外国人也应该被允许申请永久居留权,但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些行业。  王辉耀说:“过去几十年我们在货物和资本的流通很活跃,但人才流通却没有。中国自己的人口红利已经用完了,现在要利用国际人才。”  2010年的全国普查显示,不计港澳台地区,共有大约60万外国人在中国,只占整体人口的大约0.04%。  王辉耀表示,相较之下,这一比例在全球平均水平为3%,在发达国家则达到10%他还估计,目前在中国只有大约7000到8000名外国人已经取得永久居留权。  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指,2008年,政府启动了“千人计划”吸引海外人才,到去年9月,该计划已经招募了大约5200名外国人才。  海德思哲中国(Heidrick & Struggles China)是一家专门为企业寻找高中级管理人员的公司。其北京办公室高级合伙人黄继功说,过去公司主要帮外企招聘本地人才,但现在也开始做国内企业的生意,帮他们寻找外国优秀人才,比如电信设备制造龙头华为、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等,这些公司都在找海外资深专业人士。  黄继功说,说服这些顶级外国专业人士到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困难在于,中国的文化很不一样。“有些人可能会有兴趣了解中国文化,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污染,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  大部分资深专业人士都已经成家,如果他们要搬家,全家都要搬,上学就成为又一个关切。因为现在中国只有一线城市才有国际学校。  黄继功说:“但总的来说这对外国人来说是个好的信号,告诉他们,我们会努力让你们生活轻松、我们欢迎你们。”  一位已经在北京生活十年的法国商人表示,他怀疑新政策是否真的能吸引更多资深外国人才——除非大量“令人担心的官僚作风”可以被消除。  这位法国商人目前持有一年期的居住证,他每年都要去接续居住许可。他说:“让更多‘有经验的’外国人来中国的关键在于简化投资程序、换汇手续、资金回流程序等等许多事项,这些在中国都是肯定存在歧视性的。”  他表示,他曾到中国银行将300美元换成其他货币,用了至少30分钟,填了三到四张表。  瀚纳仕人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监兰熙蒙(Simon Lance)认为,中国的劳动市场中,有技能人才仍供不应求,尤其是中高级的,这保证了CEO和人力资源部的重点任务单上,有效的人才吸引、发展和保留一直处于前列。  2016年“瀚纳仕亚洲薪酬指引”指出,在缺乏技能人才的行业,65%的雇主会考虑聘用一名合格的外国专业人士,或为其工作签证作保。该指引是基于对亚洲超过3000名雇主的调查而完成。  兰熙蒙说:“所以国务院和中央委员会的声明非常鼓舞。”本文选自环球网,2016年2月22日

    2016年2月24日
  • 【法制日报】持证外国人可享除选举权外“国民待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改革和创新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改革,外国人申请中国永久居留的条件更加灵活务实,受理审批程序更加规范和优化,永久居留资格待遇将全面落实,相关服务水平也将实质性提高。  据了解,2004年发放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以来,持证外国人才虽然拿到永久居留资格,但无法凭借永久居留证办理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手续,永久居留证更像一张长期签证。  2月21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意见出台后,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待遇进一步明确,不再只是一张长期签证。持证外国人才可以凭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购房、办理金融业务、子女入学、交通出行、住宿登记、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除选举权外,几乎在各方面做到与国民同等待遇。条件放宽迎合市场需求  王辉耀认为,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的重要举措,顺应了我国外国人才集聚的趋势,将引领外国人才工作的全面创新,标志着我国外国人才永久居留制度更加务实、更加国际化。  意见的政策创新意义重大,涉及到政府、用人企业、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外国人才、海外华人华侨、外国留学生都将从中受益。  意见提出,设立“灵活务实”的永久居留申请条件,如扩大聘雇单位类型范围,取消职务级别限制,放宽居住时限要求;对在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工作的外国人,畅通从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的转换机制;放宽外国优秀留学生在华工作限制,为其毕业后在中国境内工作和申请永久居留提供渠道等。依照给出的几个改革导向,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的条件实质上有所放宽。  意见指出,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永久居留申请标准,挂钩工资、税收和社会信用等市场评价要素,探索计点积分制等评价机制。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认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用人主体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向各类企业转变。吸引国际人才,同样需要切合市场需求,建立市场化的引才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列出人才引进领域、构建人才引进需求清单,是发达国家移民人才积分制的核心,预示着我国未来整体人才引进制度将有所变革。  苗绿称,海外华人是我国重要的海外人才资源库。此次外国人才永久居留服务的完善,特别提到来中国团聚的海外华人人才。意见明确,“积极回应家庭团聚人员永久居留的合理需求,扩大家庭团聚人员申请永久居留类型,降低居留年限要求”。积极实施投资移民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首次正式提出,要实施积极的投资移民政策,结合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丰富评估要素,灵活调整投资年限、数额、方式等申请标准,大力吸引外国人来华投资。  苗绿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吸引跨国公司高潮。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互联网创新和个人公司不断涌现,我国需要从过去主要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扩大到开放外国人来华投资移民的政策,以顺应全球化资金和人才竞争新模式。”  王辉耀坦言,我国人才中介服务与国际相比,发展环境上还有不少限制,特别是高端人才服务业、国际猎头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外国人才申办永久居留资格范围扩大后,将伴随着相应人才服务需求增加,国际人才服务业务将愈来愈重要。为实现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全方位落实永久居留证的各项功能,政府各个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制定出更细致、相互连通的政策改革方案。(法制日报记者 刘子阳)本文选自《法制日报》,2016年2月22日

    2016年2月24日
  • 【新华社】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的全面革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这项改革涉及外国人永久居留的申请条件、资格待遇、受理审批程序、日常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国在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上的一次改革创新,对服务外国人在华活动、推动社会开放再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37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实施更为灵活务实的政策,是新常态下国家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对外开放的新内涵。  人是文化、技术、信息和资金的载体,是社会活动的基本要素。一个国家常住外国人的数量和比例,是社会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公民出入境活动继续保持活跃态势,外国人出入中国和长期居留中国的需求也日渐迫切,中国当前正处在从移民输出国到移民输出输入国双重角色的转换阶段。审时度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对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进行全面创新规划,使之更加贴近社会生活需要,是基于人的因素提高社会开放程度的重大举措,也将开启外国人在华工作、学习、生活的历史新篇。  社会的开放,首先是人的开放。降低条件门槛、畅通申请渠道、落实资格待遇,推行更加合理务实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政策,一则可以满足家庭团聚和长期工作等人员合情合理的居留需求,涵养侨务资源,增进社会和谐;二则有助于充分发挥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对人才、投资和突出贡献者的吸纳、凝聚作用,呼应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和“一路一带”战略。对永久居留外国人的进一步接纳兼容,体现了国家自信包容的胸怀,对营造更为开放社会氛围、促进文化多样性、孕育社会发展新动力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以全球化视野对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做出改革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明确信号。我们坚信,随着意见各项政策渐次落实,一个在更高水平上多元开放、蓬勃发展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界舞台。(新华社记者王茜)本文选自新华社,2016年2月19日

    2016年2月23日
  • 
  • 370
  • 371
  • 372
  • 373
  • 374
  • 
  • 共【 447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 | 2025全球人才峰会在北京举办
  • 《环球》| 海外留学新风向
  • 第一财经 | 对话王辉耀: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