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央视报道〗美国使馆最新数据公布:赴美留学生人数创历年新高
央视2套环球财经连线11月14日报道,根据美国驻华大使馆教育部门当天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从2011-2012年的194029人增加到2012-2013年的235597人,增幅为21%。其中本科留学生的人数增幅最大,为26%。美国国际留学生最热门的专业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商务与管理学、工程学、数学与计算机、社会科学和物理与生命科学。 根据报告显示,由于今年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美国留学,最近两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根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从2008年的6.96万增加到2012年的27.29万,呈现了一个海归回国潮的态势。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低龄化留学的群体中,出国留学者低龄留学生的优质化趋势十分明显,出国留学的学生中三分之二以上成绩十分优秀,是班上的尖子生。有68.25%的学生出国前成绩在班中排名为前25%,排名前50%的占89.8%。只有10.2%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为50%以后。低龄留学生优质化,反映出我国青少年人才流失的严峻趋势。但留学归国率近年来却一直在攀升,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和国内就业机会增多是回国潮的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国内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是海归回国就业最多的领域。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王辉耀受邀采访时指出:中国的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43%,欧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80%。从43%到80%中间有很多的服务行业中的不同的行业业态,不同的领域,都需要一个创新的过程。从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的方面来讲,将是一个特别好的机遇。
2013年11月11日 -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
内容摘要: 北京6月30日消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球化研究中心、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近日在京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 北京6月30日消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球化研究中心、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近日在京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之所以不惜投入巨资以提供优厚的物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吸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为他们所用,是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形成这些人才身上所携带的“前期”初级阶段漫长的人力资本投资,已由人才流失国“买单”了,他们只需要进行“中期”的中级阶段或“后期”的高级阶段投资就可以迅速“坐享”前期投资的巨大效益。“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的规律,使得国际性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经济及人才强国越来越富集人才,其人才优势越来越突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而发展中国家则越来越多地流失人才,成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基地。 “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的规律,也逐渐被发展中国家的政要所认识。这种规律启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必须采取特别措施留住本国、本地区人才并吸引海外人才,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既然发达国家以优厚的物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掠夺”了我们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前期”人力资本,那么,一旦我们有了还手之力和契机,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优越的综合条件“夺回”这些经过发达国家完成了“人才创新投资”已获得创新成果的人才(以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创新成果的留学生人才为主体),或完成了“人才创业投资”已在孵化新兴产业的人才(以进入创业阶段的留学生人才为主体)回国创业。印度的“IT”人才回归计划和我国的留学生人才回归计划就是发展中国家“回引”人才的典型代表。 直接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不仅是缩短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专家时间的一条捷径,而且,“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的规律为我所用,使得我国既“回收”了前期流失的投资效益,同时也迅速“坐享”了海归人才在国外积累的、由外国投资所形成的高端人才资本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千人计划”等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以“吸引回归”回敬了发达国家的“吸引流失”,使这些“抢才”的发达国家也尝尝人才流失、智力外流的苦果。 我国最早启动的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始于1994年的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开创了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先河;而世界性金融危机的震荡和国外人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为改革开放30年来稳步快速发展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比国外更具综合优势和吸引力的中国迎来了吸引海外人才的大好契机。2008年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也称“国家千人计划”)实施至今已完成了6批引进计划,数千名国家各行业急需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纷纷回国创新创业。如今,着眼于长远的“青年千人计划”、着眼于以引进智力为主旨的直接引进外国专家来我国工作“外专千人计划”陆续出台,使引进人才的结构更为丰富。
2013年7月3日 -
首部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发布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张云龙)首部系统研究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的蓝皮书——《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30日在京发布。报告运用人才发展研究最新成果,首次构建了比较全面和科学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由著名人才研究专家、中国湖北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共同主编。蓝皮书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30日在京联合举行新书发布会。 据介绍,该书汇聚中国人才研究领域相关专家,基于海量数据,建立了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模型,对中国四大经济板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八大综合经济区、31个省市区以及32个城市的人才竞争力状况逐一进行了评价。评价体系涵盖了各区域在人才数量、质量、结构、投入、平台、生活及环境、创新、贡献等方面的竞争力指标。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省域最具人才综合竞争力十强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天津、辽宁、福建和重庆。2010年中国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最具人才综合竞争力前十名分别为:深圳、广州、南京、杭州、武汉、长沙、宁波、成都、济南和西安。 与会专家指出,该报告有利于国家和地方部门准确把握各区域人才竞争力状况,有利于中国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2013年6月30日 -
去年超15万人移民 富人和知识精英成移民主力军
今天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披露,我国正在经历第三次移民潮,海外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的比重逐渐增大,表明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层。 该报告是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 报告披露,2005至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移入和移出中国的国际移民迅猛增长。在中国当下,改革开放后所谓的“第三次移民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根据胡润研究院和中国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中国高净值人群即富裕人群中,有14%已经移民或正在申请移民,有46%正在考虑移民。 报告分析,我国海外投资移民多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和股票等领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根据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局(USCIS)发布的报告,2010年财政年度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移民申请最多,占USCIS全年发放的EB-5签证总数的41%,共计1016人。到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2505人获得批准。根据澳大利亚移民和公民部的报告,中国商务技术移民在2010至2011年所占比重为61.5%。 而在技术移民方面,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层次高,经济实力、融入意识与参政意识较强,为了追求更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选择移民。 报告同时总结了国际移民发展的六大趋势: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IOM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将重视移民的融入问题;环境移民将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之一;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复杂。(实习记者王妍)
2012年12月17日 -
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 大量人才流失
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 (记者 常红)全球化的世界,催生了全球范围人才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促进了全球化的人才流动,带动了日益显著的大规模国际移民现象,中国开始成为移民大国。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人才流失现状,如何改变人才输出国的地位? 12月17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发布了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 据中国国际移民蓝皮书对我国国际移民的移出数据分析: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境内有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1020145人;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 从国际移民的现状来看,2005-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表现为主要移民输出国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移民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最受欢迎。 非常规移民占总移民比例10%-15% 蓝皮书总结了国际移民发展的六大趋势: 1.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IOM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 2.国际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保持6亿人规模,而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就会达到24亿人,2040年会达到36亿人,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大; 3.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重视移民的溶入问题; 4.环境移民也将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之一。2010年全球共有超过4200万人因为自然灾害被迫移民; 5.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复杂。目前,非常规移民占总移民比例为10%-15%,非常规移民损坏了接受国居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各国加强协调合作。 中国是人才输出国,每年大量人才流失 蓝皮书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于人才输出国的地位,每年面临大量的人才流失。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完善的移民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吸引国际人才,而且在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障碍。我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千人计划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在人才回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绿卡和移民入籍等移民制度,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梦”,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中国,理性地认识中国,推动全球人才来中国流动,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 蓝皮书分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国际化程度加深,我国正在融入到世界国际移民进程之中。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移入和移出中国的国际移民迅猛增长。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国际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国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移民发展经验以及世界国际移民的持续发展潮流,中国国际移民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蓝皮书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级,移民现象已经渐渐影响大众生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移民问题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还源于它折射着社会方方面面的现状,与政治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等密切相连。
2012年12月17日 -
国际移民报告预测2050年国际移民总数达4.05亿
中国网12月17日讯 近日,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正式发布,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蓝皮书总结了国际移民发展的六大趋势: 1.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IOM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 2.国际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保持6亿人规模,而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就会达到24亿人,2040年会达到36亿人,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大; 3.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重视移民的溶入问题; 4.环境移民也将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之一。2010年全球共有超过4200万人因为自然灾害被迫移民; 5.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复杂。目前,非常规移民占总移民比例为10%-15%,非常规移民损坏了接受国居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各国加强协调合作。
2012年12月17日 -
中国首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发布 全面分析移民状况
中国网12月17日讯 近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正式发布,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发布会上,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辉耀和北京理工大学移民法学者刘国福作为该蓝皮书的主编,详细介绍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的出台背景以及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移民现状、移民环境、移民制度和趋势将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中心主任邓泳红、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梁淑英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等多位业界专家专家和媒体对中国国际移民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发布会还分析了2012年影响中国国际移民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预测了2013年我国国际移民发展的大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中国国际移民蓝皮书对我国国际移民的移出数据分析: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境内有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1020145人;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 从国际移民的现状来看,2005-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表现为主要移民输出国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移民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最受欢迎。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是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主要基于中国政府机关、国际机构、主流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中国国际移民的资料和数据,以及相关权威专家学者的观点,深入分析和论证了中国国际移民的新变化和大趋势,阐述了我国海外投资移民、海外技术移民、海外留学生、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出国旅游人员和海外非常规移民的现状,并且从人员双向国际流动角度,介绍了在华投资移民、在华技术移民、来华留学生、在华旅游人员和在华非常规移民。
2012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