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媒体报道
  • 亿元富翁近三成已移民 近半数考虑移民

        导读]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在考虑移民。    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的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在考虑移民。专家表示,富人热衷于移民,是想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超过八成人最直接的移民原因是子女教育。    今天上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No.1》。蓝皮书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而投资移民已经成为我国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紧随其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其中,投资移民已经成为我国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中中产阶级越来越多。    我国海外投资移民年龄普遍为30-40岁,其中很多人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各行业的佼佼者与引领者。    蓝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3月,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    高净值人群为私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人士。在我国,个人资产达到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为6.35万人,平均年龄为41岁。    近年来,我国高净值人群中具有移民意愿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报告表明,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我国海外投资移民的主要目的国还是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传统移民国家。    分析    保障财富安全 是投资移民第二大因素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微博)表示,这些人移民后,投资多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和股票等领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中国海外投资移民发展迅速,富人群体的快速崛起是我国海外投资移民群体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子女的教育是投资移民考虑的第一因素。80%以上的申请人最直接的移民原因是子女教育。    同时,新富阶层更倾向于把财富转移到在私人财产保护方面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的国家。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体制的漏洞以及法律、道德与文化的缺陷造成了一些人获取财富的手段不合法,保障财富安全是投资移民考虑的第二大因素。    尽管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但很多中国富豪还是担心国家会对拥有非法私产的个人展开“秋后算账”。    北京理工大学洪堡学者、北京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刘国福表示,国内商业竞争环境的不规范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也导致了“移民潮”、“跑路”等现象。    (法制晚报)

    2012年12月17日
  • 去年超15万人移民 富人和知识精英成移民主力军

        今天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披露,我国正在经历第三次移民潮,海外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的比重逐渐增大,表明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层。    该报告是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    报告披露,2005至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移入和移出中国的国际移民迅猛增长。在中国当下,改革开放后所谓的“第三次移民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根据胡润研究院和中国银行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中国高净值人群即富裕人群中,有14%已经移民或正在申请移民,有46%正在考虑移民。    报告分析,我国海外投资移民多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和股票等领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根据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局(USCIS)发布的报告,2010年财政年度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移民申请最多,占USCIS全年发放的EB-5签证总数的41%,共计1016人。到2011年共有2969名中国公民申请了投资移民的EB-5签证,2505人获得批准。根据澳大利亚移民和公民部的报告,中国商务技术移民在2010至2011年所占比重为61.5%。    而在技术移民方面,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层次高,经济实力、融入意识与参政意识较强,为了追求更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选择移民。    报告同时总结了国际移民发展的六大趋势: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IOM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将重视移民的融入问题;环境移民将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之一;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复杂。(实习记者王妍)

    2012年12月17日
  • 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 大量人才流失

        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  (记者 常红)全球化的世界,催生了全球范围人才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促进了全球化的人才流动,带动了日益显著的大规模国际移民现象,中国开始成为移民大国。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人才流失现状,如何改变人才输出国的地位?    12月17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发布了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    据中国国际移民蓝皮书对我国国际移民的移出数据分析: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境内有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1020145人;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    从国际移民的现状来看,2005-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表现为主要移民输出国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移民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最受欢迎。    非常规移民占总移民比例10%-15%    蓝皮书总结了国际移民发展的六大趋势:    1.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IOM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    2.国际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保持6亿人规模,而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就会达到24亿人,2040年会达到36亿人,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大;    3.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重视移民的溶入问题;    4.环境移民也将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之一。2010年全球共有超过4200万人因为自然灾害被迫移民;    5.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复杂。目前,非常规移民占总移民比例为10%-15%,非常规移民损坏了接受国居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各国加强协调合作。    中国是人才输出国,每年大量人才流失    蓝皮书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于人才输出国的地位,每年面临大量的人才流失。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完善的移民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吸引国际人才,而且在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障碍。我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千人计划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在人才回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绿卡和移民入籍等移民制度,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梦”,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中国,理性地认识中国,推动全球人才来中国流动,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    蓝皮书分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国际化程度加深,我国正在融入到世界国际移民进程之中。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移入和移出中国的国际移民迅猛增长。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国际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国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移民发展经验以及世界国际移民的持续发展潮流,中国国际移民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蓝皮书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级,移民现象已经渐渐影响大众生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移民问题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还源于它折射着社会方方面面的现状,与政治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等密切相连。

    2012年12月17日
  • 国际移民报告预测2050年国际移民总数达4.05亿

        中国网12月17日讯 近日,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正式发布,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蓝皮书总结了国际移民发展的六大趋势:    1.国际移民的总体规模将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根据IOM预测,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4.05亿;    2.国际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保持6亿人规模,而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就会达到24亿人,2040年会达到36亿人,人才移民的比重会越来大;    3.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各国都重视移民的溶入问题;    4.环境移民也将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之一。2010年全球共有超过4200万人因为自然灾害被迫移民;    5.现代化的国际移民管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非政府组织将在移民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非常规移民问题将变得复杂。目前,非常规移民占总移民比例为10%-15%,非常规移民损坏了接受国居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各国加强协调合作。

    2012年12月17日
  • 中国首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发布 全面分析移民状况

        中国网12月17日讯 近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正式发布,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发布会上,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辉耀和北京理工大学移民法学者刘国福作为该蓝皮书的主编,详细介绍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的出台背景以及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移民现状、移民环境、移民制度和趋势将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中心主任邓泳红、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梁淑英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等多位业界专家专家和媒体对中国国际移民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发布会还分析了2012年影响中国国际移民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预测了2013年我国国际移民发展的大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中国国际移民蓝皮书对我国国际移民的移出数据分析: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境内有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1020145人;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    从国际移民的现状来看,2005-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表现为主要移民输出国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移民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最受欢迎。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是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主要基于中国政府机关、国际机构、主流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中国国际移民的资料和数据,以及相关权威专家学者的观点,深入分析和论证了中国国际移民的新变化和大趋势,阐述了我国海外投资移民、海外技术移民、海外留学生、对外劳务输出人员、出国旅游人员和海外非常规移民的现状,并且从人员双向国际流动角度,介绍了在华投资移民、在华技术移民、来华留学生、在华旅游人员和在华非常规移民。

    2012年12月17日
  • 我国第一部年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在京发布

        本网北京12月17日讯 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今天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发布。    该报告对我国国际移民的移出数据分析显示: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境内有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百万人,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    移民报告蓝皮书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于人才输出国的地位,每年面临大量的人才流失。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完善的移民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吸引国际人才,而且在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障碍。我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千人计划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在人才回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绿卡和移民入籍等移民制度,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梦”,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中国,推动全球人才来中国流动,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    移民报告蓝皮书分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国际化程度加深,我国正在融入到世界国际移民进程之中,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层,移民现象已经渐渐影响大众生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移民问题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还源于它折射着社会方方面面的现状,与政治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教育等密切相连。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首次试图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全面、综合且及时地介绍,分析研究未来移民发展的趋势,可为政府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满足广大读者对移民问题的需求,弥补学术界在移民问题研究方面的一些不足。(刘好光)

    2012年12月17日
  • 我国首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发布:中国正经历第三次大规模“海外移民潮”

        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 (记者陈郁)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联合发布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今天发布。报告首次对我国海外移民和外国来华移民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    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际外来人口的国内移入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境内短期和长期居留外籍人员已达1020145人。截至2011年底,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已有4752人;从国际移民的现状看,2005-2010年国际移民总数从1.95亿人增长到2.14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达到3.1%。主要移民输出国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移民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最受移民欢迎。    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于人才输出国的地位,每年面临大量的人才流失。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完善的移民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吸引国际人才,而且在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障碍。我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千人计划来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在人才回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绿卡和移民入籍等移民制度,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面向世界的“中国梦”,让来自全球的人才从内心认可中国,理性地认识中国,推动全球人才来中国流动,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    报告分析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国际化程度加深,我国正在融入到世界国际移民进程之中。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移入和移出中国的国际移民迅猛增长。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国际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国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移民发展经验以及世界国际移民的持续发展潮流,中国国际移民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的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级,移民现象已经渐渐影响大众生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移民问题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还源于它折射着社会方方面面的现状,与政治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等密切相连。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        (责任编辑:何欣)

    2012年12月17日
  • 
  • 440
  • 441
  • 442
  • 443
  • 444
  • 
  • 共【 445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第一财经 | 对话王辉耀: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 《环球》|王辉耀:全球安全治理正面临时代性转变
  • 专访 | 慕安会一手观察,中国如何引领多极化世界?王毅讲话透露关键信息!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