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比·西蒙:全球治理不能排除被忽视的声音
未来的全球治理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由国家单方面主导的体系,而是由技术能力共同塑造的新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企业、个人、国家、NGO都会发挥作用。
2025年6月26日 -
周太东:全球南方不该是问题的标签,而是解决方案的起点
全球南方正在围绕共同利益展开更协调的行动。在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围绕本币结算、新贸易规则、多样化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这些举措不仅回应当下,也正在塑造一个更加包容、公正和可持续的全球治理框架。
2025年6月26日 -
康保锐:绿色发展不应被过度安全化绑架
绿色经济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升环境质量,并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欧洲秉持“战略开放”的理念,强调体系弹性,同时希望推动贸易与技术发展。我们也认为,应避免对绿色议题进行过度政治化或安全化,因为这不仅会限制绿色行业的发展,还可能破坏全球合作的基础。
2025年6月26日 -
格蕾斯·孙:为什么“本土化+全球合作”是清洁能源的最佳路径?
气候挑战是全球性的,我们需要共同推动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在不同市场的落地。绿色未来必须建立在信任、透明、协同和本地参与的基础之上。
2025年6月26日 -
信任与规则:格哈德·施塔尔论多极世界中的监管合作
监管合作不仅是技术性问题,它深植于制度、文化和信任。面对全球挑战,中欧需要携手构建基于信任、公平和规则的新型监管合作框架,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2025年6月26日 -
大卫·莫里斯:绿色合作、技术治理和信任修复需要新的全球共识
网络安全威胁可能来自任何角落,哪怕是一位青少年在某个国家卧室中的操作。这意味着,我们亟需全球统一的监管标准。我们需要以更清晰、更具说服力的方式告诉世界:国际监管合作并不是约束彼此,而是我们共同的安全与发展的保障。
2025年6月26日 -
埃里克·索尔海姆:中国是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
仅靠出口还不够,中国企业应在全球加大投资布局。同时,也要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为外国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绿色转型,也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更加积极的形象。
202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