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一明:科学不是技术,而是真理与和平的基础
科学对我们能否解决结构性问题至关重要。比如说:财富高度集中、信息资产被少数人垄断,甚至将其武器化。我们需要有力的回应,而科学对话是我们最有效的工具。它基于对真相的证实,是美国的长期利益所在,也是人类共同利益的根本所在。
2025年6月5日 -
马建春:多边贸易框架推动贸易便利化
中国和美国现在已经在日内瓦举行了会谈,实现了初步的共识,在某些问题上。我觉得中国的方法可以说给全球南方和欧洲,还有其他世贸组织的成员提供了一个范例,也就是说我们是希望努力的把谈判纳入到世贸组织的框架之下,这是我们的建议。
2025年6月4日 -
卡托研究员班多:中国不是错误,是一个全球繁荣的例子
贸易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从来就不仅是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安全问题,甚至是主权问题——尤其是在美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亦然。
2025年6月4日 -
美国亚洲协会主席:希望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保持理性与责任感,继续推动对话进程
我们必须警惕这种孤立主义倾向。比如“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它究竟是一个全新的政治主张,还是某种过去主义的回潮?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层。我们要勇敢地、持续地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2025年6月4日 -
黄屏:人文交流是修复中美关系的关键路径
我们正面对如供应链重构、气候变化、就业压力、全球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这需要中美承担起共同责任,展开合作。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像今天这样的对话让我看到希望。只要我们还愿意倾听、还愿意坐下来对话,就说明我们相信彼此之间仍有共识的可能,而这种理解,终将战胜偏见。
2025年6月4日 -
周建成:中美技术竞争与全球治理改革的关键
今天的世界就像不断流动的沙子,安全感缺失,风险无处不在。正是在这样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全球局势变得极为复杂,反应和应对也更加困难。
2025年6月4日 -
尤尼斯·赞贾巴迪谈多边主义新格局:务实合作是破局之钥
我们看到多边主义正在转型。国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小型多边主义”,即通过较小规模、更聚焦具体议题的合作机制,绕过大规模多边机制中的分歧,提高效率和效果。
202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