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菁:创新不是单向旅程
我们要推动互联互通机制的建设,尤其是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人才的流动,不再只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移,更是一种知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源的跨国重构。
2025年8月15日 -
外交政策 | 王辉耀:中国可以帮助特朗普与普京结束乌克兰战争
若在北京召开七方会谈,有望推动联合国支持的维和部队部署,从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2025年8月15日 -
尤洋:全球流动孕育文化创新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美术馆与博物馆迅速发展的阶段,比如大运河畔已经建起几座大型美术馆,而中国美术馆的扩建也正在推进。中国的美术馆体系迫切需要具有跨文化视野的人才。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样的机构,其团队本身就是国际化的,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方向。
2025年8月14日 -
全文 | 全球动荡下产供应链“突围”实录,CCG第15期午餐会五位专家同台热议
第15期“CCG名家对话午餐会”聚焦“合作破局:强化经贸投资,共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主题,由CCG创始人、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主持,特邀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舜杰,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研究员纪文华,《外交政策》杂志主编拉维·阿格拉瓦尔(Ravi Agrawal)进行专题讨论。
2025年8月14日 -
马赫:人才政策不仅追求结果,更要投资成长与包容
企业在人才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必须承担起培育人才的责任。这不仅仅是吸纳人才,更是要建立起一种包容性的人才基础设施,为各类人才的发展提供支持。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人才的集聚,那也意味着我们能够持续地关注并推动人才流动。
2025年8月13日 -
南华早报 | 王辉耀:和美国不同,中国并未试图拒绝未来
2025年8月13日,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在《南华早报》发表文章《和美国不同,中国并未试图拒绝未来》。他指出,绿色转型很可能将定义21世纪。中国并没有抗拒变化,而是选择引领变化。
2025年8月13日 -
万相辛:全球人才流动已成为创新生态的重组机制
全球人才的循环本质上是创新要素的跨国配置,它与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从知识生产和创新范式演进的角度来理解这一现象。
202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