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规则:格哈德·施塔尔论多极世界中的监管合作
2025年6月26日2025年5月2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欧盟地区委员会原秘书长格哈德·施塔尔(Gerhard Stahl)在以“在多极世界中保持国际监管合作”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在当前多极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国际监管合作的核心在于重建和维护信任。信任不仅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更是展开复杂监管协调的前提条件。
社会内部的稳定和公民对制度的信任,是信任形成的关键土壤。若一个政府无法平衡全球化进程中赢家与输家的利益,社会的凝聚力将受到侵蚀,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和合作能力。相比盎格鲁-撒克逊体系,欧洲市场经济虽面临挑战,但依托规则基础保持了更强的社会凝聚力。作为欧盟,我们的宪法和政策均致力于促进团结与稳定,这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支撑。
谈及监管合作,气候政策是一个典型例子。欧盟作为气候行动的先行者,视其为不仅是环境目标,更是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我们正在构建跨境信任机制,确保进口商品在环保方面符合标准,防止碳泄漏和环境倾销。这意味着,承担更高环保成本的国家不应面临不公平竞争。
这一机制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尽管它可能被视为“绿色保护主义”,但我们正努力消除误解。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确保其利益不被忽视。同时,机制产生的收入将专门用于补偿生产结构转型成本,而非作为欧盟财政收入。
更广泛地看,中欧作为重要贸易伙伴,应加强“良政”建设在贸易协定中的体现。除了传统的关税和市场准入,法治、反腐败和透明治理等良政要素应成为双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助于双方监管环境趋同,也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监管合作不仅是技术性问题,它深植于制度、文化和信任。面对全球挑战,中欧需要携手构建基于信任、公平和规则的新型监管合作框架,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历届回顾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