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蕾斯·孙:为什么“本土化+全球合作”是清洁能源的最佳路径?

2025年6月26日

2025年5月2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隆基绿能北美首席战略市场官格蕾斯·孙(Grace Sun)在圆桌研讨“在多极世界中保持国际监管合作”进行发言,观点如下:

在今天关于国际监管合作的讨论中,我想从能源消耗、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角度,分享我们的一些观察和经验。

我们曾对光伏组件的能源消耗做过测算:从硅材料制造光伏电池的过程中,每瓦电大约消耗0.4千瓦时的能量,而一个光伏发电装置的生命周期大概是30年,总发电量约为45千瓦时。这意味着,用最初0.4千瓦时的投入,换来了超过100倍的绿色能源输出。
我们把这种技术称作“绿色能源扩大器”(Green Energy Multiplier)——它不仅是能源效率的提升,更代表着向绿色能源系统转型的巨大潜力。我希望这个概念能为大家理解绿色转型的可行性提供新的视角。

作为一家全球运营的能源科技企业,我们始终在全球不同监管环境中寻求平衡。监管体系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我们相信,通过开放式对话、联合创新以及共建标准,可以有效应对挑战。尤其是在北美,我们非常重视与政策制定者、行业、民间组织的互动,希望以此不断推动高标准的形成和完善。

我们认为,供应链透明度和环境绩效的持续提升同样重要。而“本土化”是全球化的有力补充——它既推动了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也促进了本地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几个方面:一是推进标准的国际对话与共建;二是支持公私合作机制,打造可持续、清洁的能源生态;三是倡导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包容性合作模式。

气候挑战是全球性的,我们需要共同推动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在不同市场的落地。绿色未来必须建立在信任、透明、协同和本地参与的基础之上。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外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

历届回顾

从大国竞争到重塑多边,这场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看点拉满

60多国代表踊跃参会,第10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年度重磅 2020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