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布伦克:我们不该去中国化,而该合作

2025年6月26日

2025年5月2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德国阿戈拉战略研究所合伙人兼CEO蒂姆·布伦克(Timo Blenk)在以“在多极世界中保持国际监管合作”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上发表以下观点:

在当前这个高度多极化的时代,地缘政治冲突已成为我们讨论最频繁的话题之一。我想强调的是,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真实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我们更加关注欧盟防务的独立与强大,以及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

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谈到需要重塑二战后的世界秩序,随后中国国务委员王毅也表达了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愿景。我所在的阿戈拉战略研究所,在此次会议上也提出了我们的战略思考,作为智库机构,我们始终致力于为这一变化中的世界提供政策建议和产业洞察。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这个日益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中,企业不仅追求增长,更重视提升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体系。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加剧了各方对合作可能性的担忧。

如果我们希望在国际监管层面达成合作,首要的问题是如何重建信任。信任的建立绝非易事,尤其是在面对多方利益分歧的现实情况下。但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设法搭建一个共同认可的框架,让不同参与方看到彼此的互利机会。

与此同时,监管体系本身也需要被重塑。我特别想强调一个关键领域:关键矿产和原材料。尤其是在涉及第三国参与的情况下,中国与欧洲在矿产加工、采掘等领域的合作具备巨大潜力。欧洲制造业高度依赖这些资源,从战略角度看,我们当然希望实现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去中国化,而是意味着更有效的合作。

我们还必须面对与管理不确定性相关的问题。税收、关税、粮食安全、危机预防等,都是迫切需要欧盟能力提升的重要领域。如果这些关键机制缺失,那么任何国家或企业都会受到损害。

关税战已经抬高了全球贸易成本,这种背景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共同的规则框架。只要有一致行动的政治意愿,我们就有希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技术合作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我们需要更多基于开源软件的合作,而不是被硬件主导。中国的DeepSeek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成功案例,它展示了开源如何推动国际技术生态共赢。

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提出建设一条通往欧洲的新铁路网络,我认为这非常有前景,也将为双方打开更多合作空间。

最后,要想真正实现合作,我们不仅要尊重国家之间的主权和差异,更要有效管理战略竞争,尤其是企业与市场层面的战略博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多极世界中保持清晰的方向和可持续的共识。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外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

历届回顾

从大国竞争到重塑多边,这场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看点拉满

60多国代表踊跃参会,第10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年度重磅 2020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