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贝克:从供应链到碳足迹,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亟需统一规则
2025年6月26日2025年5月2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宝马集团政府事务副总裁托马斯·贝克(Thomas Becker)在圆桌研讨“在多极世界中保持国际监管合作”进行发言,观点如下:
在讨论全球供应链的时候,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我所在的宝马集团早在2013年就开始生产电动车,既在欧洲,也在中国,并与中国的电池和零部件供应商有着长期合作关系。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电动车市场的迅猛增长,也深刻意识到,所谓“中欧美”的传统供应链已经不复存在,今天的供应链体系延伸到了印尼、智利、阿根廷、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它已成为一个更加复杂、全球化、多层次的系统。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和变相的保护主义措施。这在实际操作中削弱了全球合作的可持续性。**电动车的发展本质上依赖全球协作,但如今的政策趋势却在加剧脱钩。**尤其在电池技术领域,亚洲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对供应链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而所谓“战略自主”的幻想可能并不现实。
另一个重要议题是碳足迹。在电动车的生命周期中,最显著的碳排放不再是使用阶段,而是集中在制造阶段,特别是原材料的碳排放。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让整个供应链实现脱碳。这不仅是企业责任,也是一种战略选择。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谈判,尤其是与一级、二级乃至三级供应商进行磋商,优先选择那些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商。比如在钢铁制造中,我们正在探索闭环工艺,寻找新的减碳路径。
但现实是,在不同地区满足所有标准并不容易。比如一些本地的测试流程可以持续推进,但供应链上的可持续要求则复杂得多。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监管框架。
我认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下开展的相关评估工作非常值得支持。我们希望未来能有一套国际普遍认可的碳逻辑和材料含量规则,涵盖从加拿大的镍到印度尼西亚的制造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透明度,也能让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清楚了解产品的碳足迹。如今,各方对这一问题存在诸多争议,但我们认为,实现信息一体化、标准一致化和制度规范化的国际合作机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
汽车行业已从传统的燃油车时代,全面转向电动与可持续技术的全新阶段。我们需要的,是符合这个新时代的全球监管协作模式。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历届回顾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