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王辉耀主持博鳌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
2024年3月27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举办“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主持会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旭出席,多位华商领袖和智库专家参与研讨。
2024年3月27日 -
全文 | 王辉耀在西班牙知名智库CIDOB年会上发言:“G3+ Global South”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中欧之间确实可以互相帮助,因为欧盟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俄乌冲突。而中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调解者。例如,中国提出了“12 点和平计划”,另外,中国特使再访俄乌,前往基辅、莫斯科、华沙等多个城市。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24年3月26日 -
2024博鳌亚洲论坛,来了!王辉耀主持重磅分会:协同推进全球化,关键是要凝聚新共识、形成新突破
2024年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论坛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聚集在此,围绕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现存挑战、如何寻找合作共赢的解决方案等话题深入探讨。
2024年3月26日 -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王辉耀对话格雷厄姆·艾利森 论中国与世界
为何中美“注定要共存”? 如何看待中美双边竞争状态? 哪些因素会影响发生战争的概率? 跨越陷阱的方法隐匿在何处? “修昔底德陷阱”对21世纪的世界有哪些现实意义? …………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艾利森认为“识别陷阱的目的是避免落入陷阱”。对中美两国来说,只有保持克制、理性的态度,规避战略误判,管控竞争,加强协调、对话与合作,才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进而促进竞合关系。 作者简介 · · · · · · 格雷厄姆·艾利森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前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研究专家。 曾担任助理国防部长,并为从里根到奥巴马的每位总统的国防部长提供咨询服务;获得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著有《注定一战》《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决策的本质: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的真相》《核恐怖主义: 可预防的终极灾害》等书。 王辉耀 博士,教授,博导,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现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理事、昆山杜克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巴黎和平论坛执委。曾任原国家对外经贸部官员,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加拿大魁北克驻香港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代表、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等。著有和主编中英文著作逾百部。 译者简介 全球化智库(CCG)由王辉耀博士和苗绿博士于2008年在北京创办,是首家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中国智库,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位列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第64位;在中国工程院与浙江大学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智库影响力评价报告》中,位列“全球智库TOP 100榜单”第26位、“中国智库TOP 100榜单”第7位,连续两年位列中国社会智库第1位。
2024年3月26日 -
中国-东盟绿色经济与气候行动对话活动成功举办
2024年3月25日下午,由全球化智库(CCG)、泰王国驻华大使馆、中国-东盟中心、“国际青年领袖对话(GYLD)”项目等机构联合举办的“中国-东盟绿色经济和气候行动”对话活动在泰王国驻华大使馆成功举办。多位来自政府、企业、智库学术界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国青年围绕主题做了精彩的分享,并就彼此的见解进行了互动交流。
2024年3月25日 -
格雷厄姆·艾利森:用中国智慧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艾利森认为,在高端半导体、人工智能、绿色技术或电动汽车等技术领域中,中美的对抗性还会加强,下一步中美之间还会出现很多“卡脖子”的技术竞争,会进入到伙伴关系和互相合作的“卡点”。但他认为,在科技竞争方面中美双方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克制性和平衡性,因为技术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竞争对手也相互依赖,要学会共存。他建议中美从政府到民间各界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圈层当中去推动合作。
2024年3月25日 -
美知名学者:美中应消融对抗,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艾利森在发言中以“修昔底德陷阱”为背景,分析了美中关系的复杂性及微妙之处。他认为,考察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但如何建立美中新型大国关系,仍是当前亟需处理的挑战。
202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