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媒体报道
  • 欧美同学会选出新一届会长会和理事会

      2014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理事,并与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座谈,希望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开创留学报国事业新局面。  俞正声指出,人才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广大留学人员具有专业优势、创新意识、国际视野,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资源和重要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性、全面性、艰巨性,决定了必须把包括留学人才在内的各方面人才都凝聚起来、使用起来,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俞正声强调,人才资源的价值全在于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形势和任务,将“发挥作用”明确为新时期留学人员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树立了以用为本的鲜明导向。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作为党和政府做好留学人员工作的助手,要帮助留学人员深入了解国情,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在帮助留学人员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实际困难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强帮助引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党的留学人员工作方针政策,支持欧美同学会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  俞正声希望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认识欧美同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的根本性质,注重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发挥独特优势作用,把广大留学人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陈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全国政协副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韩启德参加了会见。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令计划到会讲话,韩启德代表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陈竺为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欧美同学会选举出新一届会长会和理事会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令计划到会讲话,韩启德代表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陈竺为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同时选举出欧美同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和会长会。  2014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理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名单:会长陈竺副会长(按姓氏笔划为序)马颂德,王晓初,王辉耀,邓中翰,刘月宁,刘书瀚,刘利民,李一,吴启迪,张红力,张朝阳,陈十一,郑荃,郑传芳,郑泽光,施一公,夏颖奇,曹卫洲,董浩,韩方明,程东红程津培,谭铁牛,黎晓新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于金明,于继海,卫小春,马文普,马颂德,乌兰高娃,毛大庆,王革,王锐,王文生,王世杰,王林昌,王金宝,王晓初,王辉耀,王鹏鹏,邓中翰,冯曼,卢均钦,田溯宁,白雪卿,石凤妍,艾波,乔鲁强,任南琪,刘书瀚,刘公社,刘月宁,刘行苍,刘利民,刘家栋,刘淑莹,刘强,孙云权,曲维,汤敏,许宁生,许嘉森,闫长明,齐在元,严望佳,何伟,吴铎,吴启迪,张大方,张会轩,张红力,张宪省,张柏青,张朝阳,李一,李梅,李雷,李世昌,李华栋,李连甫,李建保,李培根,汪潮涌,沈南鹏,谷慧敏,邹平,陆开锦,陈竺,陈十一,陈忠苏,陈章良,麦康森,周立群,周伟建,周怀北,易珉,林东,罗卓辉,郑荃,郑传芳,郑泽光,金星,施一公,祝家麟,贲圣林,赵士谦,夏颖奇,徐小平,徐昌东,莫天全,袁岳,袁亚湘,贾梦秋,钱颖一,陶庆华,高同强,高志凯,康耀红,曹卫洲,萧鹏,黄维,黄辉,黄日波,黄晓东,彭雪峰,温浩,程东红,程津培,董浩,韩小红,韩方明,解应龙,赖淦锋,蔡莉,谭平,谭铁牛,黎晓新,薛杨海外理事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浩,丰建华,王文,王宣,王新,方以伟,方苏春,北奥,史戌冬,邢镔,朱晓波,刘芸,苏晶晶,李琦,吴灏,汪先恩,沈志坚,张建伟,张孟杰,张勇民,陈文雄,陈永岚,陈展垣,郑永年,孟立秋,赵慧泉,洪志,骆耀光,徐志新,黄国权,葛汉彬,辜学武,童卫星,谢克平,戴勇

    2014年3月13日
  • 移民报告称中国移民赤字严重 专家呼吁建移民局

    核心内容:《蓝皮书》指出,截至2013年的23年间,中国海外移民的存量已经达到了934.3万人,这些年来增加了,23年来一共增长了128.6%,《蓝皮书》还显示美国仍然是中国第一大人才流失国,而且中国移民的学历层次较高,欧洲就成为中国新移民的新目的地。海外购房迎来了欧洲时代,中国富人开始将感染文化底蕴,以享受因素放在首位。  凤凰卫视1月22日《总编辑时间》,以下为文字实录:  吕宁思:美国曾经依靠美国梦来吸引和聚拢全球的人才,在世界格局逐渐变化的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逐渐地把中国看成是他们新的逐梦之地,然而现实还是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移民赤字。1月2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正式地发布了《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截至2013年的23年间,中国海外移民的存量已经达到了934.3万人,这些年来增加了,23年来一共增长了128.6%,《蓝皮书》还显示美国仍然是中国第一大人才流失国,而且中国移民的学历层次较高,欧洲就成为中国新移民的新目的地。海外购房迎来了欧洲时代,中国富人开始将感染文化底蕴,以享受因素放在首位。  另外不少家庭为子女海外学习生活做好铺垫而移民。还有环境污染和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也成为推动海外移民潮的重要原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移民的来源国,但国际人才在中国流入流出失衡,人才壁垒有待突破。专家指出,移民潮带来的不是零和博弈,中国应该抓住人才流动的红利,尽快建立移民局,缩小全球化时代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移民利差。

    2014年3月13日
  • 《新闻直播间》 聚焦海归学历认证难 价格翻了十几倍

    年底是求职招聘的高峰期,很多明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都已经提前开始物色招聘单位,不仅如此,眼下还有不少海外学子选择这个求职的黄金时间回国找工作。去年一年,我国有27万的留学生回国,比前年增长了50%,这也让我国迎来史上规模最大的“归国潮”。而拿着国外学历的留学生在回国求职的时候,大多需要向招聘单位提供一份国内教育部门认可的“国外学历认证”,不过,很多留学生都表示,这份认证要办下来,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为此错失就业良机的学生大有人在。  认证机构仅一家 周期长达数月  小陆曾在英国留学,去年毕业回国。在求职时她才发现,很多国内用人单位在鉴别国外高等教育文凭时,都要依据“国外学历认证”证书,甚至把它当作录取签约的必备条件,而国内唯一能认证国外学历学位的机构就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小陆早早地把材料交到这里,但是很久都没有消息。  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的说明,“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评估过程需要20个工作日。”但小陆从7月提交材料,一直到10月22日收到认证,用了三个多月。而等待的这段时间,小陆因为没有“学历认证”,无法在档案中添加学历信息,差点因此失去了入职的机会。  在网络上,像小陆这样等待认证的留学生还有不少。有的说“学历认证慢到静止”,有的从“4月初办理,到6月份还在认证中”。“慢”这个字儿成了大家的共鸣词。  那么这份事关求职、落户这些大事的学历认证,到底“慢”在哪了呢?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书面答复中,认证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海外的颁发证书机构答复核查信函不及时;二、外地申请者的银行汇款到账不及时;三、认证辅助材料不全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认证完成期限相应延长。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12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了9万多份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比2011年增加了25%,而不断增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历认证的速度。  价格翻了十几倍 认证中介能加急?  在求职、就业的好机会面前,很多留学生可真是等不起那么长时间的“学历认证”。所以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留学生学历认证”的中介机构。它们声称可以加急办理认证,保证30个工作日就能到手,这是真的吗?  在网络上搜索“国外学历认证”,就能出现大量的中介机构网站。有的声称,留学生自己去办“国外学历认证”得两三个月,自己却能办理“加急业务”。一家名叫“广宇志合”的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声称它们只要30天就能加急办好。  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官网,“常见问题解答”这个栏目专门解释了“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不能加急”,但这些中介机构又怎么敢签订合同,保证30个工作日的特殊办理呢?中介人员的答复语出惊人:我们公司的管理层有以前从留服出来的,就认识里面的人。如果我们去提交的话,会跟那边打个招呼。  “打招呼”、“夹塞儿”,这就是中介口中的“加急办理”,而更让人吃惊的,还有高的离谱的价格。认证费、翻译费、还有加急的费用就1万,先签合同之后付一半,然后结果出来以后付一半。  而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布的正常收费标准,每件学历学位证书认证费为360元,如果需要翻译材料,自己可能再出300元左右,中介的价格比这整整高出了约14倍。更何况,按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规定,“不接受任何代办机构代替申请者递交的认证申请”。  官方:未授权代办机构为虚假宣传  此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了“各省市政府下属人才和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名单,留学回国人员可就近到这些验证机构递交申请材料。并发表声明:凡未在名册之内的机构,如其宣称可以代理递交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申请材料或提供认证咨询,均为虚假宣传。而记者调查的这些中介机构都不在此名单中。  专家:加强认证信息公开服务意识  一张“国外学历认证”,一方面让一些回国的留学生在纠结中漫长等待,生怕因此错过就业的良机;而另一方面,也让一些中介机构利用这份焦急的心理,借此大肆牟利。对此,专家建议,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国外学历认证”更有效率,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这个困局。  目前,“国外、境外学历认证”已经成为很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在招录留学生时的“硬指标”。而按目前规定,国内认证“国外、境外学历学位”的机构只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于唯此一家的认证,如何提高它的服务水平和认证效率成为关键。专家认为,应该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让留学人员清楚知道认证所处的环节和问题,同时也让它成为面向社会的监督方式。  去年,超过27万的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其中参加“国外、境外学历认证”的有9万人以上,占回国人员总量的1/3,今年还有可能继续增长。留学专家认为,应对大规模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学历认证”的压力,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社会化的“学历认证”方式,提高效率。

    2014年3月13日
  • 12集电视纪录片《中国留学生》故事线索有奖征集

    12集电视纪录片《中国留学生》故事线索有奖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全球300万中国留学生    快走进我们的镜头    来“秀”一下!    Show time!    《中国留学生》有奖素材征集活动开始啦!    身份的差异、文化的碰撞、    情感的挣扎、进步的喜悦、毕业的选择……    这都是我们找寻的故事    只要你是中国留学生    打开电脑    拿起手机 摄像机    用你的方式    记录你精彩的留学生活    展示你真实的留学故事    2013年12月1日起,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有限公司与先锋金融集团联合摄制的《中国留学生》大型纪录片故事线索征集活动正式启动。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提供独家智库支持。    本片将在多家中国及海外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为使本片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现面向全球征集留学故事和线索,线索提供者将可能获得丰厚奖品,并成为本片拍摄对象。    如果你有精彩的留学故事,别犹豫,请加入我们!    奖项设置    1、视频线索奖    2、文字线索奖    三、征集时间:    2013年12月1日——2014年3月31日,评选结果将于2014年4月公布。    四、征集主题:    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故事。具体内容不限,如“我的学校”、“我的导师”、“打工故事”、“我的同学”、“我的房东”、“我的创业”、“我的社团生活”等,具有故事性、独特性、可看性。    五、征集对象:    故事主人公要求是身在国外的中国学生,包括高中生、大学本科生、研究生;    线索提供者可以是故事主人公本人,也可是他人。    六、线索形式:    视频(专业制作的视频、手机视频均可)和文字两种形式。    视频请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内容概要和作者;文字请注明作者。    七、参与方式:    微博:将视频链接、文字线索等直接留言给新浪微博公众账号@新华视讯    邮箱:将视频、文字线索EMAIL至:liuxueshengtv@qq.com,标题请注明“中国留学生线索征集”    八、评奖办法:    邀请国内知名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联袂组成评奖委员会评奖。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视频线索奖2名、文字线索奖1名),各奖人民币一万元;    二等奖6名(视频线索奖4名、文字线索奖2名),各奖人民币五千元;    三等奖30名(视频线索奖20名、文字线索奖10名),各奖“inWatchZ”智能腕表一只。    获奖人员均有机会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拍摄对象。    特别告知:    参加本次征集活动即同意成为本片的拍摄对象。    《中国留学生》摄制组对参赛作品拥有自由使用、编辑的权利,拥有其内容的传播权及全权商业运作权。    十一、本活动所有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留学生》摄制组。《中国留学生》摄制组2013年11月30日 视频链接:http://v.qq.com/boke/page/a/w/8/a0122h7r1w8.html

    2014年3月13日
  •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为纪念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

      

    2014年3月13日
  • CCTV:《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留学回流高潮即将来临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重点连续报道——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发布会    【《国际人才动态》报道】9月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留学发展研讨会。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时评文章;25日清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和中午《新闻30分》两档新闻节目,都对本次《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透露的研究成果与数据,进行了重点报道与评述。《朝闻天下》节目以《中国连续四年赴美留学人数最多》,客观分析了中国赴美留学的现状,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全部留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并对中国留学低龄化留学现象,出国留学的低龄学生中多数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低龄化留学生中三分之二的学生成绩优秀。    一、《人民日报》发表时评:“留学赤字”呼唤教育改革  中国学生世界择校    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勇气”。文章中写道: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不出意料地得出结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且还在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海外来华留学人员比例甚低,中国出现醒目的“留学赤字”。    评论中根据蓝皮书提供的权威数据,《人民日报》述评认为:今天,从留学家庭背景看,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孩子踏上留学路,本身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不能忽略留学潮卷起的一连串问号:是否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应试教育对下一代的压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使得今天的教育满足不了国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望?越来越低年龄化的趋势,是否变相表达了对中国教育失望的一次次“用脚投票”?    《人民日报》评述最后强调:要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体现这样的目标:一是改革教育模式,让下一代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拥有基本生存能力和感知幸福的能力;二是推进公立教育均等化建设,让中国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有相差无几的教育环境和录取标准;三是创造公平取士的教育环境,鼓励寒门学子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合理调节社会阶层有序流动、为国家民族补充源源不绝的正能量。教育公平,是起点的公平,也是机会的公平。教育改革牵一发动全身,难度极大。非有“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改革勇气,不能使教育成为中国梦的最大造梦空间。     二、王辉耀指出:中国面临中外大学的“生源竞争战”    央视新观点:中国青少年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峻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博士认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现在招收学生的竞争不仅是中国大学,国外大学也在竞争我们的生源。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进行改革的话,那么这不仅仅会影响到中国大学生源的问题。这反映出国外大学也在与我们抢夺生源。中央电视台评论认为:这显示出我国青少年人才流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趋势。    三、蓝皮书透露:中国留学回流高潮或将来临    媒体新视点:中国成为“人才回流国家”    《新闻30分》节目以《留学回流高潮或将来临》为题,对中国吸纳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回国高潮期到来,进行了专家分析报道。北京留学服务协会会长桑澎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与国外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就业机会,都好于国外,这是造成留学生学成后回国增多的主要原因;王辉耀博士认为:中国GDP的增长速度持续高涨,形成了一个吸引海归的“人才磁场”,同时“中国机会”也为海归回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央电视台评论认为:尽管每年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但目前海归回国人数增速在印证着: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人才回流国家”这一客观的现实。 

    2014年3月13日
  • 环球网:新型大国关系须有“新型人才战略”

    美智库移民政策研究所长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就中美新人才战略接受环球网专访相关链接:http://v.huanqiu.com/Global-500/2013-08/4208335.html 

    2014年3月13日
  • 
  • 436
  • 437
  • 438
  • 439
  • 440
  • 
  • 共【 445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第一财经 | 对话王辉耀: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 《环球》|王辉耀:全球安全治理正面临时代性转变
  • 专访 | 慕安会一手观察,中国如何引领多极化世界?王毅讲话透露关键信息!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