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观点
  •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点
  • 张华荣:“走出去”过程中,企业家精神关键在价值观

    理事简介张华荣,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华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的新生态,也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未来五十年,中国将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使企业更快、更好地走出去。中国供给侧改革与其他国家需求相吻合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不是指剩余产业,而是要把优势产业做得更优,把好的产业推向全世界。中国的供给侧经济改革跟世界上很多国家供需侧是相吻合的,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最需要解决就业,需要出口创汇,而我们帮他们解决了六千名就业的同时也从中受益,不仅拿了优惠土地,更重要的是我们企业从广东、江西,再到非洲形成了“走出去”的产业链,根据全球的市场经济,找到自己的布局和定位。  走出去的企业有做资源的,为世界经济做了不小的贡献;也有做基础设施的,今天的很多发展中国家80%的基础设施都是我们中国人做的,我们多次向其提供技术和工人。但是真正给当地国带来效益的,还是优势的产业合作。在国外,矿产确实带来很多利润,但是很多国家最丰富、最有价值开发的其实是人力资源。埃塞俄比亚没有参加工作的人,每人每天只有一块到两块美金的生产价值,但是到企业一天可以创造一千块美金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帮他们当地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也解决了很多当地的社会问题,并且也给我们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我们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是相当正确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我们大国担当、大国文化、大国分享的这种精神跟文化在全世界正在慢慢的逐步形成。同时作为中国企业家,我们在“一带一路”精神下要培养我们价值观。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我们不团结,不统一。但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把一个稳定的以发展为中心的中国向全球开放,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国家的体制虽然仍有改进的地方,但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们要企业家感恩心态为主的价值观。  另外,人力也与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企业从几十个人干到几万人,有大量的财富,这财富就是责任。我觉得以人为本,服务人类,为中国企业,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当有这样价值观跟信仰的时候,那么企业家就产生了相当正能量的这种精神。不管是敬业精神、职业精神、吃苦精神,还是合作精神。  企业选择好的环境,选择好的生态,另外要选择好的基因,好的进化。做百年企业需要延伸,所以我们中国企业不只是要走出去,要引进来。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以包容的心态向全世界去发展,我相信我们中国的经济一定很有未来。企业家精神关键在价值观,首先要有能力,对人力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干部员工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亲人负责,这就是企业家的精神。在埃塞俄比亚,我们不仅是赚钱,而是解决十万以上当地人的工作,让他们更好的生活,也就是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为中国企业家写上美好的一笔。企业“走出去”遇到的风险和困难  去年上半年我们很多经融机构都对“一带一路”企业比较乐观,但是下半年因为我们国家外汇下降,在境外投资、融资这块难度比较大。希望我们国家还是坚持以“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战略,希望更多的金融单位以及基金单位可以用差异化的融资和差异化的政策去帮助他们。更重要是国与国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法律生态、税务生态,用中国发展的经验帮助他们发展。我们是参与和分享的,是推动他们发展的,我们也会从中受益。  另外,中国企业国际化。我们在当地开一个会要讲中文、英文等四个语言,还有当地的文化,有很多不吃猪肉等等。不过正因为他们跟我们很多观念,生态以及包括各种条件不如我们中国,我们才有很多机会。过去很多台资、港资和外资企业来到中国他们就是克服各种困难,跟政府沟通,跟社会沟通,跟员工沟通。大大的创造丰厚的效益,获取丰厚的利润,同时给我们国家经济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而且培养了优秀人才。我们也可以效仿。  还有政府诚信风险,政府需要企业的时候肯定百分百相信,但是不需要的时候就会谨慎。我们企业要做的就是彼此需要,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所以诚信风险需要多沟通,需要用讲话沟通的方法去解决。当然还有社会理解。很多非洲国家一看到外国人来,就以为是来抢钱。其实我们要告诉他们是帮助他们共同发展的,所以我的企业去做很多义务宣传。从厕所到厨房,从家庭到健康,我们都关心,他们就会慢慢理解。同时,经营跟管理的风险,也是很大的问题,100%尊重员工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尊重企业发展的规律,我们有自己的一个商业模式。  坦率说,在发展过程当中,当然会有问题。但是我相信发展的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是是主要的,只要我们去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们的文化,同时通过我们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宣传,对人负责,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对企业负责创造效益。从长处讲,不赚快钱,也不赚近钱,从长远的角度去发展去考虑。解决一个困难上一个台阶,解决一个问题上一层楼,有这样的心态面对,世界上就没有困难的事情。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CCG‘两会’代表、委员沙龙”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3月27日
  • 郑永年:中国应接过全球自由贸易大旗

    专家简介郑永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从杭州G20峰会到达沃斯论坛,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都是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措施和表现。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在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同时,如何推动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期待。《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记者: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里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从“降速”阶段逐步过渡到“提质”阶段,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郑永年:我对中国经济是比较看好的。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再过渡到发达经济体的低速增长,这是符合规律的自然下行。中国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保持了经济增速的平稳下行,这在经济学上非常了不起。中国将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设为6.5%左右,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当前世界经济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逆全球化趋势必然会产生影响。而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从杭州G20峰会到达沃斯论坛,中国已经开始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都是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措施和表现。  记者:您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请问您如何评价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进程,您认为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之路应该向何处去?  郑永年: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就显得较为突出,美国、欧洲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内部均存在不平衡问题,所以各主要经济体都在调整内部经济结构。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最快。2008年以后,各主要经济体出口一直受到影响,中国大部分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内需,并且直至今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是最大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最迅速、也是最为有效的。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调结构、去产能,最令人担忧的是就业问题,但目前来看就业情况还不错。在经历了1997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在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调节经济方面愈加得心应手。不过,中国也应该认识到,目前经济结构性改革中内需和外贸的结构虽然在变好,但有些地方还是失衡的,比如高端制造业和低端制造业的失衡,金融、房地产、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这些都是在今后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记者: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在智利的邀请下,有望参加即将举行的TPP成员国会议,并认为中国应该扛起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旗。您认为中国是否应该加入TPP,还是力推RCEP?  郑永年:我认为中国应当接过自由贸易的大旗。西方对自由贸易热度下降,中国可以直接接过来,但并不是说全盘接收。中国还是应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充分照顾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现在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很大,但发言权却很小,这非常不合理。同时,中国接受这套体系然后加以改革要比自己另起炉灶成本小得多。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加入TPP,我认为中国需要慎重,应充分考虑其非经济因素。因为TPP最初就具有排他性,政治成分多于经济考量。TPP中很多条款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相比之下,RCEP则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更符合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文章选自中国经济网,2017年3月21日

    2017年3月27日
  • 郭盛:兼职成为就业新趋势

    理事简介郭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智联招聘CEO。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重磅推出120分钟特别节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6-2017)数据发布之夜》,权威发布全球最大规模融媒体民生调查结果,用数据表达10万中国家庭的心声和心愿,呈现7亿中国网民的选择和态度。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是由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的,并联手国家权威机构、顶级智库,智联招聘在内的10大互联网大数据研究院,进行联合调查、联合分析、联合发布。活动现场,智联招聘CEO郭盛携手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格力总裁董明珠,财经作家吴晓波等人就中国职场人现状及发展,以及中国就业市场的新趋势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智联招聘和大调查的联合调查发现,导致职场人换工作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收入低、事业遇到瓶颈,上升空间受阻、想换个环境有新鲜感,行业不景气等。同时,针对很多职场人提出的选行业还是选企业这个问题,郭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选职业好过选企业,因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消失”,平台会不断崛起。同时随着共享经济,新兴职业的产生,雇佣关系不再与企业死死绑定,更多有技能的人可以在平台上实现就业,这便是为什么选职业好过选企业的重要原因。  那么在平台化的浪潮下,求职者应该怎样选择职业呢?目前来看,高薪职业基本上是两类,一类是管理类,另一类是IT技术类或律师等的专业类。不过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每天也在诞生许多新的高薪职位,如有网感,会卖萌的新媒体运维“卖萌官”、爱晒,爱现,靠话唠赚钱的直播网红、爱吐槽,乐于出差的旅行体验师等。而且这些职位也给了每个人选择兴趣爱好赚钱的机会。另外,这些新兴职业大多都集中在某一平台上,这些平台产生的内容及价值是巨大的。  郭盛强调,在未来中国的就业市场上,兼职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根据此前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美国的兼职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37%,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10%。另外,根据智联招聘全站大数据显示,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过去一年兼职职位数量同比增长110%。郭盛认为,随着平台化,人工智能等要素的发展,兼职类工作占比将越来越大。那么,怎样去激发兼职工作者的创造热情,这是所有企业家们需要去深度思考的问题。最后,郭盛讲到,世界在快速变化,风口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希望每个职场人都能找到热爱的职业,并不断的锤炼技能,成为人才,才能任由风云变幻而闲庭信步。文章选自中国网,2017年3月15日

    2017年3月27日
  • 宗庆后:中以克服跨境差异 才能实现双赢

    理事简介宗庆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经济网3月20日讯(记者 王婉莹) “中以双方要加强沟通,促进互相了解,克服障碍,实现双赢的合作。”同时要先解决“克服跨境差异”的问题。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今日在以色列总理举办的经济论坛——“投资、创新和文化:如何克服跨境差异”上表示。  “中国近两年GDP增速比例有所下降,这很正常”,宗庆后表示,基数大了,增速的比例自然会下降,毕竟中国去年GDP总量已达到74万多亿,增量部分占了全世界的1/3以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很大,现在中国有三亿中产阶级就导致了每年一亿多人次的出国旅游,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商品抢购一空。“中国要实现全民小康,要全面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如果还有十来亿人亦富起来了,会是什么样的内需?什么样的市场?”图片说明: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左二)在以色列总理商业创新论坛上与嘉宾留影。  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是值得赞赏和敬佩的。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重建起了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伟大的国家。  而“当今的中国政府是历朝历代最开明、最英明、最了解老百姓与老百姓贴心的政府。中国制定了工业制造2025、2030重大项目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全面进行转型升级工作。我认为中国的经济会越来越好,以色列寻找与中国的合作是找准了对象,二个都会赚钱的民族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是天下无敌了。”宗庆后说。  但是,也要看到以色列与中国加强合作以来,本来对以色列有崇敬之情的中国人大量涌向以色列寻宝,结果却是有一部分人高兴而去,扫兴而归,没有谈成合作。所以,首先我们要研究“如何克服跨境差异”。  宗庆后认为,目前中以合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障碍。第一是部分以色列人看到中国人来,抬高转让价格,精明的中国人感到被敲竹杠;第二是以色列转让的项目很多是初创的,中国人希望要的是成熟的技术;三是以色列国家小、人口少,发展产业的机会也少,一般科技成果仅仅只是卖掉,而中国企业家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为这样市场更大,发展产业盈利更高,如果可以上市,还会产生几十倍的市盈率,利润更高。  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可能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亦不同,所以真正合作谈成有一定障碍。“我认为我们双方要加强沟通,促进互相了解,克服障碍,实现双赢的合作。”宗庆后这样说道。  宗庆后介绍,娃哈哈向浙江省杭州市政府争取创建一个国际科技创新小镇,争取了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补贴政策、人才政策,准备吸引以色列的企业带技术与中国的企业合作发展产业。另外,娃哈哈准备对以色列的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同时亦在与佩雷斯中心进一步洽谈合作,希望能把中以合作这一双赢的好事做好,促进两国的经济共同发展。文章选自中国经济网,2017年3月20日

    2017年3月27日
  • 毛大庆:技术进步下或有更多东西被共享

    理事简介毛大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优客工场创始人。  过去几天,房子又一跃成为热词,包括北京、广州等多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措施。  3月20日,在出席某论坛时,前万科高级副总裁、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再次谈及房子的话题。不过,他并未对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做过多评价,只是表示,看到很多人长嘘短叹,认为这辈子的幸福没有了房子无法追求。谈及一篇10万+爆款文章  “后来有一篇叫《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不但被10万+阅读,同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转发,引起热议。”毛大庆说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这篇文章出自一位从事地产建筑工作的清华毕业生的个人公众号“小万工”,后经门户网站转发,一跃成为公共话题,作者认为有衣有食有相爱的人同住,就很知足,幸福与房子并无直接关系。但文章也引来不少讨伐和反对声。  “我跟这个女孩交流过,她住在哪儿呢?我们在北京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把年轻人的居住、办公、网红IP运营集中在一个紧凑的建筑物里,这个女孩自己家有房子、有孩子、有老公,但她上班很远,于是她租了我们这个非常小的房子,有社群、有社交,活在她非常喜欢的生活方式里。”毛大庆说。  毛大庆坦言,从前在万科的时候,无论是经济危机要刺激房地产,还是房价过高要调控房地产,自己是屡被“拉进拉出”参与讨论的人。乃至六年多前万科海南公司找马佳佳做一场研讨会,当时马佳佳语出惊人,说我们90后不买房子,随即招来很多人谩骂。而到如今,这样一篇文章,大量追逐、赞赏的已经远比骂的人要多。  “我想,是这个社会变了,是对生活、对未来看法的改变,也是社会的进步,我相信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毛大庆认为,这是社会的消费价值观的改变,与整个社会主流对共享经济看法的改变。谈及共享经济,毛大庆说,滴滴、摩拜、知乎等多个共享平台不断涌现,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城市空间、居住资源、知识和出行的共享,未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或还会有更多东西被共享,只是目前我们仍然难以看到。强调共享经济重要性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计,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金,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毛大庆称,根据罗兰贝格对中国的估算,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的规模将达到2300亿美金,那就意味着是1.5万亿的数字。  “当然它远不能跟房地产比,房地产2016年的销售额是13.3万亿,但是一个共享经济的门类已经慢慢可以介入到万亿级别水平里,这就代表着这些新生的力量在逐渐取代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毛大庆指出。  毛大庆表示,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跨界、融合、互联、社群将会成为企业未来创新的主要方向,共享经济将会持续得到爆发。未来5-10年里,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除了新旧动能转换,从原来的资源消耗向科技创新转变之外,共享经济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填充物,它会蔓延波及到我们熟知的任何一种原来传统的商业模式里。  毛大庆同时指出,当新一代年轻人成为市场主流之后,原来的功能性消费逐渐向精神性消费升级,但消费升级不是不让中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知道85后乃至90后这批人的消费需求到底是什么,如果不知道,今天所做的努力很快就会变成过时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将成为未来商业模式发展真正的主题。文章选自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3月22日

    2017年3月27日
  • 李成:中国GDP增速今年有望好于6.5%

    李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久负盛名的智库,李成是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百年来首位华裔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为中美关系和中国政治,其团队中云集了李侃如等学术政治明星。就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李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谈了自己的看法。  《21世纪》: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李克强总理将GDP增长目标定在6.5%左右,并强调“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略低于去年定的“十三五”增长区间6.5%-7%,以及实际公布的2016年增速6.7%。你如何解读今年这个目标?  李成:谨慎的数字会更好,而且为中国政府留有很多余地,情况好的话,(经济增速的)数字会更高一些。实际上,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的起色,尤其在服务业方面,(占比)已经超过了51.5%,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变化;同时中国的内需在增长,旅游业也在增长,这都是给人信心的表现。  如果内需更快地增长、服务业继续强劲,同时新近毕业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够更有起色,最终(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的结果要比6.5%好。  我们必须要对大环境有所了解,要对美国和欧盟未来可能产生的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做好准备。(美国宣称要对中国征收)45%的关税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也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同样,英国脱欧、德法选举这些方面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这会是中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一个考虑的范畴。  《21世纪》: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阐明的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来看,今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如何处理调结构和稳增长的关系?  李成: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调”跟“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当然中国经济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要保持稳定,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就业和人口的压力会有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呢,(政策)要不断地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强,同时环境污染得到遏制的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增长和投资是可以预期的。但同时如果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很大,还要加上防止地方债务的问题,防止房地产的泡沫,包括产能过剩的问题都是现实的问题,还有就是资金的外流,所以作为中国政府的金融领导人来讲,这些问题都会摆在他面前,要做些取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同时,世界上也在发生不确定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防止可能出现的一些“黑天鹅事件”事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21世纪》: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您有怎样的分析?  李成: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第一次用到了“僵尸企业”这一个概念,这在西方也是新的。这也是意味着中国政府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这是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国有企业改革不是说把所有企业的都私有化,而是说把某些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另外一些企业可以进行很多结构性的调整,尤其是僵尸企业,要通过《破产法》或其他的机制来改变目前的状况。实际上讲,这也是给私有企业更多的机会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21世纪》:李克强总理也提到,在“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下,中国“坚持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全球化做出贡献?  李成:中国已经在做很多的贡献,包括“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当然,某些西方国家有些疑问,尤其是美国,但是欧盟、澳大利亚非常热衷于这个变化,更不用说中国的邻国,而且强调基础设施是对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重新制定美国的经济政策,例如减税、将制造业带回美国、重整基础设施,以改变美国的不利状况,但是基建投资离不开劳动力和财力,迟早需要国际合作,需要中国。这也是美中关系值得注意的方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双赢。美国关起门来做是不行的。所以,他最终一定会调整政策,和中国合作。  《21世纪》:所以美国的门是关不起来的?  李成:我觉得关不起来。文章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3月11日

    2017年3月27日
  • 徐小平:让乐观主义成为我们的信仰!

    理事简介徐小平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道:“我虽然不懂投资,但我热爱年轻人、相信梦想、信任创业者。当一个年轻创业者走过来向我展示他哪些雄心勃勃想法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要跳上他的创业大车,一起驰向未来。”  三月的三亚阳光明媚,徐小平老师再一次“放飞了自我”。  3月3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2017年投资界百人论坛在海南三亚万豪酒店举行,百位投资界巨匠深度剖析2017年投资趋势和策略。这次徐小平带来的主题演讲是创投事业与时代精神,他先回应李开复:“我不是人工智能,我是拥有七情六欲的徐小平。”并表示,“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原动力就是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要用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从创投界渗透到全社会,成为时代的精神和信仰!”以下为对话实录:  首先声明我是徐小平,不是人工智能,我只有人工,没有智能。  2011年,我参加了清科集团第一届三亚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我与刘强东、汪潮涌、倪正东同台对话,没过几年京东就上市了,创造了中国新经济又一个了不起的里程碑。参会后我留在了海南,在两个星期之内完成了《中国合伙人》的剧本初稿。也算是中国创业电影的里程碑吧。三亚论坛给我留下了很难忘的回忆。  说到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前两天开复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哪些领域不需要七情六欲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就有取代人类工作的可能。比如扫地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老人陪伴。” 也许开复不需要有七情六欲的机器人,但是我老了以后需要机器人陪护时,我觉得我这个机器人有感情,进行陪护、对话、吵架等等。如果机器人能够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幸福感,不是很好吗?  人工智能是我们脚下的未来。这使我想起著名企业家、登山家黄怒波的一句诗,他在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后写道“满天的繁星,我代表人类向你问好!”我现在想说,“未来,我代表创投圈的朋友们,代表今天的人类向你问好!无论未来有多远,我们都会把你拥抱,因为我们将会长生不老!”长生不老这样的人类终极梦想很可能就在我们这一代实现。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未来!作为投资人、创业者,我们每一天都在为未来构想、设计并建构新的可能。  自从10年前开始做天使投资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命有限的我们,如何能做一些无限的事?我做投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财富、荣誉、成功、实现自我,还是另有什么更加崇高的价值?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大家都知道,从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投资人往往是获得了财富、事业、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之后,才开始做投资;绝大部分创业者也不是因为没有前途、走投无路才去创业,真正优秀的创业者都是在职场上已经做得出类拔萃的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他们已经实现了自我。投资人把一笔一笔的钱投出去,创业者把自己的前途押注于完全未知的世界,是为了实现怎样的价值呢?  创业与投资,我们为何在此,在此又为何呢?  回顾我自己的投资实践,我可能是中国投资项目最多的天使投资人。江湖上关于我投资的各种传说都有。甚至说我不懂投资,“瞎特么投”,但是就是这种“瞎特么投”,投出了中国最优秀的金钱回报。我虽然不懂投资,但我热爱年轻人、相信梦想、信任创业者。当一个年轻创业者走过来向我展示他哪些雄心勃勃想法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要跳上他的创业大车,一起驰向未来。  每一笔钱给出去,我都觉得,天哪,又一个独角兽诞生了!当然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我又会觉得“蓝瘦香菇”,又一个100万就这么没了。  我愿意给这些年轻人投资,是因为我相信他们能够创造未来,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成功和自我实现,我相信他们的才华。在这一切的“相信”的核心,是我内心深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乐观主义精神。  什么是乐观主义?Wikipedia上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就是:“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杯子是半空的,而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杯子是半满的。”悲观主义者看到一个项目,认为全是风险,投资进去必然血本无归。乐观主义者看到一个项目,认为虽然有风险,但是日后必然能涨到100亿美金!  有人说,你是因为有钱了,不怕赔钱,才能保持乐观主义。其实不然。在我穷困潦倒的时候,我也是不折不扣的乐观主义者。1990年初,我在国内创业创业失败,回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在去打零工的路上,我会从温哥华富人区一栋栋豪宅之间穿梭而过,许多豪宅的门口有显示家族姓名的牌子。那时是我人生的最低谷,但每每从这些豪宅经过的时候,我内心都涌动起一股喜悦的情绪。因为我觉得这些房子都是我的。我会觉得那些房子的门牌上挂着“Xu”两个字母。看到别人的成功与财富我从不沮丧,我总觉得是我的。这种感觉,让我在最失败的岁月都能为那种“可能性”感到由衷的幸福!这不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是什么!  现在,我每天醒来,都想着,今天又会有一只独角兽出现在我的门口,尽管来的大部分是跛脚鸭。但是等待独角兽出现的这种心灵深处的欢乐,驱使着我在投资界跟朋友们度过了十年,我想再度过很多个十年,直到永恒。  毫无疑问,每个成功的投资人都是乐观主义精神的实践者。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原动力就是乐观主义精神。在座的各位你们想一想,你投资成功的项目,赚了大钱的项目,哪一个不是在别人放弃的时候,你坚信成功得到的?你极其遗憾的项目,哪个不是在你对它的怀疑和忧虑中而一次次错过?乐观主义是照亮你成功的乐园的阳光,悲观主义是造成你失败废墟的台风。乐观主义精神是创投界共同的驱动力,共同的精神阳光,它一直深藏在我们心中,把我们的心智照亮。  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仅是对一个项目的乐观,对于一个行业的乐观,更是对于一个社会、对于一个国家的乐观。乐观主义精神应该成为创投百人会、投资界、创业群体、中国双创事业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共识,所共享的一道精神底线。  在特朗普刚刚发表的首次国情咨文中,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美国伟大的新篇章现在开始了,一股新的民族自豪感正在我们国家蔓延,新的乐观情绪激增,把不可能的梦想牢牢掌握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今天目睹的是美国精神的复兴。”  美国是个极富乐观主义精神的国家。19世纪的著名政治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是这么描述美国人的:“美国人坚信人是可以逐渐趋向完美的,他们全都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不断地提升。”  一家著名的研究机构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4年做了一个调查,随机问一些普通人,今天是格外美好的一天吗?在美国,有高达40%的受访者回答是肯定的,远高于其他富裕的欧洲国家比如德国(21%),英国(27%)。美国歌手Louis Armstrong那首“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么美妙的世界”这首歌广为传唱,几乎获得了国歌一般的地位。  在中国,认为今天是格外美好的一天的受访者,只占18%。但为什么这个数字不能是40%,甚至60%呢?我们就应该自信地说,“中国伟大的新篇章现在开始了,一股新的民族自豪感正在我们国家蔓延,新的乐观情绪激增,把不可能的梦想牢牢掌握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我们就应该这样描述我们的国家:“中国人民坚信:人是不断趋向完美的,我们全都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不断地提升”!中华民族就应该拥有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别人不这样讲,我们投资人、创业者是不是应该有一种勇气和激情来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在每一次创业,每一次投资的时候,都表达着对中国未来坚定的信念,是我们自身对于整体家国的未来,表达出的乐观以及再一次的肯定。  尽管生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有这样那样的期盼,社会有很多要进一步完善之处,但看到中国这40年来的变化,我们心中应该有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应该让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驱动我们在实践中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好。  1995年12月底,俞敏洪来到了温哥华。之前在北大的时候,我挣120块钱工资,俞敏洪才挣70块。但是他来看我的时候,已经通过创业新东方实现了成了千万富翁,实现了财富自由。而我经历了创业失败,正在一个加拿大移民事务所做着打字员的工作。老友相逢,深夜长聊。我跟他说,敏洪,你现在才30出头,但是你什么都拥有了,你还缺什么呢?俞敏洪谦卑地沉吟半晌说:小平,我感觉我还缺一点崇高感……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的崇高感。那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崇高使命是什么呢?作为最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这样一群人,我认为我们的使命是,让这种乐观精神感染、影响、照亮全社会。让创投界开始的这一场静悄悄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生长,蔓延到全国的各个角落,不仅在创投界引领我们前行,而是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成为一种全新的信念和信仰。  用我们对自身命运和中国未来的乐观主义信仰,去感染其他人使他们对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充满了信心。让每个中国人每天醒来的时候能够由衷地说一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这是多么美妙的时代!文章选自投资界,2017年3月4日

    2017年3月24日
  • 
  • 1047
  • 1048
  • 1049
  • 1050
  • 1051
  • 
  • 共【 1188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今日中国】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凝聚国际青年 共同担负未来
  • 文汇报 | 百年变局见证中国外交新时代
  • 王缉思:莫让反华阴谋成“新华盛顿共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