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观点
  •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点
  • 徐昌东:中国即将进入通用航空发展期

        我是美中投资基金董事局主席徐昌东。基金主要关注三大领域:旅游度假、建材和生产直升飞机。    美中基金就是做投资装备制造,大家比较熟悉的海明堡飞机美中基金占97%股权。中国低空产业开放以后,我国的通用航空(私人飞机)可以做到提前40分钟规定好行程,而不是现在的16个小时。    今天我们的主题讲的就是创新。如果在技术上要进行创新,现在很难看到希望,但我们可以在管理上创新,将时间缩短。以通用航空为例,美国有23000个通用机场,26万架通用飞机。而中国只有383个通用机场和1000架通用航空飞机。和美国相比,我国的通用航空几乎为零。按照国际惯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马上就进入了通用航空发展的阶段。现在有很多的企业家准备买飞机,然而我国低空航空还没有开放,《通用航空法》也没有出台,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快通用航空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进度。    通用航空飞机跟普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25年前人们很难想象中国的汽车产业超过美国,然而就在六年前中国的汽车产能实实在在超过了美国。我认为中国用不了26年就可以实现通用航空飞机超过美国的目标。    我讲一下医疗行业的海归优势。第一、全球顶级的医疗集团还是在欧美,海归在引进海外先进的医疗模式上有优势。第二、今后,会有一批中国顶级高端客户到全球享受顶级医疗服务,这一业务的市场推广和相关服务就会使海归发挥他们的优势。

    2013年9月13日
  • 张磊:支撑海归创业需具备三要素

        什么样的精神支持着海归回国创业,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好奇(international curiosity)、诚实(international honesty)和独立(international independence)。    第一是好奇。真正的好奇,是对知识的好奇而不只是对成功的好奇和简单地追求功利性的成功。我们公司招了很多很优秀的人,他们好多是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毕业生。为什么要申请到我们这里做投资呢?,因为最好的人都去做投资,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领域,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    第二是诚实。诚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却是我们当今浮躁社会中很少见到的东西。许多人在外面大家做营销做得多,谎言说多了,最后把自己都骗了,这样最可怕。    第三是独立思考,我认为是它最重要的。独立思考是欧美留学人士身上的脊梁,是知识分子的脊梁。    好奇、诚实和独立思考,这是我理解的欧美同学会五代留学人的精神今天很多海归人才回国后选择进入商业领域,他们做得很成功。我这里提一点希望,今后海归人才能够以多元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的建设。这个过程中,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思想的出思想。我参加了包括布鲁金斯在内的许多智库,去了解世界上知名的智库怎么运作的,希望中国的智库可以不断缩小与国际高水平智库的差距。我希望中国人能够站起来,不能只靠自己的土豪般鼓鼓的钱包,而是靠你身上代表的精神。

    2013年9月11日
  • 田溯宁:把@带回家,把互联网带回中国

        我是1987年到国外读书,那个时候在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当时出国是热潮,就像高考一样,你要考GRE然后申请到国外大学留学。我于1994年回国,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希望缩小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差距。最明显的差距是在通讯领域,当时互联网已经在美国出现,而当时的中国通讯十分落后,出国之前,我爷爷病危,我打电话回家需要要排四个小时的队。这种落后的差距可能正是我当时回国很重要的原因。亚信当时有一个口号叫“把@带回家”,把互联网带回中国,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很情绪化的使命。最早看到留学生创的杂志《华夏文摘》可以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的时候,我们很多留学生都很激动,就说什么时候中国每一个计算机里能够像美国一样能连上网,信息能够交流。现在短短不到20年历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    我的经验有两点,我不断告诫自己从在这个经验中吸取教训。第一个方面,是对自己国家的信心,这个信心来源于对国家,对这个民族,对中国优秀的企业家的信心。第二个方面,要非常谦虚进行学习,因为我们这一代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8-10年,而这8-10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自己的体会是我们需要到国外去学习别人,然后回国服务。即使是现在,我们也还在不断学习,去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做事的方式。    未来,中国要完成自己经济升级版,要有根本上的创造和发明。这种创造和发明要像爱迪生发明电和福特建立现代工业生产线一样具有突破性。同样,中国在技术、商业模式和组织方法上都需要有创新。    当前,中国处在一个大的机遇期,信息革命的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中国庞大的人口,孕育着重大的技术变革和创新的机会。要赢得这场变革,我们最大的敌人是缺乏想象力。作为投资者,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智慧和魄力去发现这种有创新的头脑,对根本性的发明和颠覆式的商业模式进行投资。这不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时刻。

    2013年9月9日
  • 王辉耀: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势

        国际化的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全球货物流动。自十五世纪开始,航海技术的开展带来了贸易流动,继而促进了各国间货物的流动;其次是国际金融合作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动;再次是国际人才交流引起的全球人才流动,这是我们目前全球化主要发展趋势。人才跨国流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正是人才的竞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跨国流动已经是普遍的现象,跨国流动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因素,世界各国普遍持开放的态度。  现如今,全球人才流动速度加快已经成为全球人才流动的第一大趋势。我在哈佛大学期间,从驻美大使那里得知,中美两国之间每天就有几十个航班,直飞人数过万。并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有的社区已经成功地从地域式转型为国际式。而且现在各地区不光有本地的人才,“海鸥”的也普遍存在,并成为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基本上最急缺人才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端人才,大量流向发达国家。其中全世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一半去了美国,四分之一的准留学生选择去美国深造,中国现在成了美国最大的留学生国家。  当下的趋势既欧盟、日本、加拿大等较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国流失人才。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甚至独联体以及东欧国家也有人才大量流失到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同样向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流失人才。新兴国家和地区,一般都经历过本土人才大量流失、本土人才少量回归、本土人才大量回流、开始吸收外籍人才这四个阶段。  其次,各国更加重视吸引国际人才。此趋势主要针对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发达国家以及面临产业升级的新兴国家。据联合国有关统计,2005年全世界大约30个国家制定了便利高技能人才入境的政策或计划,其中17个都是发达国家。美国是全球人才竞争中的最大受益国,但其对全球人才竞争的重视,也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及的。另外,美国众议院两党2010年11月29日以压倒性的389赞同15票反对,通过了一项吸引高学历移民法案,该案将在2015年完全取消职业移民的国家配额上限,并将亲属移民的全国配额上限由7%增至15%。这项移民公平法案将使中印两国的高学历人才大大获益。另外,美国一些高端放开准入,尤其是鼓励吸引有才华的国际学生留美工作以及外国投资移民在美创业,美国30个州的175名商界人士,包括80名公司首席执行官和代表参加了此次电话会。  再次,移民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主要方式,其中包括人才签证、绿卡入籍。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41%的投资移民来自于中国,加上台湾、香港已经超过一半,所以现在美国最大的投资移民国是中国。根据“胡润”去年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14%的千万富翁目前已经移民或者在正在申请移民,还有将近一半在考虑移民。根据招商银行《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个人财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大陆企业主中,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  最后,招收外国留学生也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有效手段。过去10年里,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外国留学生成倍增长。例如澳大利亚留学生人数从10万左右增加到30万,加拿大从4万增加到13万,其中大量留学生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中国,也包括我国的博士生。按照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有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在2002年拿到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中,5年后仍然留在美国发展的人才数量,中国留学生排在第一位,为92%;第二位为印度,但是中国基础人数却比印度多出三到四倍,韩国与日本两国都在50%以下。另外,中国现在的中学生出国也非常多,2005年大概只有60多个中学生去美国留学,到去年已经达到7000人,5年时间增长了100倍,现在不光是博士生、研究生,中学生也大量涌向国外。  以上均是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势。只有我们掌握规律,把握趋势,才能在人才竞争国际化中占主动地位。

    2010年5月18日
  • 
  • 1163
  • 1164
  • 1165
  • 1166
  • 1167
  • 
  • 共【 1167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推荐阅读

  • 【今日中国】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凝聚国际青年 共同担负未来
  • 文汇报 | 百年变局见证中国外交新时代
  • 王缉思:莫让反华阴谋成“新华盛顿共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