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媒体报道
  • 【Global Times】New policy announced to attract foreign talent

    The new policy, which will take effect in March, also offers favorable terms to foreigners who wish to seek permanent residence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A pilot program will start in Beijing’s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Special offices for permanent residence applications will be set up with streamlined approval procedures and more favorable terms for top-level intellectuals with doctorates, the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on Tuesday.The new policy allow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start a business after graduation, and allows students at oversea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do internships at the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China, with the world’s lowest proportion of foreigners, still has much to do in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 Wang Huiyao,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 Chinese think tank, told the Global Times.On average, foreigners comprise 1.6 perc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population, while make up 10 percent i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ontract, foreigners only accoun for 0.06 percent in China behind India’s 0.4 percent, Wang said."China is short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especially high-level intellectuals and professionals, which are vital for a country’s innov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Wang added.From Global Times, 2016-1-15

    2016年1月20日
  • 【中国日报】国际形势突变让中国海归创新、创业进入快车道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助理吴非  “2015中国海归创新创业成果发布会暨海归创新创业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是第17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201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白春礼、蔡崇信、陈欧、陈十一、金立群、施一公、钱颖一、李稻葵、郑永年、李彦宏、沈南鹏、王石、汪潮涌、徐小平、毛大庆、杨澜、郎朗等50位杰出留学人员作为“201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在会议中被推荐,这50名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留学人员是良好的示范。而通过对这些榜样遴选的解读,可以看出海归中有大量创新创业人才浮出水面,也预示着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新创业新高潮。王辉耀博士作为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也在会上指出:留学回国人员创历史新高,2014年底总计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而其中36.48万人加入创业队伍。  为什么海归人才能突显出有别于本土创新人才的优势呢?海归人才创业有什么短板或者需要注意的方面吗?创新的定义在海归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什么新方向新思路?  海归创新创业的优势明显  此次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进行讨论。会议中聚集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也不乏业界精英人士。  这次推出的“201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是这个创业时代的先行推动者,他们在各个行业引领着创业风潮,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与前瞻性,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新时代的先锋力量,另一方面也主导或参与了全球化时代的创新性事件,是中国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而在讨论中,大家也不断提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发展、国际人才流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海归回国创业的优势。  1.国际化视野,海外经历的积累。高学历海归在国外留学或者工作期间,除了有新语言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也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金等社会资本。对国际间的法律、贸易、知识产权等创业信息比较熟悉和了解。这些经历是国内创业者所不具备的。  2.对海外市场的熟悉。在全球化的时代,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多级流动存在着多个层级的交流,从物流、人才交流到贸易往来、知识共享、资本运作等等。对这些领域的了解,这对于海归回国的创业发展大有裨益。可以缩减不少的初始成本,和搭建更高的创新平台。  3.商业模式创新。独立思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是海归创业者的特质。很多海外的创业者的创业途径和经历都体现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带领着全球的创新趋势,因而海归在见证了全球的不同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前沿信息后,回国创业,也能为国内创业土壤带来模式上的创新,对国内的创业有着启发性意义和推动性动力。  4.中西沟通的桥梁。海归的创新创业在政策、技术、服务、商业上都有中西的结合,因而在创业的各方面,都是中西良性沟通,互助共赢的桥梁,构建了双赢的文化,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  海归创新创业企业需要重视媒体宣传和企业以及个人形象塑造  海归创新创业有诸多优势,这“201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中,涵盖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学界翘楚:最年轻的千人计划专家,《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人物”;也包括社会影响力最广的海归精英:他们活跃在祖国的村官一线,或者国际组织中;更优在创业前沿的实践者和商界精英。而就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才发展研究,可以解读出中国海归创业呈现出一定规律:例如创新、发明比较多;高新科技转化率高,带动企业发展;集中在一线城市,等等。但是,也呈现出一定的短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智联卓聘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调研结果显示海归创业中,往往存在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全等问题。而普遍最需要的是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场所提供等方面的帮助。该次会议同时发布了《2015最具影响力新兴海归创业企业评选榜单》中,发布了20个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其中包括人人公司、聚美优品、微博、好利来、一心堂等等。而通过具体分析这些企业发展路径和特征,可以解读,在经济效益、创新力、传播力、社会效益等方面,有部分企业属于均衡发展性,如微博;也有部分属于经济和社会效益双高型的,例如一心堂;也有部分企业属于:创新驱动型的。  而对于创业公司和海归创业者来说,媒体宣传和企业及个人形象塑造方面是大面积存在的短板。人人和微博作为均衡发展的海归主创的创业公司,是这方面做得有前瞻性和持续发展的,值得海归创业人士积极学习研究;大部分做的优秀的企业比较少注重媒体宣传而看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如果能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地推,将会进一步推进企业全面发展,和开拓更广阔的业务,新东方海威时代的事业部总监邓曙航介绍:其公司有通过微信群来进行教育的地推管理,并经营微信企业号。而创行中国,作为国际NGO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十分广阔,也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了其企业公众号,一时间引发参与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的大学生竞相注册。这些都是海归创业公司和海归创业者值得注意和学习的。  海归创业重新呼吁了创新的定义  中国的“双创”战略创造了新一轮海归回国的机遇,海归创业的新高潮是中国吸引人才回国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吸收世界各国对国际人才的政策和经验的学习结果,而新形势下,归国人才也在全球化中重新对创新进行了定义,对创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指标。  海归人才创业需要具科技门槛的有前瞻性的创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辉博士在会上指出:归国人才需要有科技门槛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他提到的“千人计划”是我国自2008年开始的有计划的,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而近年来,这个计划关注的是众多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等核心部门。  海归人才创业需要跨学科的结合性人才。为了发展高新产业、新兴学科、需要引进多学科交叉的战略科学家及行业领军人物。也就是说既需要有创业精神的科学家,也需要懂技术的企业家。只有跨学科的人才,才能取得更加革命性、取代性、创新性的发展。本文选自中国日报中文网,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2016年1月19日
  • 【文汇报】外籍华人永久居留门槛降低

      日前,公安部推出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将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外籍华人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在中关村企业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可以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CCG) 全程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所提出的多项建议被采纳。近日,CCG主任王辉耀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改革开放前30年破除货物流动壁垒,下一步就要破除人员流动壁垒,中国转型要靠人才来支撑。中国需要从过去30年的招商引资转型到未来30年招才引智,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要面向全球70亿人选才,而即将实施的北京20项出入境新政的意义正在于此。”王辉耀说。中关村设永久居留直通车  此政策将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释放强烈的引才信号,使中关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档加速,从而推动原始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研究。相关措施有:设立永久居留“直通车”———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中关村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公安部在中关村设立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负责受理、审核永久居留申请,提供咨询服务;缩短审批期限———对申请永久居留的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加快审批进程,自受理后50日内完成审批(现行规定是180日)。  据悉,此次出台的出入境政策措施主要面向外籍高层次人才、留学归国创业外籍华人、外籍青年学生和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四大类外籍人才,并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王辉耀强调,北京的创新发展急需以上四大类国际人才,这次的利好政策将四类人才全部囊括,解决了北京创新发展中的迫切需求,政策力度、宽松度、审批的高效、对外国留学生的限制等都有大幅度突破,成果是非常显著的。  “亮点之一是降低永久居留门槛,外籍华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在中关村企业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可以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王辉耀说。  政策还提出,在中关村创业的外籍华人,可以不受60周岁的年龄限制,凭工作许可和雇主担保函件直接申请5年有效工作类居留许可,或可凭创业计划直接申请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 (加注“创业”)。  新政有望破解国际人才比例低  此次出台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既紧密围绕服务中关村建设,又兼顾北京打造全国科创中心普遍需求。其中,10项政策措施根据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定位、特点和实际需求量身打造,并在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十六园先行先试。另外,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相关出入境政策措施扩大至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实施,如允许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允许外籍和港澳高层次人才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支持北京向国务院申请实施部分国家人员144小时过境免签并实现京津冀口岸过境免签政策联动等。  据统计,全世界国际人才的平均比例是2.3%,发达国家基本上占10%,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达到20%到40%,发展中国家平均1.6%,印度0.4%,中国只有0.06%。“国际人才比例低对创新等各方面都是不利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吸引不足。”王辉耀说。文章选自《文汇报》,2016年1月16日

    2016年1月19日
  • 【光明日报】“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张胜)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17日在京举行。百位国内人才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尽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才制度优势。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何宪强调要准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新时期的人才工作;要把建设人才强国总的要求和“十三五”时期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要求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工作新的突破;要根据“十三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丰富人才优先发展的具体内涵,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王晓初指出,人才研究工作者要重点关注人才工作如何更好适应新常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法制建设和研究建立中国特色人才理论体系等四个问题。  围绕“十三五规划与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如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主题,与会学者进行研讨交流。他们表示,中国的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强调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真正围绕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撑;要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等时代变革背景,重视人才战略规划的评价实施机制。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辉耀介绍,“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响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国内对人才理论发展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的交流平台。论坛将聚焦中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架设学术研究、企业人才与公共政策之间的沟通桥梁,为提升中国人才理论发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深化人才强国战略建言献策。文章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月18日

    2016年1月19日
  • 【新华社】专家:中国推动人才强国战略需加强招才引智工作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张钟凯)中国公安部日前推出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以吸引更多外籍人才来京创新创业。有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才工作也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在17日举行的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上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如今,中国应加快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引进政策,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CCG) 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认为,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国主要实现了货物流动壁垒的破除,未来改革开放的重点应放在加快人才自由流动上,从注重招商引资到加强招才引智。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认为,中国需要在人才来源与构成、人才概念与素质以及人才流动与竞争方面实现国际化,最终形成国际人才国内竞争、国内人才国际竞争的人才流动格局。  为加快国际人才引进,中国一些省市已展开人才制度改革试点。去年,上海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降低了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探索从居留向永久居留转化衔接机制,开放了在华留学生在上海创新创业的政策,并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服务。  沈荣华建议,在人才制度改革创新方面,中国应加快从“政策推动”走向“制度创新”,通过市场化的制度改革来谋求对人才的解放,同时加快国际人才中心建设,创造更好的制度、文化等软环境。文章选自新华社,2016年1月17日

    2016年1月19日
  • 【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20项出入境新政揽才 中关村设永久居留直通车

    21世纪经济报道自公安部获悉,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公安部近日推出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将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这些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到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  公安部解释称,出台出入境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进一步创新出入境政策,为北京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出入境环境、更为优良的外籍人才居留待遇、更加高效的出入境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员集聚北京。中关村先行先试    实施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屡次被提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并提出中关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1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要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研究推动在中关村开展新的政策试点。  去年深改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定调要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政策。  北京作为全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关村又作为北京创新发展的龙头,此次出台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既紧密围绕服务中关村建设,又兼顾北京打造全国科创中心的需求。  其中,10项政策措施根据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定位、特点和实际需求量身打造,并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  另外10项政策是将去年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出入境政策措施,扩大至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实施。如允许工资收入和纳税达到规定标准的外籍人员申请永久居留,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畅通从就业居留向永久居留资格的转换机制;允许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允许外籍和港澳高层次人才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支持北京向国务院申请实施部分国家人员144小时过境免签并实现京津冀口岸过境免签政策联动等。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全程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 CCG主任王辉耀认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破除货物流动壁垒,下一步就要破除人员流动壁垒,中国转型要靠人才来支撑。中国需要从过去30年的招商引资转型到未来30年招才引智,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要面向全球70亿人选才,而即将实施的北京20项出入境新政的意义正在于此。  放开外国人才引进已成为一大趋势,天津去年已出台“绿卡”制度新政,鼓励外籍人才引进。针对四大类人群    在引进对象上,此次出台的出入境政策措施主要针对北京创新发展急需的四大类外籍人才,即外籍高层次人才、留学归国创业外籍华人、外籍青年学生、创业团队外籍成员。1、针对高层次人才,设立永久居留“直通车”,以便捷的方式吸引国际顶尖人才。相关措施有:  ●设立永久居留“直通车”。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中关村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  ●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公安部在中关村设立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负责受理、审核永久居留申请,提供咨询服务。  ●缩短审批期限。对申请永久居留的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加快审批进程,自受理后50日内完成审批(现行规定是180日)。2、针对华人推出居留便利政策,激发外籍华人回国创新创业热情。创新发展对国外创新技术和投资具有强烈的引进需求,而外籍华人是这些因素的重要载体。具体措施有:  ●对外籍华人提供长期居留便利。在中关村创业的外籍华人(不受60周岁年龄限制)可凭工作许可和雇主担保函件直接申请五年有效的工作类居留许可,也可凭创业计划直接申请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  ●对外籍华人申请永久居留实施优待政策。外籍华人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在中关村企业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可以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3、设立创业团队成员和外籍技术人才快速入境和长期居留便捷通道,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引进评价机制。具体措施有:  ●对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外籍技术人才提供入境便利。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提前办妥工作许可证明的,可在抵达口岸申请工作签证入境;来不及办理工作许可证明的,可在抵达口岸凭创业团队带头人或企业出具的邀请函件申请人才签证入境。  ●对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外籍技术人才提供入境和居留便利。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不受60周岁年龄限制)入境后,可凭工作许可和雇主担保函件直接申请5年有效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创业团队外籍成员未能办理工作许可的,可凭团队负责人担保函件申请五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  ●实施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制度。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根据中关村外籍人才积分评估标准进行评分,达到一定分值的,可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4、大力扶持外籍青年人才到中关村进行实习活动,支持外国留学生到中关村创新创业。具体措施有:  ●对经北京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备案的中关村企业邀请前来实习的境外高校外国学生,可以向口岸签证机关申请短期私人事务签证(加注“实习”)入境进行实习活动;持其他种类签证入境的,也可在境内申请变更为短期私人事务签证(加注“实习”)进行实习活动。  ●在京高校的外国学生经所在高校同意并出具推荐函,可以申请在学习类居留许可上加注“创业”后,在中关村实施兼职创业活动。本文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梦洁

    2016年1月18日
  • 【中新社】专家谈北京出入境新政:外籍华人永久居留门槛降低是亮点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王盼盼)12日,中国公安部在其网站发布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简称“北京人才20条”),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1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政策的一大亮点就是对外籍华人的便利。  “北京人才20条”是继2015年7月上海科创中心试行“人才新政20条”后,进一步创新出入境政策,吸引聚焦高层次国际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突破之举。  王辉耀指出,中国要面向全球70亿人选才,需要从过去30年的招商引资转型到未来30年的招才引智,即将于3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人才20条”的意义正在于此。  王辉耀强调,北京的创新发展急需四大类国际人才,即外籍高层次人才、留学归国创业华人、外籍青年学生、创业团队外籍成员。这次的利好政策将四类人才全部囊括,解决了北京创新发展中的迫切需求,并实现多个重大“突破”。  “亮点之一是降低永久居留门槛,外籍华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在中关村企业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可以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王辉耀说。  政策中还提出,在中关村创业的外籍华人,可以不受60周岁的年龄限制,凭工作许可和雇主担保函件直接申请5年有效工作类居留许可,或可凭创业计划直接申请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  “新政策对华人华商而言很重要。越来越多的华人希望回到国内工作、生活或是探亲访友,参与学术经贸活动,签证难是一大问题。”供职于西班牙华文媒体的记者仇先生因平日与华侨华人接触较多,他对海外华人渴望“永居”深有体会。  “给予外籍华人在华居留和永久居留突破性的便利,激发了外籍高素质华裔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的热情。  据了解,华人获得永久居留资格后,在中国居留期限将不受限制,可凭护照和永久居留证(中国绿卡)出入中国国境,不需再行办理签证,在投资、购房、办理金融业务、申领驾照、子女入学、交通出行、住宿登记等方面均享有便利。  不同于上海“人才新政20条”,此次北京出台的20项出入境政策全部涉及国际人才。其中,10项政策措施根据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定位、特点和实际需求量身打造,并在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十六园先行先试。另外10项政策基于上海“人才新政20条”施行后取得的良好效果,扩大至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实施。其中,允许境外高校外国学生在中关村短期实习,允许在京高校外国留学生在中关村进行兼职创业等多项突破性措施受到广泛关注。具体细则仍在制定中,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5年1月13日

    2016年1月15日
  • 
  • 376
  • 377
  • 378
  • 379
  • 380
  • 
  • 共【 447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 | 2025全球人才峰会在北京举办
  • 《环球》| 海外留学新风向
  • 第一财经 | 对话王辉耀: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