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观点
  •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点
  • 朱锋:面对特朗普,是朝贡还是捍卫全球化?

    专家简介朱锋,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中评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徐梦溪)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日前出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讨会时表示,在特朗普重组美国与世界的关系时,各国需要思考,今天世界对特朗普的新政是要进行安倍式的朝贡,还是要一起共同合作捍卫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全球化开放进程?他建议,各国要勇于反对特朗普体现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观点。  朱锋表示,在观察特朗普政府的内政外交和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时,可以从三个基本点出发。  第一是特朗普新政。  朱锋表示,罗斯福曾经把美国从1929到1933年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今天特朗普也在推行特朗普新政,并且确实有一系列丰富的内在的施政含义,包括行政法令要求进一步放松金融管制,要求把2008年的法案进一步的搁置。从特朗普的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看出,他对运营美国经济和美国对外经贸关系有一整套的思考和认识。现在特朗普也希望拿出新政策,树立美国新的经济发展目标,给美国老百姓带来新实惠。这是特朗普竞选的时候再三强调的。  第二如何对特朗普的对外关系做一个概括。  “特朗普现在和世界的关系确实在进行大的调整”。朱锋指出,这是个由内向外的调整,也代表了现在以特朗普为核心的美国国内政治势力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这个认识的核心就是特朗普认为,过去由美国人推动起来的全球化,使美国本身成为利益不公平的受害者。  朱锋分析了9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公开的给中国的信表示,美国愿意和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a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that benefits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建设性的定义是积极的,但我们也注意到,其中的“受益(benefit)”是一个主观的认知,所以每个人认识到的受益的规则、观念,这个操作的内涵都有不同。因此未来双方面临如何重新定义、设计双方受益的概念。朱锋相信特朗普的潜台词是十分丰富的,所以特朗普的新政和对外关系,这两者目前难以割裂开看。  第三是,特朗普的美国和世界这个关系到底会怎样向前发展?  朱锋表示,美国和世界关系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总是由特朗普在发推特时喋喋不休的指责世界,进行这种特朗普式的呐喊,那么这个世界的未来一定很遥远”。“所以特朗普和世界的关系,必须是一个相互塑造、相互影响的一个互动过程。”  他强调,对于特朗普的很多体现了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观点,我们一定要勇于发声,勇于反对。特朗普对穆斯林七个国家的签证禁令,和暂停接收难民的决定,完全违背了一个国家应该承担的人道主义的责任;同时对于自由民主的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倒退,对于国际关系和已有的规则更是一种践踏。  朱锋指出,目前看,安倍可能会成为特朗普新的外交的一块新的踏板。当特朗普的内政外交引起这么多人争议的时候,日本人所谓的委曲求全,甚至是故意献媚,表现出一种日式新的朝贡心态,会对未来特朗普的内政外交有巨大的作用。今天世界对特朗普的新政是要进行安倍式的朝贡,还是要一起共同合作捍卫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全球化开放进程,以及基本的规则和理念?我们需要拭目以待。文章选自中评社,2017年2月12日

    2017年2月20日
  • 【Global Times】Wang Huiyao: China should seize opportunity to join TPP

    Following a wave of executive orders, including the withdrawal from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signed by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since he took office on January 20, the whole world as well as the US is processing the new style and way of doing things Trump has introduced. Although Sino-US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interactions on the surface remain calm, both sides are keeping a close eye on the other. Sustaining and advancing exchanges in trade and culture aligns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for both China and the US,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with communication to establish the right fit, both nations will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via cooperation.Standing at a new starting point, Chinese diplomacy needs to rally to situa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ioritize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To foster an advantageous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xtend the strategic period of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development, China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achieved through economic diplomac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stablished a sturdy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diplomacy. The US’ withdrawal from the TPP, to a certain degree, can be viewed as an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enhance its dialogue for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countries in Asia. In this respect, joining the TPP could serve as crucial economic leverage and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as early as possible.Since the WTO’s Doha round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have stagnated for more than a decade, many countries have chosen to establish regional or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to boost trade. The TPP, known for its enhanced membership, wide coverage of topics and higher standards, is often considered a mini-version of the WTO.Being a beneficiary of globalization, China needs to push further in that direction and build a global free trade network by actively negotiating free trade zones with neighboring nations. Joining and moving forward with the TPP can help achieve both goals.The US’ withdrawal from the TPP has induced complicated responses and attitudes from other member countries. While some still hold hope in the trade deal, more are starting to look to the important role China play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some members even have high hopes that China will enter the TPP. If China grasps the opportunity, extensive cooperation based on mutual benefits is expected and political ties and mutual trust will be improved. It will also help the TPP become an economic governance mechanism.Even though Trump has pulled the US out of the TPP, he has expressed the need for a "fair trade" arrangement, and he cannot avoid the common interests China and the US share in the Asia Pacific.Previously, both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with China’s participation and the formerly US-led TPP wer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multilateral economic arrangements in the Asia Pacific, and a sense of confrontation and shadowboxing on the political level was noticed between the two deals. If possible,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TPP negotiations could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dialogues with TPP member countries, and promote cooperation among all the members under the two trade pacts. Furthermore, by linking the substance between the TPP and the RCEP and attracting US participation in building a Free Trade Area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ill benefit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help realize inclusive development and better respond to challenges in the world economy.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tressed to "commit China to growing an open global economy, redouble efforts to develop global connectivity, remain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global free trade and investment as well as promote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at the 2017 annual meeting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 Switzerland in January, which has drawn enthusiastic responses.Confronted with rising protectionism, China joining the TPP can be seen as a move to facilitate President Xi’s message and will show China’s determination in pushing for a win-win situation, which will substantially boost confidence in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About Author Dr. Wang Huiyao is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the largest independent think tank in China, with over 100 researchers and members of staff.From Global Times,2017-2-16

    2017年2月17日
  • Wang Huiyao: China reforms immigration rules to attract talents

    【VIDEO WATCHING】China Streamlines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permanent resident cards, encourage highly qualified individuals to move to the country in 2015. Now the China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otal issued 1576 permanent resident cards to foreigners in 2016 as up163% over previous year (600 in 2015). Up to now, China had issued over 10,000 permanent resident cards since the system was launched in 2004.These cards had gone to investors, executives, tech-experts, and individuals who had made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development. What lower thresholds can the Chinese green card application now can be expected? What they can enjoy when they getit? The PIONT Studio invited Dr. Wang Huiyao, the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to talk about above issues.From CNTN, February ,  2017

    2017年2月16日
  • 黄靖:中国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

    黄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对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举世为之焦虑。特朗普在重大问题上的不着要领及其“美国第一”的极端立场和政策取向,使得世人不仅对美国今后的发展、更对其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能力和责任产生了极大的困惑。目前看来,特朗普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加剧今后世界格局的不确定性。其一,特朗普领导下的单边主义将给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特朗普强调“美国第一”,其团队亦由极端保守人士组成。小布什执政时期的新保守主义必将在特朗普治下卷土重来,特朗普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必将推行“美国至上”的单边主义,这必将给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多边机制带来伤害,并对基于多边机制的国际秩序造成更大的负面冲击。其二,西方世界在民粹推动下的政治右翼倾向是阻碍世界稳定与发展的逆流。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标志着民粹主义推动下右翼势力在西方世界的泛滥。这使得整个西方在政治上日益狭隘保守,经济上倾向保护主义,宗教文化上排他与沙文主义盛行。这不仅撕裂了长期以来奉行“自由民主”的西方社会,也导致政府治理和政策制定的碎片化。其结果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能力和影响大大降低,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其三,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加剧,或将引发新的危机。自1971年8月美国废弃布雷登森林协议的金本位制以来,美元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信用支撑。但是,美国日益高筑的巨额债务不断侵蚀着美元信用。2008年的金融风暴,其本质是美元信用危机的爆发。其后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政策,尽管在相当程度上缓解、转嫁了危机,但“美元泛滥”却进一步恶化了美元信用,而滚雪球般增长的美国债务更使得美元信用的“崩塌”难以避免。但特朗普上台带来的种种挑战,也给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国的中国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首先,中国必须积极推动以多边机制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当今全球治理的基础,是以联合国及各相关机构为支撑的国际政治秩序,以WTO以及各多边贸易机制为基础的国际经贸秩序,以世界银行、IMF、亚发行、亚投行为构架的国际金融秩序。中国不但要阐明坚决维护当今国际秩序的原则与立场,更要积极主动参与多边机制中的各项事务,团结世界各国,坚决抵制任何有损于这些多边机制的单边行为,维护这些机制的稳定与发展,保证中国各项对外政策与这些机制相向而行。其次,必须坚持推动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特朗普当选暴露出的美国政治高度分裂表明,美国国内有制约特朗普的强大力量。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体制以及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格局,绝不是特朗普可以随意改变的。特朗普如果一意孤行,坚持倒行逆施,必将激活美国社会中的理性力量。诚然,目前美国朝野弥漫着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沮丧和焦虑,反华制华之声喧嚣不已。但这绝不意味着美国有和中国全面碰撞的意愿和能力,更谈不上达成“围堵”中国的共识。毕竟,中国通过融入(而不是挑战)当今世界体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而取得的“和平崛起”,导致了中美之间不可逆转的相互依赖关系,使中美关系远远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凡是中美之间的议题,都具有世界意义;凡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没有中美的交流、协商与合作,都不能得到解决,甚至难以管控。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目的,就在于为中美之间避免冲突、合作双赢提供制度保障。可以预料,特朗普就任后将在各个领域对中国施压,但其对华强硬立场和政策很难持久。这不仅因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绝不会退缩,尤其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更是会针锋相对,而且因为与中国全面对抗并不符合美国的整体利益,也很难获得国际社会支持,甚至连美国的盟友也会有所保留。形势比人强。只要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特朗普对华强硬的姿态终究会转变为讨价还价的“交易”模式,从而在客观上为推动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提供新的契机。再次,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坚定不移地实施有利于多边机制发展的各项政策。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是两个难以逆转的大潮。作为这两个大潮的获益者,中国在习近平主政以来,积极推行了“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全球伙伴网、发展东南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筹建亚投行等一系列举措。显而易见,这些举措顺应了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大潮,同时也促进了多边机制在亚太和欧亚大陆这两大关键战略区域的发展。从长远看,只有以合作发展、互利双赢的多边机制为制度保障,才能在各国之间建立起可持续的命运共同体,从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文章选自中美聚焦,2017年2月13日

    2017年2月16日
  • 马蔚华:用公益的理念培养专业的教育人才

    理事简介马蔚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原招商银行行长。  感谢东梅能够让我和如雷贯耳的科学家同台演讲,实际他们都是我非常崇拜的人,很多人是我的偶像,杨振宁博士,包括晓东,我对生物科学感兴趣,他也是我的偶像。我本来从小也是想当科学家的,后来不知道怎么上行长了。但是我对科学还是认识很高的,我觉得没有科学就没有一切。当行长的时候,那个时候五千人的时候,我就有将近两千人的学数学、学计算机,所以招商靠大数据、靠IP成为今天最好的零售银行。我们研究信用卡能不能赚钱的时候,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年轻人会给我们带来利润,因为他们有钱就投资,没钱就扣资。  实际上我们很多年轻人,从小想当科学家,也有很多年轻人,从小也想当一个金融家、银行家,都有的。但是我是想说,不管你将来当什么家,起点是在大学,如果大学这里不好,你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最近有一个电影,去年奥斯卡奖,叫做《华尔街之王》,有一个主角,他是华尔街基金经理,叫乔丹,我很崇拜他,因为他很能赚钱,他利用交易,把交易用很多数学的概念,你知道现在华尔街很多两化、高频交易,都是很新的东西,所以很多同学把他当成偶像。实际上这些银行家、交易员、客户经理,他们经历的过程不比电影里差。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科学家成为一个银行家,大家都知道詹姆斯西蒙,他是文艺复兴的董事长创始人,数学教授,去年我在牛津大学还见到他在那儿讲课。他发明了一个金融的产品,从1988年开始,到现在,到去年,年均回报35%,超过了巴菲特。还有一个人大家比较熟悉,是投资人,他12岁开始买股票,当时买了一个北方航空的5美元以下,居然赚钱了,他有欲望从小当科学家。2011年,当时是华尔街对冲基金那一年获利的第一人,当年收获34亿美元,所以这也是很传奇。一切传奇从青少年开始,从科学开始。  所以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在上个月,我和钱院长在经管学院在FTT实验室揭牌,FTT实验室是什么?一个公益组织,一帮年轻人,他们开发了一个APP的软件,这个软件很先进,把它放在手机上,我们在校的大学生都可以通过软件模拟交易。FTT是不断组织竞赛,不断的奖励,反复竞赛,最后获奖者给十盘操作,而且从股票、债券一直到衍生品,到对冲基金,就是要培养中国的交易员。现在在全球不光是中国参与,APP到处都可以下载这个软件,现在超过150万人参加这个国际交易,而且大部分都是学数学的和学计算机的。  我们在牛津大学建了一个实验室,也准备在清华大学这个实验室,就是大量的数据,逻辑交易的数据来寻找规律,有些学校可以把这个东西拿到课堂上来教学生。为什么搞这个?除了培养年轻学生,大学毕业要有一个吃饭看家的本领,我们名牌很大,学得很好,干什么?不清楚,起码交易员是最基础的职业也是金融最基础的职业,很多行长从交易员出身。  还有一点我们也是为国家着想,因为资本市场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可能和它都密不可分,很多人的爱恨情愁都和它联系在一起,尤其中国的股票市场,有的时候它波澜不惊、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  去年的景象大家历历在目,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是有一个原因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是一个散户为王的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我们中国的股民是一亿人,14个人就有一个是散户,而且85%是自己干。散户什么特点呢?他是追涨杀跌,所以股市跌宕起伏和他们追涨杀跌有直接的关系。  在美国成熟市场,11%是散户,85%以上是机构投资者,而我们的机构投资者不到10%。这个11%里,超过一万股的90%通过投资机构投资者进行的。所以市场相比我们要领先得多。为什么我们的机构投资人少呢?我做过市场调查,我们的散户说你们那个机构投资者还没有判断的准确呢。没有成熟的客户经理,没有成熟的交易员,所以他不相信。所以我们要想做一点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培养优秀的交易员,他们成为优秀的客户经理,取得散户的信赖。  美国也有这个时代,美国去散户70年,中国去散户没有那么快,我们在全国很多大学在推广,学校很支持,完全是学生业余的、自愿的,是我们做公益的事,我们还在学校建设俱乐部,把他们拉上信息系统,跟学生交流。  所以我们想通过数年的努力,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培养一批人才,这个人才都是从年轻人开始,而且即使是将来做金融家、做银行家都离不开科学,特别是数学、计算机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刚才有人说居然要把数学去掉,没有数学没有一切。我们正在经历伟大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材料、人工智能,这些东西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方式,也会影响金融的服务方式,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数学是最基础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同学从现在开始你要成为银行家的话,你也要好好学数学,参与我们的FTT的这个竞赛。  另外我还要说一句,我们这是一个公益的论坛,东梅也是一个公益界的代表人物,她抓住了未来,抓住了年轻人,抓住了科学,就抓住了未来,所以我说她是叫做社会价值投资和影响力投资,我们做FTT的也应该是影响力投资。这些概念是中国金融发展到今天,必须接受的一些新的概念、一些新的工具和新的方法。中国的金融发展很快,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诞生一两个基金会,现在已经超过六千个基金会,但是没有人管理,缺少公益的管理人才。美国有200多个大学都有一些专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益基金专业的。所以比尔盖茨,谷歌投资人办的国际公益学院,只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培养领袖的慈善家。我想这也是我们对社会创新的一些贡献。  我想东润这个创新,包括科技的创新,包括金融的创新,也包括社会公益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未来,谢谢。文章选自腾讯教育,2016年12月19日

    2017年2月15日
  • 金灿荣:中国战略学界不必妄自菲薄

    金灿荣,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社会科学主要功能是“马后炮”的解释  国际社会去年发生很多“黑天鹅”事件,战略学界对这些主要发生在欧美的事件大多没预测对。不仅中国学界如此,欧美学界也是如此。某种意义上,中国战略学界的失误是欧美学界预测不力的必然结果。因为我们处在北京,对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事件进行预判时要参考欧美同行的研究。欧美战略学界预测失误,直接导致世界性的预测失误。  社会天然有着掌握自身命运的渴望,对这类重大国际事件,希望学界能够作出正确预测。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我们学者也有这种抱负,希望在预测方面有所成就。只是社会科学本身就有落后性,学科成熟度低,主要功能是在事件发生后进行“马后炮”的解释,但预测功能确实很弱。  我们只能根据同类事件过去出现的多次博弈和经验,进行一些有关事态会否发生以及在何等形势下发生的判断,但不可能“后知五百载”。现在人们指责战略学界对去年这些重大国际性事态预测失误,但按照严格科学的预测标准,对20年前苏联解体那种量级的事件,也是没任何学者真正预测到的。这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根本区别。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其一,对于国际性事件或说到底是人这种不断变化的对象进行研究,事后解释和总结仍然极具意义,至少能尽量避免犯二次错误。这种社会科学应有的预防性功能,可能被普通人引申为预测功能了。其二,从国际竞争角度讲,如果一个国家战略学界对已发生事态解释得好,就有利于增进该国政府决策能力,提高其在国际博弈中的胜算,正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战略学界总体水平处在世界前列  我跟美欧日印等很多国家的战略学界打过交道,总体感觉中国战略研究实际处于较高水平。就战略对话而言,目前中美处在一个档次,别的国家要往后排。即便在中美战略学界之间,两国也是相互“教训”,而不是美方单边“教训”中方。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中国战略学界的自身优势,二是美国同行过去20多年的集体犯错。  就中国而言,首先是我们源自历史的战略遗产极为丰富。我们是诸子百家的后代,无论兵家、法家还是道家都蕴含深邃的战略思维,这是老祖宗留给当代中国战略学界的资源。  其次,中国近年来在智库建设上的投入在世界大国中占优,从人数和资金等方面衡量可能只比美国略差。虽然中国智库存在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主观缺陷以及汉语不是国际通行语言等客观束缚,但从国际智库间的对话来看,我的感觉是目前任何重大国际议题探讨,主要发言者都是中美。欧洲国家或日本、印度等国智库的视野还是相对较窄,认知水平达不到中美学界的高度。  第三,与中国的体量和国际地位上升有关,我们的客观重要性已经达到这个程度。从1991年冷战结束到现在,中国在诸大国中战略获益最大。美国当时虽然赢得冷战胜利,但跟其战略学界或智库并无太大关系,而主要是尼克松政府和里根政府做得不错,加上苏联出了戈尔巴乔夫这样的领导人。对冷战终结这个20世纪后期最重大的世界史事件,国际学界都应有正确认知和应对。在这方面,中国显然在大国里做得最好。  以1991年为时间点,除中国外的所有对手跟美国的差距都在拉大,比如日本GDP当时是美国的65%,现在只有不到1/4;德国当时接近美国50%,现在是1/5左右;苏联当时是美国的70%,现在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只有美国的1/14左右。只有中国是从当年的1/15左右达到了今天的2/3左右。这种格局变化,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对冷战结束的总结和应对准确,现在国内基本的共识是苏联解体一是搞扩张主义、透支国力;二是国内经济缺乏效率。因此,我们的应对简单有效,对外就是韬光养晦、“闷头发财”;对内就是把发展放在第一位,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并且通过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内部效率,进而实现了快速发展。  这种战略认知和应对当然主要得益于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洞察力和政治智慧,但中国战略学界的贡献不能被忽视,至少没有误导决策层和整个社会的战略判断。  再看美国战略学界,他们在1991年之后基本是在集体犯错,这是今天美国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所在。虽然美国学界在冷战后发表了很多研究性或评论性文章,但他们把冷张结束的原因和结果本末倒置了。虽然冷战的结果是美国赢了,但原因并非美国击败了苏联而是苏联自己的沉沦。美国学界不应把这种意外之喜当成美国自己的成绩而心安理得,而应心怀谦卑地感谢对手犯错。基于这种认知,美国本应在经济上帮助俄罗斯渡过转型难关,在战略上允许俄罗斯参与全球治理。如果真那样做了,今天美国的战略处境会好很多。可惜彼时整个美国战略学界都骄傲了,福山“历史终结论”那种在学术上根本站不住脚的总结判断竟然一时洛阳纸贵,没有遭到严肃反驳。正是在这种错误战略判断的影响下,美国才开始逐渐走向对外欺负别国、盲目扩展美式意识形态的道路,国际权威下降并陷入种种困局。  只有通过这种比较,我们才能对中国战略学界的整体面貌形成更准确的认识。目前来看,美国战略学界面临巨大困惑,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对战略学界采取冷落态度,这对战略学界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还未可知。但从大趋势看,我国特别支持战略学界进步,比如提出打造世界一流智库的目标等,这无疑将有利于中国战略学界整体水平和影响的进一步提升。战略学界应在反思中实现更好发展  当然,既然对去年国际重大事件的预测失误是世界性现象,那么包括中国学界在内的整个战略学界都应反思。比如要摆脱精英主义,更接地气。美欧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现在都出现较强的民族主义和民粹思潮,这其实是对精英主义的反弹。过去30多年来,新自由主义采取强烈的精英主义立场,这就容易让学界脱离社会,一旦脱离民众需求,研究方向就容易出错。基于这个教训,以后战略学界要更多地去关注社会真正的问题,做到“为人民服务”。  再如要尽量减少甚至摆脱任何左或右的意识形态束缚。过去我们有过强烈的苏联意识形态,后来经过努力逐渐摆脱了,但后来又有点落入与西方类似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被任何意识形态绑架都会产生佛家所讲的那种“心魔”,知识界因为觉得自己真理在握而尤其容易陷入“心魔”,进而带着偏见看待问题,而偏见往往比无知更可怕。  回到中国战略学界的问题,我们既要更多了解中国,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科学素质。中国文科知识分子总体上知识面偏窄,对科学数据等不甚敏感,这种缺点需要有效弥补。中国在国际和社会层面都对战略研究有着旺盛需求,我们的战略学界应该利用好传统以及当下的优势条件,实现更好发展。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7年2月10日

    2017年2月15日
  • 朱锋:积极开展双边合作,捍卫全球化开放进程

    专家简介朱锋,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特朗普政府上台到现在,给美国内政带来极大冲击,也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性。观察特朗普政府的内政外交和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特朗普新政。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罗斯福通过新政将美国从经济衰退的泥潭中拯救出来。今天看来,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一系列行政法令对美国经济以及美国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今天,特朗普向美国国内以及世界展示所谓的特朗普新政,其目的是希望能够树立美国现在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同时又能够给美国老百姓带来新实惠,这也是特朗普在竞选时再三强调的。  第二是双边关系。特朗普新政也将让中美关系以及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进行重组。双边关系的重组不仅是由内向外调整,也代表了现在特朗普为核心的美国国内政治势力对世界的一种认知,而认知的核心就是当年由美国发起的全球化本质就是“美国化”。作为当初“全球化”的发起人和推动者,而今特朗普却将美国作为全球化利益不公平的受害者。近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在公开信中提出愿意和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建设性的关系虽然是积极的,但是收益是一个高度主观的概念,小到收益的规则的制定、如何操作,大到如何重新定义对世界认知的核心概念,从而使得双方收益,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探讨。  第三是世界局势。特朗普治下美国和世界的关系发展,必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总是由特朗普单方面在推特(Twitter)上喋喋不休,对世界进行所谓的特朗普式呐喊,那么良好关系的建立将任重道远,因为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和世界的关系必须历经一个相互塑造、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对于特朗普的一些观点,如代表了所谓美国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一定要勇于发声,敢于反对。例如,特朗普对穆斯林七个国家的签证禁令,暂停美国接收难民等作为,完全违背了一个国家应该承担的人道主义责任,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他们的自由民主的价值理念是一种倒退,同时这种全球治理的观念更是对已有规则的一种践踏。面对特朗普这样的言行,只有欧洲及时发声,提出质疑和批评。日本首相竭尽所能去符合特朗普的要求,可今天的世界面对特朗普的新政是准备进行安倍式朝贡,还是坚持展开国家之间正常合作,特别是在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来捍卫贸易自由、国际秩序、全球化开放进程,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进行的选择。(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中国外交进入新方位,可考虑加入TPP》报告发布会暨中美关系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2月15日
  • 
  • 1056
  • 1057
  • 1058
  • 1059
  • 1060
  • 
  • 共【 1187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今日中国】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凝聚国际青年 共同担负未来
  • 文汇报 | 百年变局见证中国外交新时代
  • 王缉思:莫让反华阴谋成“新华盛顿共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